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產品上最新的麒麟9000 SoC整合的電晶體數量已經達到驚人的153億。
顯然這153億顆電晶體的佈局、連線、驗證、糾錯、測試等工作,不可能全部由工程師手動完成,而需要藉助自動的EDA工具,沒有EDA工具麒麟晶片同樣無法生產。
每個企業的EDA工具,在晶片生產的不同環節有自己的優勢,所以華為之前選擇了多家的產品。
2019年華為被切斷了和美國EDA公司的合作。之後,EDA也成了華為在半導領域的攻關專案之一,當然這也不只是華為一家公司的戰鬥。
常用的辦公軟體,幾年前的版本都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但EDA卻不行,新版本的EDA工具可以讓晶片公司以更低成本完成目標。簡而言之,效率更高,也影響晶片產品的競爭力。
例如,去年Synopsys推出業界首個用於晶片設計的自主AI應用程式DSO.ai,它能迅速找到晶片設計流程中的最優解,把原本需多位設計專家耗時1個多月才能完成的設計時長縮短至3天。
EDA
EDA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s Design Automation)的英文簡稱,是在電子CAD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系統。
利用EDA工具,電子設計師可以從概念、演算法、協議等開始設計電子系統,用硬體描述語言完成設計檔案,然後由計算機自動地完成邏輯編譯、化簡、分割、綜合、最佳化、佈局、佈線和模擬等工作。可以將電子產品從電路設計、效能分析到設計出IC版圖或PCB版圖的整個過程,在計算機上自動處理完成。
首個國產EDA
1983年,無錫微電子工程批准建設,對應的3微米MOS生產線需要一套CAD系統。
可前有“巴統”現有“瓦森納”,當時在“巴統”(巴黎統籌委員會)協議的影響下,國外EDA工具無法進入國內。
為打破積體電路行業的封鎖,我國動員了17家單位、200餘位專家聚集在北京積體電路設計中心(原),展開一場攻堅戰——聯合開發首套完整的積體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即熊貓系統。
經過聯合攻關,熊貓系統終於在1990年正式對外發布,還接連斬獲兩項國際大獎。
但當時,熊貓系統的實用價值不大,無法投入使用。受此影響,團隊成員開始陸續離開。到1990年底,只有十幾餘人繼續堅持產品開發,其中就有現在華大九天的董事長。
後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993年熊貓系統的應用版本正式面世。
與此同時,相關限制放鬆,國外價格更低,效能更好的EDA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這無疑對剛剛起步的國產EDA軟體造成嚴重衝擊。
大多數人認為,中國EDA行業的現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造不如買”的錯誤思想造成的。
而最近,我看到了另一種說法,“造不如買”並不是當時的判斷失誤,相反,決策者們知道引進EDA軟體的後果。可當時,落後中國的微電子工業已不具備在市場條件下與國外全面競爭的能力,也根本無力支撐國產EDA的發展。
所以當時,國產積體電路行業面臨二選一的問題,且在“和平發展”為主題,“開放共贏”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集中力量於自己的“優勢”並積極融入“全球化”分工確實是當時最優的選擇。
所以“狼”不僅進來了,還撒起了歡。
不過慶幸的是,國產EDA軟體的火種並未熄滅,曾經的“熊貓”成了現在的華大九天,是中國EDA行業的龍頭企業。
華大九天2020年銷售額同比增長61.26%,淨利潤達4012.99萬元。EDA軟體對應的收入比重達84.96%。
斷供
2019年,中國的晶片問題也從幕後搬到了臺前。
這一年,華為被切斷了和世界頂尖EDA工具企業的合作。按照慣例,EDA工具簽訂購買合同,一般授權3年。而據傳,華為內部也制定了一個激進的3年EDA替代計劃。
華為把要解決的問題列了一個清單,目標在兩三年內解決,然後找國內EDA企業合作,EDA企業挑自己能做的做,而剩下的華為自己做。
與此同時,華為旗下的哈勃,還投資了湖北九同方微電子、無錫飛譜電子、上海立芯軟體等國產EDA企業。而這些企業都處在早期階段。
目前
