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一位七年級小女孩跟隨著父母來到了西安市的一個餐廳,“終於找到了,應該就是這家!”小女孩興高采烈地告訴媽媽,“我們可以看看老闆長什麼樣子,到底是不是書裡描述的那樣!”說完便揚了揚手中的新課標英語教輔書。
在地圖上確認之後,一家人走進了這家人來人往的餐廳。一進門,裝扮著印度服飾的服務員立刻迎了上來。
小女孩見狀立即跑向前詢問,“請問書上這個著名的先生是你們老闆嗎?”一邊說著話一邊拿起教輔書翻到了其中一頁,指了指閱讀理解題邊上的一張照片。
“不許這麼沒禮貌!真是不好意思,小孩子著急,不懂事!”媽媽急忙向服務員道歉。而服務員卻溫柔地微笑著,以為是小傢伙肚子餓了。可是看到了書上的照片時,也頓時驚訝了起來,“這確實是我們餐廳的老闆,怎麼會進入了教材書呢?”
隨即,服務員立刻向經理報告了這件事情,又傳到了餐廳老闆德福的耳朵裡。德福驚愕之餘,放下手頭繁重的工作,在餐廳中接見了這一家人。
小女孩將書中的內容告訴德福,原來,是由於書中描述了德福的事業發展之路,看到之後非常欽佩和仰慕,更加期待見到德福的餐廳,便纏著家人一路找來。離別之際,小女孩還將教輔書送給了德福。
這家餐廳的老闆到底是誰呢?為什麼會讓一個小女孩專程找來,並且還登上了新課標的教輔書?在場的顧客們也非常震驚和意外,難不成這家餐廳的老闆是什麼名人?
一、意外所見,中國功夫惹人喜愛,何不去中國一展身手?
還別說,這家餐廳的老闆的確是個名人!原來,老闆中文名叫德福,別看他說了一口流利沒有咖哩味的中國話,實際上,德福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印度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德福出生在印度北阿坎德邦省的一個貧窮山村。年少時經歷了困苦的生活,德福沒有什麼愛好和想法,只是跟隨著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直到德福二十幾歲時,獨立在外,每個月摺合人民幣六百元左右的收入來源,仍然沒有改變捉襟見肘的生活。這讓德福感到懊惱和疑惑,工作之餘,德福忙裡偷閒,唯一的愛好就是與朋友去電影院看電影。
有一次,德福在電影院中看到了中國演員李小龍主演的動作片,頓時大受震撼!李小龍用中國功夫居然打敗了手拿武士刀的外國人!難道中國功夫這麼厲害嗎?
電影中太極和拳術的應用自如讓德福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在走出了電影院時,還用手比劃著電影中的動作,思考著李小龍是如何在刀光劍影間將敵人打翻在地。
儘管工作繁忙,生活如往常一樣囊中羞澀,德福卻很願意在李小龍的電影中花錢,在這一段時間裡,德福對中國功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更是對這個神秘的國度有了自己的看法。
德福覺得,何不嘗試在中國學習功夫,功成名就之後再做一些教學的工作,做個功夫老師,這樣說不定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還能實現自己學習中國功夫的理想!可是德福始終猶豫不決。
在與友人交流時,朋友也袒露出在中國淘金其實遠比印度容易的看法,並且鼓勵德福前往中國發展。
2005年,德福不顧家人的反對,籌到了來到中國的車票錢後,便收拾行囊孤身一人來到中國闖蕩。滿懷著對中國功夫的期盼,德福來到了深圳。初來乍到,德福找了一份餐廳服務員的工作養活自己。
“中國的發展實在是比印度快得多的,我剛來的時候找地方住,幾個月經過原來走過的路,卻發現已經建立起了一棟樓。我認為印度的IT行業發展很好,可是來到中國我才發現是我孤陋寡聞了!”德福曾感慨初至深圳時的看法。
雖然佩服中國發展之快,可是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德福忽然發現,無論是老闆、經理,還是街上的普通人,並沒有太多人學習過功夫,在中國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中國功夫!
在印度時的想法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根本不是一回事,看到了一些差距,德福感受到一絲失落。
然而,電影中李小龍決勝對手的舉手投足中都讓德福覺得這個國度值得他闖蕩和拼搏,不然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不遠千里前往中國發展,並且在中國安家立業。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功夫,但中國一定有著其他更為吸引人的特點!
德福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始終沒有心灰意冷,在工作當中,機靈聰明的德福腳踏實地地步步高昇,逐漸走上了領班、經理的位置。在領導的眼中,這個跋山涉水來到中國發展的印度小夥的確表現優異!
