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諝行,(諝xū,才智的意思),1905年出生,浙江杭州人。
張諝行幼年時非常聰明,有神童的美名,中小學時期他的成績一直是第一名,遠遠領先於同齡學子。
1919年,張諝行進入北京大學學習,後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到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浙軍。
1926年北伐軍進入浙江,張諝行開始跟著參加浙、蘇等地作戰,成為耀眼的明星。
1932年他成功進入陸軍大學,這時候,蔣介石已經遷都南京,而且黃埔軍校已經名存實亡,只有這個陸軍大學才是當時中國最高的軍事學府了。
然而張諝行在陸軍大學卻創造了一項記錄,由於陸軍大學畢業的分數滿分為100分,而他在畢業時,德國教官卻給了他120分,他被稱為“天才學員”。
1935年張諝行調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少將高參,參加擬定南京攻守計劃,督導加強長江上下游炮臺要塞,以備與日軍作戰所用。
事實證明,張諝行真的是一名優秀的將領。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他曾作為保定行營作戰組組長、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副參謀長,主持作戰任務,被譽為“戰區靈魂”。
1938年為阻止日軍南下,擬製黃河決口計劃,報經蔣介石批准實施。
在抗日期間,他負責擬定了許多作戰計劃,臺兒莊戰役的時候,張諝行擬定了“飄忽戰術”,這一戰術對日軍進行了牽制,遲滯了日軍的進攻,而且他還建議蔣介石到淪陷區進行遊擊戰,這是國民黨軍隊中將領中唯一一位提出游擊戰的,也是與我共產黨軍隊戰術不謀而合的。
臺兒莊戰役過後,日軍集結重兵圍困徐州。
面對日軍的重兵,張諝行擬訂了大部隊轉進方案,無論是廖耀湘兵團、湯恩伯兵團、孫震兵團,還是關鱗徵兵團、川軍一部及機械化兵團,在他的指揮與撤退方案下,都安全突破日軍的圍困,而到達了指定的地點,如此大規模的指揮,讓日軍感到十分震驚。
1938年,張諝行晉升為中將,時年35歲。
武漢失守以後,蔣介石急忙設立天水行營,天水行營負責指揮長江以北的七個戰區,而張諝行擔任行營副參謀長。
在這段時間,張諝行的才能得以發揮,他一個人能同時根據命令指揮7個戰區,能同時接聽5部電話,每天可以處理1000份檔案。
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在他的面前都是小兒科,他每天能夠遊刃有餘地完成了各項工作,這簡直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
1939年,張諝行奉命前往先指揮作戰,此時他管轄七個戰區,14個省,250多個師,正在他抵到西安準備一展其天才般的軍事才華時,日軍空襲西安,用毒氣彈輪番轟炸,因為防空洞被堵,大量燒夷彈毒氣侵入,張諝行窒息陣亡,時年三十六歲。
張諝行的犧牲,讓蔣介石痛哭不已,明令追贈他為陸軍上將,並令全國各地降半旗三日。
國葬大典時,胡宗南、李默庵親自為其蓋國旗。
張諝行就如璀璨的流星一樣,短暫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