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中國人從來不擅長表達深情。
印象裡很多父輩的人,和家人處了一輩子,嘴上都沒有說過一句“我愛你”、“我想你”之類的話。即便是分開很久,好不容易團圓的時刻,大家情感的表達也很含蓄、很內斂,彷彿永遠學不會直接。
有時候覺得,中國人的關係與感情,就像水中的漣漪,層層疊進。疊進到靜水流深,雖然內心底暗流湧動,但是表面上卻不動聲色。這種“愛在心頭口難開”的心情,大概只有中國人能真正的心領神會。
臺灣作家吳念真,講他過去有一次晚上坐計程車,司機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司機說他大學時有個非常好的女朋友,全班都以為他們會結婚。那時候很年輕,年輕到不懂得珍惜,畢業後他去做生意,結果跟一個客戶的女兒結婚了。其實一直也不快樂,最後也就離婚了。後面他也很頹廢,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債。
後來他為了生計,就去開出租車。有次在機場接客,遇見的正是當年的女朋友,很商業精英的打扮。他趕緊把有自己名字的牌子拿掉,低著頭不想讓她認出來。那個女的上來,沒有跟他講話,只是開始打電話。第一個電話打回家,打給國外的女兒,囑咐她吃維他命丸、上游泳課。第二個電話,打給澳洲的公司,交代一些工作上的事。第三個電話,打給在倫敦的先生,說要買什麼東西。最後打一個電話,打給他們共同認識的一個同事,說媽媽生病要開刀,特地回來陪她,不久就要回去。
四個電話打完,那個女的就到了,下車。他想,還好,一路都沒有認出他來。結果那個女的突然轉回來,敲敲車窗,要他搖下來。她盯著他看,說,我都已經跟你講過我十幾年來的人生變化,而你一聲招呼都不願意跟我說嗎?講完就走了。
聽到這個故事,感覺這真是一種中國人的典型情感。有時候人生的愛恨離愁,很強烈,很深沉,但是卻總是說不出口。總是像山水畫一樣,那麼含蓄、那麼委婉,越深情的話,越是留白。
02
我想中國人的內斂,大概跟傳統有關。
中國漫長的農耕文明,帶來了穩定的生活圈,塑造了中國人的溫良恭儉讓,也塑造了中國人的對待感情的細水流長。從前車馬慢,日色慢,很多深情都不必著急,都經得起時間的醞釀,所以含蓄,所以委婉。
很早很早的時候,那些百姓表達的感情,都藏在了一首首的《詩經》裡。就像年輕的男子站在蘆葦蕩邊,望著對岸的心上人,唱著“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就像約定永恆的人,唱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像懷念的人,唱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那都是一種委婉的深情,通篇沒有一個愛的字眼,卻平淡訴說著所有關於愛的付出和承諾,穿越兩千多年至今在耳久久迴盪,令人感動歲月所難以磨滅的記憶。
唐朝時候,中年的杜甫,遇見了中年的李白。兩個失意的人,遊山、放歌、喝酒,最後分別兩地,李白落難,杜甫悵然寫道“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縱然再多惶恐擔憂,也不過化作一聲輕輕的問候,秋風又颳起了蕭瑟的涼風,不知道你現在過得怎麼樣了,處境還好嗎?
白居易和元稹一輩子交好,最後元稹去世,白居易平常也不說什麼,最後在夜闌人靜時獨自寫道“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他說自己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元稹,想他在黃泉之下,被泥土侵蝕骨肉化作枯骨,而我雖在人世,卻也是兩鬢蒼蒼如雪。
至今那些令人無比感動的詩,那些最真摯的情,都是內斂的。
魏晉時的阮籍,母親去世後,所有的人都來看,可是他一滴眼淚都不流。喪事辦完,所有人都罵他不孝,母親死了他竟然一聲不哭。可是等賓客散盡,一個好友在旁邊看到,阮籍居然突然悲鬱吐血,染紅孝衣。對阮籍來說,情深是他心裡的情深,如果深情是要被逼表演,他是不表演的。
直到今天,中國人的身上依然有著古人的影子,越是深沉的感情,越不願意輕易表露出來。越是濃烈的感情,越是藏在心底,越不願意拿出來販賣弄的廉價。
03
儘管中國人不擅長表達深情,卻是很重情。儘管有時候很慢熱,卻是很長情。
只有這個情,往往不是透過嘴巴說出來的,而是藏在一個細節裡、一份心意裡,亦或者一杯酒裡。中國的父母,或許不會那麼熱情的擁抱、親吻孩子,但會捨不得打車多花的幾塊錢,卻拿出多年積蓄,幫孩子安一個小家。朋友之間,你給人幫忙後他或許不會直接謝謝,卻會拉著請你喝一杯好酒。
中國的人感情,往往是遇酒而發。酒是情感的一個出口,很多平常像是悶瓶子的人,幾杯酒下肚,就忽然敞開心扉。中國人說酒,也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情。
朋友相聚了,開心的時候是“將敬酒,杯莫停”。朋友要分別了,給朋友踐行是“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情感失意了,陪朋友喝酒,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萍水相逢最講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快意人生時最講究“白日放歌須縱酒”。
中國人每次逢年過節的時候,也是情感最濃的時候。中秋的時候,越是月圓時,人越渴望團圓,過去蘇軾在中秋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白樸寫道“把酒長歌邀月影”,辛棄疾寫道“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那些最真摯的情,都藏在酒杯深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