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車展上,賓士率先扛起“電動化”大旗“,子品牌都拿出了電動化產品——賓士EQE、EQS、賓士邁巴赫EQS概念車、EQG概念車,兩個月前,賓士也宣佈了從“電動為先”向“全面電動”的轉型戰略。
2025年,賓士計劃純電動和插電混動車型銷量佔比達到50%,所有新發布的車型架構均為純電平臺,每一款車型都將有純電動版本。2030年,賓士計劃全面電動化、只銷售純電動車型。
奧迪也將最後一款全新燃油車的時間節點定在了2025年,也就是說,在這以後再無奧迪燃油新車。而寶馬的MINI品牌將於2025年推出最後一款燃油車型,之後完全聚焦純電動車。
豪華車,曾經是BBA為首燃油車們的專利,在百年的汽車發展史上,每一代總有令時代驚豔的產品,如今,時代變了,電動化趨勢正所向披靡地動搖著傳統車企的心。但豪華燃油車巨頭們覺醒的有些晚了,曾憑藉強大的影響力和稍作改動的小升級和小改款,就能收穫一眾消費者買單,一直活在舒適圈的日子不再。
而如今在邁進電動化時代,甚至拿不出可以叫好又叫座的得力產品。且不說無法比肩特斯拉在華單月2-3萬輛的銷量,甚至比不上“蔚小理”們快要衝破萬線的趨勢,豪華電動車榜首的最高銷量也未能突破3位數,而同價位的燃油車,銷量是其數倍,不是電動車不好賣,也不是豪華車不好賣,而是豪華電動車看起來,似乎還沒能佔領多數消費者的心。
01 誰在定義豪華電動車:想花100萬,也要等半年
如何能體現出這是一輛豪華車,從售賣場地位置上或許一窺究竟,很多電動豪華車在北京共同選擇進駐的商場,是象徵著財富和奢華的橋福芳草地。
當年,還沒有猛降價的特斯拉剛進入中國,就在這裡迷住了眾多電動車消費者的芳心。
但現在這個展位又變了,特斯拉的門店現在位於商場的負二層,而新晉電動豪華車品牌高合離商場一層入口不遠,不僅能吸引剛進入的客群,又能透過落地窗,向窗外的行人一展風采,而緊貼在高合對面,就是極星,沃爾沃和吉利合資的另一個高階電動車品牌。
比起像新勢力學習包圍商圈的打法,老牌的車企則還在用4s店方式銷售,保時捷則更為豪氣,把自己放在了長安街上,在這裡的1號俱樂部,再走上幾百米,就能撞見蔚來那座最有名的牛屋。
作為銷量僅次於保時捷的第二大豪華電動車的品牌高合,在走進這家店面之前,大多數人或許沒聽過這個新造車品牌的名字,甚至也並不知道這竟是一家國產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但和銷售短暫的寒暄後,又有不少人訕訕離去,因為,60-80萬的售價,也可能不在他們對電動車的想象中。
“可以只打開頂部的展翼門,個性程式設計設定的大燈,勞斯萊斯式的電動對開門,還是二排中央扶手的按鈕上,用的一塊18K的黃金,或是庫裡南同款22寸大輪轂,都在訴諸著“豪華”這一主題。銷售甚至自豪的說,“我們是第80種車型,獨創的。”
為了更有貼近感,高合銷售還告訴Tech星球,購買高合的,起碼有三到四成都是蔚來車主,蔚來車主們更崇尚體驗感,但討論起後續的配套體驗和服務時,這位從極狐跳槽來的銷售也很坦誠,“我們會向蔚來學習的,但目前確實還沒有蔚來做得好。”
根據高合汽車規劃,2021年將實現交付數量5000輛,並向1萬輛發起衝擊。1萬輛,大概是特斯拉Y系列一個月的銷量,繼續降價後,更是一路銷量飆升。
豪華電動車廠商,原本的期待也不高,根據保時捷內部人士介紹,純電動車型Taycan在2021年2萬臺的銷售記錄已經在上半年完成,Taycan的年產能規劃就是2萬臺,由於現在車型銷量遠超預期,因此,根據不同的配置,目前購車的消費者需要等待幾個月或將近半年的時間。
我們應該如何定義豪華的概念,根據中汽中心的資料,一般將起售價50萬元以上級別的車會定義為豪華車,而在這一量級的市場上,目前的表現,只能說,平平無奇。
榜首的保時捷也只銷出573臺,高合僅僅追上第二,銷量為469臺,而作為開創了這一賽道的特斯拉,無論是Model X,還是Model S,都只停留在個位數上。
豪華和銷量本不應該是一對偽命題,在燃油車的時代,同樣價位的寶馬X3、X5,都是最好賣的代表,一年銷量輕鬆邁過10萬,而放在今天,這套法則在電動豪華車裡似乎並不再適用。
