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一起來回顧2021年“中國科技”!
我國首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
“祖沖之號”問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的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62位元可程式設計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並實現可程式設計的二維量子行走。該成果5月7日線上發表於《科學》。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平行計算能力,相比經典計算機,有望透過特定演算法實現指數級加速。
二維超導量子位元晶片示意圖,每個橘色十字代表一個量子位元。超導量子計算核心目標是增加整合的量子位元數目、提升超導量子位元效能,高精度相干操控更多量子位元,最終應用於實際問題。利用量子疊加、量子干涉等特性的量子行走,是經典隨機行走在量子力學中的拓展,在通用量子計算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天問一號”成功實現火星著陸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遙測訊號確認,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
天問一號成功實現火星著陸。天問一號任務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發射、行星際飛行及測控通訊、地外行星軟著陸等關鍵技術,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
我國科學家觀測到
迄今宇宙中最高能量光子5月17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公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記錄到1.4PeV電子伏伽馬光子。這是人類迄今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有助於進一步解開宇宙線的奧秘。
我國科學家觀測到迄今宇宙中最高能量光子。據介紹,此次發現能量超過1PeV的光子,來自天鵝座內非常活躍的恆星形成區,此外還發現12個穩定伽馬射線源,輻射能量一直延伸到1PeV附近。
中國新冠滅疫苗Ⅲ期
臨床實驗結果在全球首次發表5月26日,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發表的《兩種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對成人新冠肺炎感染的保護效力評價》,研究顯示其兩款滅活疫苗保護效力分別為72.8%和78.1%。這是全球首個正式發表的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結果,也是中國新冠疫苗Ⅲ期臨床試驗結果的首次發表。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12月25日,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75809.4萬劑次,已完成全程接種人數超過12億,達到120336.2萬人。
中國“人造太陽”
創億度百秒世界新紀錄2021年5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可重複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執行,將1億攝氏度20秒的原紀錄延長了5倍。科研人員稱新紀錄進一步證明核聚變能源的可行性,也為邁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礎。
中國空間站開啟
有人長期駐留時代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將三名中國宇航員送入“天宮號”空間站,並在三個月後成功返回。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搭乘的三名航天員將在空間站展開為期6個月的太空生活,開始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成功入駐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有人長期駐留時代到來。
10月16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進駐天和核心艙的航天員翟志剛(中)、王亞平(右)、葉光富向全國人民揮手致意的畫面。
“深海一號”能源站正式投產6月25日,我國自營勘探開發的首個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 “深海一號”正式投產,這標誌著我國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從水深300米到1500米的邁進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各環節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中國首次實現澱粉的全人工合成中國科學家歷時6年多科研攻關,在國際上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該成果於北京時間9月24日線上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充足能量供給的條件下,按照目前的技術引數推算,理論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應器年產澱粉量相當於我國5畝土地玉米種植的平均年產量。(來源:新華社)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蔡韜副研究員在實驗室展示人工合成澱粉樣品(9月16日攝)。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
揭月球表面演化奧秘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釋出了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證明月球最“年輕”玄武岩年齡為20億年,該年齡為撞擊坑統計定年曲線提供了關鍵錨點,月球晚期岩漿活動的源區並不富集放射性元素,並且月幔源區幾乎沒有水。研究成果也對未來的月球探測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海鬥一號”無人潛水器
跨入萬米科考應用新階段在10月結束的我國馬裡亞納海溝深淵科學考察中,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首次實現了對“挑戰者深淵”西部凹陷區的大範圍全覆蓋聲學巡航探測,標誌著我國全海深無人潛水器正式跨入萬米科考應用新階段。
“海鬥一號”布放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航次專家組認為,“海鬥一號”在目標物探尋、海底地形地貌探測、實時影像直播和目標物線上識別等應用領域體現出明顯優勢和價值,為萬米深淵科考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技術手段和裝備支撐。 這一年 無數勞動者殫精竭慮、血脈僨張 踏著自信的步伐 我們伸展雙臂、擁抱曙光
(參考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中科院、新華社、中國科學報、科技日報 等)【責任編輯:邵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