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還是來自於iN昨天的一個文章《2米11!一不小心做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螢幕掛燈”》,其中有兩條回覆:
所以咱們就可以以顯色指數(CRI)來開啟今天的內容了。一般老百姓會被很多商家忽悠,說顯色指數高的燈具護眼,也有很多商家會標榜自己的燈具顯色指數Ra大於95……一到數值很多老百姓就會發呆了,全然不懂啊……並且,很多營銷號或者廠商還會給你這樣的東西看:
例如上圖,iN唯一能同意的一句話就是顯色指數是衡量光源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其他的就呵呵了,但即便是“一個重要標準”也還夠不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標準”。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
要搞清這件事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什麼是顯色指數:
顯色指數是指“一個光源與標準參考光源相比較下在顏色辨認方面的一種測量方法”為此國際照明學會推出了一個標準測量方法叫做CRI(color rendering index 顏色暈染索引)。從字面上來說CRI是研究燈光對物體顏色帶來暈染的一個工具。
我們說的Ra指數也就是上圖R1-R8在標準參考光源下顏色偏差的平均值,還有Re這個廠商很少去提,實質R1-R15更大範圍內顏色偏差的平均值。
回到我們的傳統俗語“燈下不觀色”,也就會發現我們祖先早早就已經發現了燈光會對物體本色的顏色造成暈染導致一些顏色過淡或者過飽和。中國的經驗是哲學,但到了西方的照明學會也就開始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量化的研究了。
這件事起源於歐美的文化,歐美人在很多年前發現很難在晚間停車場找到自己顏色的車子。主要的問題在於當年歐美停車場的公共照明使用的高壓鈉燈
這是一種發光效率極高的燈具,亮且省電,在二戰之後就被廣泛地應用於公共照明。但鈉燈有個缺點就是光譜很窄,僅僅集中在589nm-589.6奈米這個一個狹小的範疇內,也就是我們說的昏黃光。
在這種光照下物體也就失去了顏色特性。
為此歐美國家在改進公共照明的時候就提出要求,要求儘量在公共環境內的照明系統可以顯示出物體本來的顏色。這也就是CRI的由來了。
看到這裡大家會覺得CRI挺好的,它可以保障燈具給我們正確的顏色。這就是想多了。我們來看一下光譜對照圖:
太陽光、白熾燈、高壓鈉燈、熒光燈、LED冷白光、LED暖白光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光譜。這裡回去按文章前部分,iN加黑了一個詞彙“標準參考光源”,如果以地表太陽光為標準光源去看6500K的照射環境為標準的話,所有其他的燈都很難想太陽光一樣具有Ra100的顯色指數。如果按照3000K的色溫標準來看的話,你會發現白熾燈的顯色指數是Ra100!原因就是3000K色溫的標準光源就是白熾燈。那麼話說回來你會覺得在早早年間白熾燈下看到的色彩和晴天日光下看到的色彩是一樣的嗎?所以我們在玩膠捲的時候會區分燈光片和日光片。當然了現在的小年輕們很少玩膠捲相機了,更多的人即便玩相機也就只會調節下白平衡了。
在不同燈光下顏色根本就是不靠譜,更何況標準參考光源的選擇不同帶來的色溫差異也會導致光線本身顏色的不一致。
也正因為如此,其實,這個CRI標準在國外已經很多年不是主流標準了。雖然沒有被正式廢止,但是國外的大部分燈具品牌並不標註自己的燈具的CRI Ra指數。例如通用飛利浦,這個從18几几年就開始玩照明的公司。
由於燈光顏色的問題美國能源部還是比較費心費力的推進CRI的,並在2008年推出了L獎皆在推進高色顯LED燈具的發展,到了2011年飛利浦就第一個拿到了L獎。
如果放在國內,這種獲獎就是一個宣傳的噱頭了吧,但是,飛利浦依舊不去標榜CRI指數。如果我們拆開他們獲獎的A19燈泡我們會看到不同色溫的燈珠來混合得出最終的光照色彩
這個技術一直被帶到了Hue等飛利浦的高階燈具中。我們來看Hue的拆解和國內某來的燈泡拆解也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不同點
iN自己家的燈具其實也是這種效果:
分別用三個LED燈珠來發出不同色溫的光線,經過計算混合來達到白光的效果。至於“顯色指數”是多少還真的沒有標出來,iN自己也覺得沒必要去管。
至於前面粉絲提到的那個燈帶倒是有國外論壇在測試,白光模式下不同色溫會在85-91之間。如果給國內廠商來說也就會直接標為RA>90。
但就iN自己的理解來說Ra指數目前就是一個智商稅。所以說CRI算是一個重要指標,但光看這個指標其實並不能反映照明狀況,並且並不能認為高Ra值的燈具就是護眼的燈具,這兩者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絡。
同時要說一點:CRI現在不是不用了嗎,歐美廠商更多的利用色域指數(GAI)、顏色質量等級(CQS)等指標來表示燈具的顯色性。但這依舊不是燈具的“至關重要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