EDA全球約90%的市場份額由美國的6家企業瓜分,其中美國的Synopsys、Cadence 和西門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 (總部美國),佔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在國內市場,(賽迪智庫資料)2020年Synopsys佔據29.1%,Cadence佔據32%,Mentor Graphics 佔據16.6%。
剩下的幾十家國內EDA企業,只能在20%左右的市場中生存。
另外,在人員規模上。
早前的統計顯示,國內所有從事EDA工作的人員都不到1500人,當然現在這個數字會有所增加。而主力領域是數位電路的美企Synopsys,的員工就已經過萬。
去年,全球EDA的總銷售額不足百億美元,在整個積體電路產業中佔比很小,和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科技服務產業相比更是九牛一毛。但就是這樣市場很小的根技術,撬動了後面更龐大的產業。
EDA是很難吸引新投資的領域,本身技術難度高,研發週期長,且市場規模小,還已經被成熟公司壟斷。
國內
在缺芯之痛下,政策開始向積體電路行業傾斜,EDA自然在其中。
這兩年,和晶片設計企業一樣,國內EDA企業數量大增。芯思想研究院的統計顯示,去年中國EDA公司保有數量28家,而在三年前全國只有16家,數量增長了75%。
中國EDA的龍頭企業是華大九天,每年能有4億-5億元營收,且有國家大基金持股。2020年,華大九天拿下國內EDA市場約6%份額。
華大九天在液晶平板顯示領域,是全球唯一可提供全流程EDA設計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該領域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90%。
據華大九天官網介紹,其主要產品包括類比電路設計全流程EDA工具系統、數位電路設計EDA工具(部分)、平板顯示電路設計全流程EDA工具系統和晶圓製造EDA工具(部分)等EDA軟體產品,並圍繞相關領域提供包含晶圓製造工程服務在內的各類技術開發服務。
今年,國內EDA行業四強的IPO申請都已被受理。
華大九天IPO計劃籌集25.51億元,其中,7.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其餘資金主要針對公司業務進行升級開發。
其中“數字設計綜合及驗證EDA工具開發專案”的投資額達5.67億元。數位電路設計業務是國內市場的焦點,也是華大九天的短板。華大九天顯然有意發力數位電路。
AI財經社援引國產EDA企業的訊息透露,今年會有更多的國內使用者切換到國產EDA工具上,這主要有三類情況:
1、被美國打壓的企業。
2、國內新成立的2000多家晶片設計企業。
有些小企業沒有標準的設計流程,不一定非要用誰家的平臺,而且晶片產品也沒有那麼複雜,不需要“三巨頭”那麼強大的EDA工具。
而且“三巨頭”的產品一般不會拆出某個工具單賣,全套價格高達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小企業無法承受。而國內企業更具價格優勢,出售單個工具。
3、即將IPO的企業
上市意味著所有的業務必須正規化。EDA工具也要使用正版,而國外的產品太貴,因此國產軟體成了不錯的選擇。
總結來說,以上列舉的晶片企業主要是出於成本和政治風險上的考量,選擇國產EDA工具。
除了華大九天外,國內其它企業的特長:
杭州廣立微:成品率分析和測試工具。
概倫電子:開發了SPICE建模工具BSIMPlus和低頻噪聲測試系統、業界獨創的千兆級SPICE模擬器NanoSpICe Giga和電路與工藝互動設計平臺MEPro等。
芯願景:在專案定製化、產品相容度等方面具有優勢。
……
EDA工具不是一個,國內的企業在一些點上,有突破,甚至領先,但還不能像“三巨頭”那樣提供覆蓋全部設計流程的產品,尤其是數位電路。
據AI財經社報道,如果把國內所有企業的能力加起來,它們能覆蓋的晶片設計流程在10%以內。
華為被斷供EDA後,就立了一個目標,和平時一樣“高舉高打”,華為計劃團結國內的企業用兩三年的時間突破。
華為有沒有可能早就開始佈局EDA?
在華為核心產品的供應鏈中,對於美國供應商,基本都有備胎。比如SoC有麒麟、作業系統有鴻蒙和LiteOS、伺服器晶片有鯤鵬、射頻系統有海思、日企以及國內企業……而美企壟斷的EDA軟體似乎是個例外。另外,華為的研發投入也足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