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術又稱相人術。古代中國術數之一種,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氣色、體態、手紋等推測吉凶禍福、貴賤夭壽的相面之術。相術種類根據部門可分為面相、骨相、手相、乳相等等。
宋以後的相書很多,如《柳莊相法》、《相法全編》、《水鏡集》、《相理衡真》等等,不計其數,但影響最大的還是《麻衣相法》。我們常說的麻衣神相,就說的是這個《麻衣相法》。
中國相術的起源應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據《大戴禮記》記載:“昔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與此同時,“聖人異相”的意識也已出現,據史載,伏羲人首蛇身,神農人首牛身等。說明三皇五帝時期,相術已不知不覺萌芽起來。
有很多人看相都抱有一種靠撞的心態,因為有時看得中,有時卻看錯了,因此覺得面相學之準確度都只在六、七成之間,其餘便只好用其它的理據去補充了,例如其人有無行善或作惡、祖上陰宅墓穴等等。事實上,這也是其中一種可以作為參考的素材,但卻不能反客為主,最終的取決,還需落在面相之上,從面相上來說行善作惡都會在臉上有所體現。
那這個相術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研究人員本來認為相術與科學二者大概水火不相容,可接觸相術理論的第一天起,即為它方法的科學性所震撼,感覺相術這種古老的神秘文化中,包含了許多有助於我們理解資訊分析的內容。
算命理論的體系,可按方法論分為二:
隨機型
這種算命方法的代表為占卜、求籤、撲克算命等。隨機型算命的特點是結果不可重複,同一個人求籤二次,完全可能求得二個不同籤,其“命”只有一種。
特徵型
這種算命方法的代表為生肖、星座、相手、相面等。特徵型算命的結果是可以重複的,因為人體特徵相對固定,所以只要算命者理論基礎相同,對一人算命的結果就應該一致,為會因算命者、算命時間不同而得出大相徑庭的觀點。且不論算命是否算得準,這種方法是可以用現代科學來解釋的,這就是依據人體特徵來預測人的未來。
重視資訊反饋
反饋資訊對於資訊分析有很大價值。實際資訊分析過程中,分析人員經常在得出初步結果後,試探性地告訴使用者一些分析結果,以獲得反饋資訊,幫助提高分析的正確性。古代相術理論更加重視反饋。面相理論中,眼睛的“相”所佔比例達30%(即“眼相三分”,其餘是天庭三分,地角三分,耳鼻嘴共一分)。看相者盯住物件的眼睛說話,從這一“心靈的視窗”不斷獲取反饋資訊。以手相為例,看相者看完手後,執住物件的手盯住物件的眼睛說話。從最有把握的生命線開始談,一旦從反饋資訊中得知生命線有誤,則開始考慮輔線的價值,並調整整個預測體系。
也許有人質疑:瞎子怎麼辦?盲人眼睛雖不靈,但其它感覺超乎常人,也能夠從物件的呼吸、心跳、脈搏中獲取反饋資訊。
其實,命運是不可預知且時刻存在變數,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努力上進,正確判斷人生的選擇才可把握命運,假使真有上天,其也只是自然(道)的實體代表,依自然(道)根據不同人的人生予以不同的考驗,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只可用於趨利避兇,故而切勿迷信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