如果說,在售電動豪華車的表現平平,那些還未能踏上路面的車企則更為艱難,賈躍亭的FF91才剛剛借殼上市,恆大、拜騰等曾在這一市場萬眾矚目的玩家,現在連個能打仗的武器都亮不出來,也慢慢陷入燒錢的怪圈。
02 成功男人們無法磨滅的豪華車夢想
喬布斯曾說過,“那些想要全身心投入並在宇宙中留下痕跡的人,我們明白自己在做一些意義重大的事情。“
每一個披荊斬棘追夢豪華電動車圈的成功男人們,都相信自己是能改變宇宙的那個男人,雖然他們已經或多或少了改變了世界,但他們可能覺得,還不夠。
出於對造車的熱愛,或者說是實現了財富自由後,實在無所事事,馬斯克在出售PayPal後手握大筆閒錢,在2004年,經朋友的引薦結識了特斯拉的初始團隊。
和大洋彼岸的雷布斯只愛當天使不同,在投資特斯拉沒多久,馬斯克就清除創始團隊逐步成為特斯拉真正的締造者。接手特斯拉後,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創業4年,終於研製出了全球第1款量產的電動跑車 Roadster,鋰離子電池和動能回充系統等設計讓 Roadster 成為全球第一輛續航力超過 320 公里的電動車,雖然這些資料在今天來看,幾乎是市售電動車的標準配備,但在 12 年前卻震撼了全世界。
但高達約74.5萬元的價格,也限制了市場的想象力,截止到2012年停產,Roadster僅售出了2450輛。但馬斯克並不甘心,繼續在豪華車上繼續狂奔,Roadster折戟後,又花了5年的時間推出自己第2款電動豪華車Model S。
矽谷鋼鐵俠未竟之事,總有人覺得自己會是第二個。
繼續在電動豪華車這條路上狂奔的另一個英國人出現了,每個成功男人對造車這件事的迷戀或多或少,都與自己的個人經歷有關,作為英國首富以及戴森公司的創始人戴森,他想造車的設想從90年代就開始了,那是源於兒時對汽車尾氣恐懼的補償。
花大價錢組建了500人團隊,甚至挖來阿斯頓馬丁的前產品開發總監加入,在花費4年,燒掉60億美元,戴森望著這臺,如果要量產得花費136萬元左右的電動車時,感嘆,“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值。”
大洋彼岸,仍有懷揣著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人,如果說在造車百年的史冊上,誰是最大的“幻想家”,那賈躍亭一定會寫上不可抹去的一筆。兜兜轉轉,從大洋彼岸,到大洋對岸,從樂視汽車到FF91,從樂視退市到法拉第未來上市,這輛“幻想中的車”,至今沒有量產。
但這並不妨礙,賈躍亭仍然是那個目標高遠的賈躍亭,已經為法拉第未來規劃好了未來。招股書預測,FF預計將在2022年售出2000輛車,2023年售出39000輛車,2024年售出113000輛車,2025年售出302000輛車,也就是說,未來5年大約累計達到40萬輛的量級。
同樣對造車著迷的還有恆大的許老闆,“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這是2019年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上,許家印所闡述的恆大造車理念,作為跨界者,房地產那套合縱連橫好像不再奏效,“2021年實現量產,2025年實現年銷100萬輛,2035年超500萬輛”的目標可能真的只是目標了,至今恆大汽車沒有一輛上市,而聽說,最近,錢又成為了恆大的難題。
還有人醉心於這份造豪華車的夢想無法自拔,當時被稱為造車夢之隊的拜騰闖入豪華車市場,被認為是最有希望的,由寶馬、英菲尼迪、特斯拉和賓士等名企組成的29個VP豪華陣容,也沒讓這份夢成真,量產從2019喊到2020年,2021年富士康繼續為其續夢,但很可惜,距離第一款車問世仍然是遙遙無期。
在高合創始人丁磊的百度百科上,也有一段被隱去不想被提及的過去,但刪掉這段過往,卻無法抹去網際網路的記憶。他也曾是站在賈躍亭身邊一同為夢想窒息的人。2017年,他曾頗為自信的加入了樂視汽車,並擔任了CEO,離開樂視後,創辦華人運通繼續追夢,曾被嘲諷為接替賈躍亭的下一個PPT形象大使。但和前幾位相比,還好高合還真產出了車。
造車,沒那麼簡單,造豪華電動車,更難。
03 豪華由誰買帳,買車算是個人投資?
