2021年版本的買包故事,和2020年截然相反。
震盪、分化、風格大小切換下,2021年投資賺錢難度的確加大。不少小夥伴都在進行一年一度的“比慘大會”。
2021年“困境”的行業,2022年會有反轉嗎?機構都看好的“困境反轉”主題還到底是哪些能反轉?
反轉不反轉拿不太準,但是哪些行業是“困境”中,倒是一目瞭然的。
主要這4類困境差生:
1、2021年行業跌幅榜單:
第一梯隊(跌幅超過10%):家電、非銀、房地產、社會服務;
第二梯隊(跌幅5%-10%):醫藥、農林牧漁、傳媒。
2、除了看今年跌幅,行業最大回撤背後的故事更多,意味著你高點買入就是被傷多深:
社會服務、鋼鐵、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煤炭、家電,這六個行業今年的最大回撤超過了30%。
其中,社會服務板塊的存在感比較低,其中包含了在A股上市的一眾教育股,不幸成為今年為一個最大回撤超過40%的行業。
家電板塊由於地產和內需的雙料不景氣,今年春節以來一路向下,幾乎沒有見到反彈。
而週期性的鋼鐵、消費、煤炭,本就是渣男,曾經有多浪,回撤下來就有多慘烈。
3、疊加上牛氣的2020年,連續兩年下跌的板塊有哪些呢?
答案是地產和銀行,其中地慘更是連續兩年下跌超過10%。
“困境”行業肯定是沒跑了。
4、別忘了港股今年實在更困難。
海外中國網際網路指數、海外中國網際網路50指數(中概互聯就是我)、恆生網際網路指數跌幅超過40%,恆生科技指數、恆生醫療保健指數跌幅超過30%,成分股中不少網際網路巨頭慘遭腰斬。
無論如何,這一年又將過去。
截至12月29日收盤,申萬31個行業中其實只有11個行業下跌,除非追在高點或者追漲殺跌,今年投資A股相關基金大機率不會太慘。
實際上如果持有這一年,平均收益有8%,但就怕追漲殺跌,高買低賣那種反向操作:
大漲不一定危險,跌多了也未必安全。比如白酒指數2013年回撥超過45%,但隨後七年十倍。
細品一下,大幅的調整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網際網路、醫藥、地產、傳媒、部分消費是直接受損於政策的,還有精準打擊,和估值消化;2)非銀方面,主要是保險方面的業績不振壓制板塊表現;3)農業以豬肉為代表的週期性行業處在下行階段,回撥難以避免。
結合券商的策略分析,明年是內部是經濟承壓,政策求穩的一年,全面性的牛市難度比較大,不過在房住不炒、居民財富轉移 + 政策求穩呵護的背景下,熊市的機率也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海外國家疫情得到控制,順利恢復生產後對我們出口的影響,甚至在貿易方面的一些不確定性。
上面的“困境”行業,相對更看好以必選為代表的消費行業,一是經歷了一年的震盪及調整,估值得到了一定消化;
二是隨著原材料成本的上漲慢慢傳導到終端價格,一些必選消費品已經開始漲價,對明年的利潤有些幫助;
三是必選消費大多和內需緊密相關,不太會受到出口和外貿么蛾子的影響。
而這兩年最慘的銀行和地產price-in得比較徹底。地產方面,明年如果是穩經濟的主基調,政策方面應該不會比今年更糟了;而銀行方面如果進一步讓利實體,可能在收入端會有一定影響。
最後,還有港股。體現全球貨幣水位的市場,明年美聯儲收緊流動性板上釘釘,流動性方面仍然是比較負面的;但是在經濟波動的環境下,龍頭企業其實對抗風險的能力更強,今年港股表現不佳的網際網路、消費龍頭是不悲觀的。
看到嘉實財富給出的2022年投資線索,認為3條主線:
1)高景氣:新能源、半導體、軍工,but同時估值較高波動較大;
2)困境反轉:食品飲料,but同時估值提升空間有限;
3)增長穩健:醫藥,but同時集採政策壓力始終存在但估值合理。
明年也太難了,坐穩了老基友們!
2021年的倒數第二天,市場表現不錯,幫不少投資者回了點兒血,希望能繼續給力,給2021年收個好尾。
免責宣告:本文及本號任何文章的觀點,皆為交流探討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