善於觀察的德福發現,中國人對於國外的特色美食非常好奇,並且願意為之一試,延續千年的農業大國,讓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度對於飲食別有一番研究。
德福心中儼然萌生了在中國開印度餐廳的大膽想法,便著手準備自己的事業。可是問題來了,餐廳開在哪裡才是最為合適的呢?在怎麼樣的經營理念和管理下才能維持餐廳的特色,保證餐廳能夠繼續營業呢?
二,考察多年,奔赴古都,機遇悄然降臨!
在經過多年的考察之後,在2011年,德福決定前往西安這座遠近聞名的古都。在西安,德福馬不停蹄地尋找最為合適的餐廳選址,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瞭解西安人民的飲食文化和偏好。
在人們都向沿海城市趨之若鶩時,德福為什麼選在西安這個內陸城市呢?
這就體現了德福的卓越的見識。不僅因為西安是中國最為著名的一個美食城市,其中更為重要的原因,也是由於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一站,西安與印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德福想著,開一家中印文化交流餐廳豈不是可以吸引人們紛至沓來?
就在2013年時,一個突如其來的機會降臨到了德福身上。原來,這一年,西安市為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開始著力打造了西安大唐西市的風情街。為了吸引各國的特色入駐風情街,政府在各國大使館廣招贊助商。
機緣巧合之下,一位交情至深的中國朋友找到了德福,“風情街已經在著力建設了,目前正是你開展餐廳的大好時機啊,絲綢之路是我們國家極為重視的,你又是印度人出身,政府一定鼎力支援!”
德福受到了友人的鼓舞,於是立即聯絡了大使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來意。大使館的工作人員喜出望外,畢竟,印度的咖哩雞肉等菜品的美味在中國早就傳播開了,這也解決了尋找印度商人的燃眉之急。
西安政府不僅在相關文書的辦理工作上給予了一定的幫助,更是免去了德福所開餐廳的一年租金,直接表示了對德福開展印度餐廳的大力支援。
對此,德福不免感慨,“我非常感謝西安政府,當時我的朋友向我推薦的同時,大使館那邊也早就推薦了我,是他們給了我一個機會!”
在剛開始進行餐廳的建設時,德福對於各項工作是親力親為,並且嚴格督促。無論是裝修風格,還是食品的原材料進口,德福都力求展現印度的特色。
“西安政府給了我很大的支援,我也非常熱愛中國,想在這一片土地上給人們帶來最純正的印度美食,這是我的初衷。”德福在受到記者採訪時曾袒露內心的想法。
不僅如此,德福甚至在對於服務員和廚師的招聘上,德福也儘量招收一些印度本地的人民。可是有些人卻說這是不是歧視非本族人民?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這存在著很大的誤會。
德福在選擇服務人員和廚師方面,將中國人和印度人分比例招聘,大約為4:6,並且招收的印度人還是必須在印度接受了專門的訓練後才能上崗!這其實是德福在人才選擇上,特地強調的為顧客尋求更優質的體驗。
剛開業時,德福和遠在印度的家人還非常擔心不能盈利,這可能造成虧本和欠債,德福很有可能也沒辦法繼續待在中國。沒想到,德福的“紅堡餐廳”一正式營業,人們聽到了店鋪開張的好訊息,紛紛前來嘗試傳說中的正宗印度菜!
在開業的前幾天,最高記錄的單日流水甚至達到了兩萬元。在一步步經營之下,紅堡餐廳的生意越來越興隆,逐漸門庭若市。在當地獲得了較好的口碑。
“我們知道宣傳很重要,但是最好的宣傳就是口碑,一定要打造最好的口碑,這是我們的目標!”德福曾說,“有一次,我們有個顧客點了四道菜,三道菜再吃個精光,只有一道菜一口都沒吃,我急忙去詢問原因,這樣的事情不能不管不顧,有可能一件小事就把多年打造的口碑毀了。”
原來顧客沒吃那道菜,只是因為不喜歡那個菜的味道。要求嚴格的德福對此立即制定了相應的計劃,製作了顧客意見單,要求工作人員每日向顧客詢問整改意見和對菜品的評價,這樣才能打造出更優質的服務!
就這樣,在德福妥善的經營和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下,餐廳逐步發展,走向了正軌。在短短的五年時間中,德福不滿足於西安一個城市,將目光投向了發達的一線城市,在北京上海等地又開了幾家餐廳。
甚至發展到了今天,在陝西寶雞,第八家紅堡餐廳正式開業了,德福為之起了一個具有中國特點的名字——琥珀宮餐廳!