在像奧迪e-tron、保時捷Taycan、賓士EQC這些豪華電動車的論壇裡,車主們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值嗎?
聞叔是北京第一批特斯拉Model Y的車主,他告訴Tech星球,“其實當時買這個車只是很小眾的新鮮事物,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但我的概念裡要買就買電動車裡最好的,首先是出於安全的考慮。但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層想法,我想利用車來破圈。”
“我分析過,喜歡特斯拉的都是敢於嘗試新鮮事物,卻又不是嘴上喜歡,而是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的人,很多車主都是原先有好幾輛豪車了的。”買車以後,進了一個Model Y的群,裡面真的都是低調的有錢的大佬,“有一次,群裡有個車主說,有個房子想轉手,我一看,都是億級別的,然後有三個人回覆他說,私聊。”
“你看,這就是圈子的魅力,對我來說,我沒有燃油車牌,但又想把車作為個人投資,在當時,特斯拉是為數不多的選擇了。說句實話,豪車講究的是體驗,特斯拉簡直可以說是粗糙,400多的續航也常常焦慮,連內飾也不行。所以,有人嘲諷我們,我能理解,但這輛車能帶給我的價值也是買不起的人看不懂的。”聞叔說。
最近才提車的鵬鵬告訴Tech星球,屬實是有點兒打腫臉充胖子了,作為保時捷唯一的一款純電車型,立馬吸引了作為保時捷老粉的關注,去年預售的時候就定金預定了,也喊了身邊朋友一起預定,但後來車出來,大家都退訂了。“我能理解,沒有想象中的驚豔,猶豫了1年,最後還是買了,整體開下來最讓我舒服的地方可能是,這是一臺像油車的電車。”
保時捷銷售小松告訴Tech星球,很多人就是看中保時捷的品牌價值,又想有豪華電車的極致體驗,更多的車主,本身就擁有一輛或者幾輛保時捷,追求的不是超長續航,而是極致的奢華體驗,做為電動車,保時捷能更好的體現出豪華跑車的特性,市面上同價位,只有保時捷可以選。
有人講究體驗,也有人強調價效比。
一位前來看高合的消費者告訴Tech星球,“一臺60多萬的車,沒有標配輔助駕駛,要升到80萬才有,實在是無法接受”,“我也看過很多傳統豪華車品牌的車,傳統車企已經落後太多了,三電系統基本上都差不多,車機系統也比不上新勢力,沒理由去花幾十萬,只為了買一個標。”他還分析,很多豪華車品牌本身都保值率都很慘,新能源更是不敢碰。
有的車企已經意識到,據瞭解,作為奧迪的首款純電動車,奧迪為使用者提供了2年原值或3年原值9折置換的擔保,確保車主圈在自己的生態裡。
但使用者並非沒有購買豪華車的熱情,根據《巨量引擎2020年搜尋報告》,豪華車內容消費激增,使用者的互動熱情也在水漲船高,僅在今年3月份,豪華車內容互動同比增長了200%,遠高於汽車大盤的135%。國內市場對豪華車的追捧程度已經有了很長久的根基,且越來越向年輕人過渡,根據KBB公司的資料,國內消費者買車的平均年齡是34歲,有40%的豪車車主年齡不到40歲。
豪華感的本質是在基本需求溢位之外,所獲得的另一個維度的體驗提升。過去,在燃油車的時代,豪華品牌最大的優勢,在於體驗差異化塑造的高階感。無論是科技感、舒適性、定製化,背後是其幾十上百年積澱的技術實力和技藝代代堆積的護城河。但供應鏈的成熟和唾手可得正降低這種門檻,在電動和智慧已經成為標配的電力時代,所有品牌都回到了塑造體驗的新起點。
價格方面,隨著國產新勢力的崛起,同樣的配置,普遍售價都在三十萬元左右,也正是由於價格的關係,這類品牌附加值頗高的成為多數嘗試電動車的代表。消費者要更豪華,也更理智。
新能源的下半場是體驗和差異化,電動豪華車的市場還不夠炙熱,雖然“豪華”本身已經築起一條細分的賽道,但如何在豪華的池子裡再能拿出能打的差異化,則是從燃油車車企們必須在電動時代要重修的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