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火力威猛的武器裝備和引導飛機鎖定目標的系統裝置,那麼空中的打擊力度將會大大減弱甚至無任何效用。炸彈、火箭 、雷達以及攔截或追蹤敵軍訊號的導航輔助裝置等,都在戰爭期間經歷了長足的發展。在二戰期間,許多雷達以及航空電子裝置等方面也都出現了許多新的發明。
炸彈和導彈
二戰中出現過許多型別炸彈,比如燃燒彈,在整個戰爭中至少被投擲過數百萬顆;還有英國空軍的9980千克的“大滿貫”炸彈。到了戰爭的後期,英國對德國的許多城市發起了攻機,並向德國投擲了一種專門對付他們的巨型炸彈“Cookie”,這是一種體型較大,威力恐怖的高爆彈,其可以將很多建築物直接炸開,然後再投擲許多燃燒彈使其著火燃燒。1945年,美國對日本城市展開的攻擊當中,燃燒彈也是主要的攻擊武器。
截至1945年,在美國、英國和蘇聯軍中服役的地面攻擊和反軍艦戰機中,開始使用無導航的空對地導彈,並大量儲存此型別導彈,可以說當時的盟軍軍械庫裡儲存的大多都是這種導彈。雖然很多炸彈都屬於“啞巴”的自由落下式武器,但是不同款式的導航式動力炸彈逐漸被開發出來。德國的型別包括導彈驅動的Hs293和自由墜落的Fritz-X,美國的阿松炸彈則與Fritz-X的效能十分相似。這些都要從空投飛機上進行雷達控制,其必須使炸彈和目標一同處於視野之中,不但比較棘手,而且充滿了危險。但美國的蝙蝠系列在實力上比德軍的更勝一籌,它除了自有的雷達裝置外,還可以用來鎖定目標。
電子戰爭
1939年,所有主要國家都擁有某種程度的雷達先進裝置,但是英國、美國和德國這三個國家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更是其他各國無法比擬的。雷達裝置的精確度在戰爭期間是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的,而誘導雷達的方法也隨之發展起來,相應地躲避雷達裝置也被開發出來。
最常用的反雷達裝置是金屬薄片條,它會從一架飛機上被投下,給敵軍顯示屏發射出很多的錯誤資訊。不過,其條件是這些條片要根據雷達的波長來切割成適當的尺寸。其第一次使用,是在1943年7月的英國軍隊中。而其升級後的款式還給英國和美國飛機提供過重要的保護作用,從而使其一直到戰爭結束之前都有助於針對德國和日本的作戰計劃繼續使用。
1939年,德國空軍在進行夜間轟炸時就開始使用無線電電波裝置(如“彎腿”、X-裝置以及Y-裝置等),併為其在完成夜間轟炸任務提供了相當有效的幫助。在1940~1941年的閃電戰期間,這些裝置的作用更是發揮到了極致。但是,在英國科學家研究出其工作原理之後,這些系統便很容易的被攔截到。
於1942年首度投入使用的英國“Gee”雷達,遵循的是類似的三角測量工作原理,但同樣也在使用數個月之後遭到德國的攔截。後來出現的“雙簧管”使用雷達來測量飛機與不同地面站點之間的範圍。所有這些裝置的不足之處就是它們在射程方面都非常有限,最大範圍也只有450千米。
而美國使用的H2S系統,這種地面繪圖雷達可以用任何地面站來實現飛機的獨立操作。如果下面的地形具有河道或海岸線等地勢,那麼其工作效果將會更好。但在這些裝置的幫助下,英國皇家空軍的重型轟炸機在1944~1945年間可以在夜間發起相對精確的攻擊,而美國轟炸機叢集卻只能在白天工作。
最可惜的是所有這些裝置都存在著一個明顯的缺陷,即可以利用飛機上的任何無線電和雷達發射器來追尋到其行蹤。不過,敵我雙方几乎都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工作的,誰能棋勝一招,就全看誰能笑到最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