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03下水和形成戰鬥力之前,法國擁有世界上唯二的平甲板航母。“遼寧”號和“山東”號是滑躍甲板,“庫茲涅佐夫”號也是。“伊麗莎白女王”級不僅是滑躍甲板,還只能搭載STOVL的F-35B。但即使有了003,“戴高樂”號依然是世界唯二的核動力航母。
“戴高樂”號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搭載固定翼戰鬥機的航母,只有42500噸。印度的“維克拉馬迪亞”號(前蘇聯“戈爾什科夫”號)都有45400噸,印度自建的“維克蘭特”號也有45000噸。
作為世界最小航母,“戴高樂”號很有特色。採用蒸彈,可以起飛較重的固定翼飛機,包括E-2C預警機,這是美國大甲板航母外唯一的。E-2C和E-2D在起飛、著艦要求上沒有區別,所以法國用E-2D替換E-2C的話,“戴高樂”號也能運作E-2D。“遼寧”號、“山東”號、“庫茲涅佐夫”號、“伊麗莎白女王”級、“維克蘭特”號都不行。
E-2C從“戴高樂”號上起飛
E-2C/D的預警能力與直升機預警機不可同日而語,雷達效能大大提高,指揮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續航時間大大提高,巡航高度大大提高。這一切都意味著預警能力大大提高。和先進的艦載“陣風”戰鬥機搭配使用後,“戴高樂”號的戰鬥力不遜於噸位大50%以上的滑躍甲板同行。
當然,航母的戰鬥力不僅在於搭載的飛機種類,還在於出動率。航母再大,搭載的戰鬥機也是有限的,只有透過提高出動率使得在單位時間內可投入戰鬥的戰鬥機數量達到最大。這是透過足夠數量的彈射器和足夠便利的甲板排程實現的。
彈射器的數量越多越好,這容易理解。但前甲板兩條,斜甲板兩條,也就到頭了,沒有地方再增加了。實際上,為了互相避讓,前甲板的左彈射器滑軌向左偏斜,以便於斜甲板上的右彈射器的滑軌保持距離,更不侵入斜甲板,使用上互不干擾。斜甲板上的兩個彈射器只能交替使用,右彈射器的彈射方向進一步向左偏斜,避免與前甲板彈射器的飛機互相干擾。
“尼米茲”號的4條彈射器滑軌清晰可見
斜甲板上的彈射器便於起飛大翼展的飛機,但使用的時候佔用斜甲板,影響空中飛機的著艦。主要是緊急出動需要最快放飛最大量戰鬥機時使用。
從“小鷹”級開始,美國航母有4臺升降機,左1右3,右舷前2後1。“小鷹”級因為常規動力的煙道問題,艦島只能中置(實際上是中後),艦島前只有兩臺升降機的空間,後面只有一臺的空間。艦島後的升降機實際上較少使用,由於斜甲板使用繁忙,後升降機的進出路線與斜甲板交叉,影響太大。前2後1是出於可靠性的考慮,萬一前2中有故障或者戰損,後1可以頂上。
左舷升降機也是一樣,使用很少。但出於戰損考慮,避免一側受到打擊後損失太多的升降機。左舷升降機也保證右舷風浪太大而升降機不能運作時,還能繼續保持運作。不過在實用中發現,風浪大到升降機已經無法運作的時候,航空作業實際上也太受影響,不便起飛、著艦了。
“尼米茲”號俯瞰
基於美國海軍的運作經驗,前甲板彈射器之後、艦島之前、斜甲板之右的三角區是“黃金地段”。機庫裡的飛機可以從2座右前升降機進出路線直接,右舷也是加油裝彈的地方,進出同樣便利。這裡還是斜甲板剛著艦的飛機便於迅速脫離、暫停。從這裡也便於轉移到前彈射器,迅速出擊。
美國海軍的經驗是,三角區越大越好,特別便於甲板排程和提高出動率。因此最直接改善方法是把艦島後移,擴大三角區。這正是“福特”號最大的設計特點:後置艦橋。
