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國內這群40+的女性真的是喜愛非凡,因為她們不僅活得漂亮,並且不乏自己見解和品味。
國內娛樂圈是個非常喜歡強調少女感的地方,女演員們也預設並被動認同著這一點。但當人們問及袁泉關於此的年齡焦慮,袁泉的回答是:我沒有年齡危機感,當我將演員作為終身職業之時,我就希望自己可以一直演到老。30 多歲時會遇到什麼角色,40 多歲時會遇到什麼角色,我是有心理預期的。
有實力的人就是可以這麼坦然。
俞飛鴻是我喜歡的另一個女星,在被問及獨身主義和性時,她直接地回答竇文,“獨身僅僅是一時的狀況,我覺得哪種狀況舒服就挑選哪種狀況。”然後她說,“性是人類的需要,就像食物、飲料和拉薩一樣。只是男女的需求不同。男人可以把它和愛情分開,但女人不能。“
當然,還有陳數和很多讓人聯想到優雅的女星們。
這些女星無一例外都會讓人聯想到優雅、品味、涵養等詞語,而這些是和“法國女人”的標籤高度重合的。
所以我在想,這些女性是不是也很適合法式風格呢?
比如袁泉,文藝片出生,年輕時候簡直就是《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蘿莉女主的重生。
深邃的眼窩,黑頭髮黑眼睛,尤其是那雙會說話的眼睛,一看就知道這不會是個傻姑娘。
曾經,至少在作天我還是認為國內的女性沒有真正的法式風格。
因為這些優雅的女性們雖然並不缺少韻味,但好像少了那一股野性、大膽,或者說自由。
更具體點來說就是,知道法國有天體浴,法國人也對裸露還不在意,所以法師的穿搭裡經常出現衣服領口開到腰的。
這一點,國內女性應該很難接受。
當然我說的是私服,而非紅毯或其他需要爭奇鬥豔的場合。
還有一點就是,國內優雅的女性們經常把自己的頭髮打理的非常整齊,一點也沒有法國女人那種漫不經心,好像出門從不梳頭的樣子。
還有那個塑造文藝氣質最必不可少的劉海,蘇菲的劉海可是從小到老一直沒少的。
但是今天我突然靈光一閃,才想明白其中的關鍵。
好比國內的肯德基不僅有炸雞薯條,還會有豆漿和油條。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任何一件事物必須本土化。
法式風格的本土化就是不必非要凌亂的頭髮和劉海。
明明我自己覺得法式的關鍵就在於自由,偏偏我自己被固化了。
法國女明星經常讓人想到“我行我素”這個詞,全世界明星都向往好萊塢,但法國的明星們經常稱得上是個例外。我經常覺得這是因為驕傲的高盧雞人不能接受好萊塢的功利和膚淺。在法國,最大行其道的是文藝片(國內文藝片在法國也名聲不菲),而好萊塢需要的是商業性。
這實在不符合法國藝人們對影片必須有深度的要求。
有頭腦,不盲從,有自己的思考在裡面,並且能夠勇敢表達出來,這是我心目中法式的樣子。
它一定要有一顆性感的大腦,瞭解自我後穿著的表達,明白了這些,其實是不是法式已經不重要了。
畢竟我真正熱愛的也並非法式,而是法式裡有我喜歡的服裝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