“現在我們家裡人都從事餐飲行業,這個餐廳目前是我哥哥開,相信能給寶雞人民帶來更好的體驗!”德福曾對採訪的記者說道。
德福不僅著手打造出最具印度特色的餐廳,還將印度傳統文化也加入到了餐廳的建設中。在胡裡節和排燈節時,德福組織一系列的促銷和優惠,開展了關於中印文化的大交流活動。人們對於印度也有了更多瞭解。
如今德福個人資產已經上千萬,卻不驕不躁,仍舊像餐廳剛開業時一樣,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選取優質食材和工作人員的同時,著重傳播中印和平友好的理念,為家鄉想要前往中國闖蕩的印度友人搭建起一座溝通橋樑!
姻緣眷顧,在中國生根發芽!
在事業發展如日中天時,德福的姻緣也悄然出現,並最終在中國生根發芽。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在深圳的發展期間,德福遇到了一個心動的中國女孩,就在兩人打算結為連理時,意外出現了。不僅德福的父母大為反對,女方家人的反對也成為了兩人結為夫妻的絆腳石。
無奈之下,兩人只能分開,德福對這一份沒有結果的愛情感到惋惜,畢竟德福一直想要娶一箇中國媳婦。在初來深圳時,中國女孩的聰慧和善良就在德福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便如此,德福沒有在這段感情中迷失自我。在分開之後,德福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事業的經營和建設中,最終在他鄉收穫了金錢和聲譽。
在德福35歲時,有一次回到家鄉看望親人,在父親的介紹下,德福遇到了23歲的印度女孩安莉,兩人一見鍾情,十天之後迅速閃婚,並且年輕貌美的安莉竟然願意跟隨丈夫前往中國,這讓德福不禁感動和欣喜!
畢竟在印度,雖然嫁為人婦,可是許多女孩並不願意離開故土,離開家鄉意味著去往未知的地方重新生活,像安莉這樣未曾出過社會摸爬滾打的少女來說更為難得。而安莉卻主動表示追隨丈夫。
兩人回到西安定居後,接連生了兩個兒子。一家人便在西安繼續生活。“我已經是個老西安人了,西安是我的第二個家。兩個兒子回到印度還覺得陌生,反而時常跟我念叨著回來中國,回去兩天就嚷嚷著回西安了”德福笑著說道,“兩個孩子以及妻子都會說三國語言,印度語、英語,漢語,可是都是漢語說得最流利。”
前兩年回到印度探親時,村子裡的朋友還打趣,“哎喲,這是中國人回來啦!”德福在與家鄉人交流時,也時常邀請他們來到中國遊玩和發展。
有時,村裡的人還會向德福詢問一些關於中國的事。甚至是關於一些西方媒體特地誣陷中國的話題,德福對此並沒有縱容,反而特地為中國解釋。沒有親身經歷過在中國生活的人,是不可能相信中國和平的社會現狀的。
德福告訴家人,中印兩國雖然同為發展中國家,可是中國發展速度是顯而易見的,在中國,吃飯、出遊、買衣服,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可是這在印度根本不敢想。家人這才逐漸放心地讓德福繼續在中國生活。
在德福事業愛情雙豐收的同時,命運又悄然眷顧了這位遠在他鄉的中年人。在中國電影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時,許多導演為了增強節目效果,渲染更為真實的氛圍,時常邀請國外友人在劇中出演。
而此時名聲鵲起的德福也幸運地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少年時的功夫夢想還曾一度讓德福感到惆悵,如今事業有成,德福不禁欣然接受了中國導演的盛情邀請,參與了多個動作電影的角色扮演。即便沒有成為專業的功夫演員,德福卻心滿意足。
“雖然在中國,並不是像電影當中的那樣,每個人都精通功夫,拳腳相加之中能讓對手輸的心服口服,但是中國的特色絕不僅僅只有功夫!”德福說,“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不是靠一個特點就能被人理解得通透的!”
從一窮二白的印度窮小子,到榮登中學教材、迎娶美嬌娘、擁有八家餐廳的成功人士,德福實在是名副其實的“富一代”。即便白手起家,如今資產千萬,德福卻從未驕傲和自滿,始終以宣揚印度美食、傳播印度文化的理念經營著事業。
印度人在華,感受到了中國的發展與中國對外國友人包容友好的態度,讓德福信任並深愛著中國。而有些西方媒體身不在中國,卻得出各種匪夷所思誣陷中國的言論,應該以為恥。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外友人慕名而來中國定居發展,感受到了這個東方國度的魅力。我們中國,對那些隨意抹黑咱們的言論和行為嗤之以鼻,同時更歡迎世界各國人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