“福特”號(下)與“杜魯門”號(上,“尼米茲”級)對比,“福特”號的後置艦島很明顯,透過把不便使用的艦島後停機區併入三角區,黃金地段明顯加大
艦橋後置後,“福特”號的右舷升降機從3臺變為2臺,但大大加長了前後升降機的間距,改善了抗戰損性。艦橋後的升降機本來就用處不大,取消後影響不大。但加大的三角區使得甲板運作效率大大提高,加上電彈的高出動率,舷側一站式加油、裝彈的高效,“福特”級的出動率大大提高。“福特”級的噸位和艦載機搭載數量和“尼米茲”級大體相同,但實際戰鬥力大大提高,甲板運作效率是最大原因。
但“戴高樂”號的噸位和甲板長度有限,美國經驗並不適用。斜甲板只放一條彈射器滑軌還好說,前甲板設定兩條滑軌的話,橫向間距可能不足,前左滑軌與斜甲板滑軌之間也需要保持間距。“戴高樂”號本來就動力不足,最大航速只有27節,三臺蒸彈也可能對艦載動力的高壓蒸汽產量的要求太高。
“戴高樂”號索性獨出心裁地在前甲板只設一條滑軌,加上斜甲板,只有兩座蒸彈。這樣的好處是,艦島可以前置,而不影響前甲板彈射器和滑軌。前甲板右側可以作為停機區,便於快速出動,也加大可用的停機區。同時,三角區由艦島前改為艦島後,兩臺升降機也佈置在右舷,用足夠大的間距確保抗戰損性。
“戴高樂”號只有兩座蒸彈,艦島前置,是世界上獨有的
“戴高樂”號的蒸彈數量少,搭載的艦載戰鬥機數量也不多,靠甲板運作效率提高出動率,獲得超過噸位和搭載數量所“應有”的戰鬥力。當然,這個戰鬥力也是理論上的,“戴高樂”號的可靠性實在不怎麼樣,作為法國海軍的頭號主力,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幸好法國從來沒有真正依靠“戴高樂”號發揮作用過。
不過“戴高樂”號已經服役20年了,考慮到下一代航母的設計和建造週期,法國現在就得著手新航母的設計和建造,才能在2038年“戴高樂”號退役的時候接上。馬克龍已經批准下一代航母(PANG,Porte-avions de nouvelle génération)的計劃。
PANG依然是核動力的,噸位增加到75000噸,搭載60架艦載飛機,採用購自美國的電彈,與“福特”級同型。有意思的是,依然只有2臺電彈。
法國下一代核動力航母
和“福特”級一樣,PANG也採用後置艦島,三角區在艦島之前了。其實前甲板是有兩臺電彈的安裝空間的,估計為了降低成本,只裝一臺。這使得前甲板左側也成為停機區,便於停放待出動飛機。三角區和前甲板側連貫,和右舷的加油裝彈區也連貫,使得PANG的甲板運作格外順暢。儘管正常出動只用一臺前甲板電彈,電彈的高出動率和寬大連貫的停機區、加油裝彈區相得益彰,與PANG的艦載機搭載數量正好匹配。
PANG也採用梯形平面的升降機。這是“福特”級的另一項新技術,這樣可以最優利用升降機面積,一次運送兩架艦載機。前升降機與電彈擋焰板位置重疊,使用時有影響,所以後升降機是主要升降機。好在甲板上整備面積很大,從機庫裡運送的需求並不高。
在艦體設計上,PANG採用近似平直的艦艏,這是新一代法國艦船設計的潮流。這樣的艦艏減少風浪裡的升沉,改善艦體的縱搖特性。增加的艦艏上浪對於幹舷很高的航母來說並不是大問題,風浪大到上浪嚴重時,艦載機本來也不宜出動了。艦艉的“燕尾”延伸加長等效艦體長度,還“蓋住”尾流,化浪湧為浮力,降低阻力,這也是艦船設計的一個新潮流。
法國航母在海軍世界裡常被忽視,既沒有美國10萬噸航母的“高大上”,又沒有滑躍甲板的別出心裁,中等噸位還引起人們對戰鬥力的疑慮。實際上,法國航母是很有特色的。不一定值得仿效,但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