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新冠疫情下的第二個年頭,行將結束。萬眾期盼的疫情消散並未實現,零散式疫情持續不斷,超級變異病毒再度來襲,我們與新冠的賽跑,仍在持續。
面對疫情影響,國內經濟韌性十足,宏觀調控咬定青山不放鬆。穩字當頭下各項結構性改革措施推陳出新,引領中國經濟在百年未有大變局時代,披荊斬棘。
而每一個大時代,機遇與挑戰並存、幸福與艱難同在。在時代搭建的舞臺上,個體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美好生活的最佳註腳。
鴻飛雪爪,為美好生活奮鬥的腳步,不曾止住。搜狐財經審視過去一年,記錄與普通人息息相關的吃、穿、住、用、行等各行業發展變遷,體悟身處行業中的個體奮鬥,發現潛藏在每個人身上的勇氣與韌性。
歲序易,華章新。以不屈,致美好。
出品 | 搜狐財經
作者 | 王伊萌
在閒魚釋出的2021創業避雷指南上,奶茶店穩居首位。奶茶、咖啡和烘焙,是當下年輕人“一腔熱血”創業跳不過去的三個坑。
“十個奶茶店九個虧,這話還是有道理的。”陳萱也沒能逃過加盟奶茶店的“宿命”,夢想敵不過現實後又重新回到了職場,並且還勸退了不少想開奶茶店的人。
前期開店的固定支出高達30萬,再加上後期運營投入各方面的費用,最終,一次奶茶店的創業經歷讓陳萱損失了60多萬。
“年輕人創業別選奶茶店,不要輕易嘗試。”有著十餘年茶行業經驗的徐海玉對搜狐財經感嘆道。
陳萱對此也頗為贊同,“投入很大但是回報微小。”
據瞭解,2020年年底我國現制飲品店門店數量約為59.6萬家,新茶飲店佔比65.5%,達到了37萬家,預計2023年新茶飲門店數可達到50萬家。
行業仍在迅猛發展,在“掘金千億市場”的誘惑下,新入局者不斷。但是,茶飲創業真的是一門簡單的好生意嗎?
十個加盟九個虧
“我是失敗的典型,因為自己愛喝,所以就希望有個自己的奶茶店。”
“當時是為愛發電,頭腦發熱了。”陳萱是這麼形容自己的開店初衷,“最後被現實打敗了。”
因為當時還在公司任職,再加上第一次開奶茶店,覺得加盟無論是在品牌上還是後期運營、管理上,都能有一定的保障,省心省力。
在觀察了幾個品牌後,陳萱最後選擇了加盟某連鎖品牌。而加盟,也是陳萱這場創業經歷中,踩到的最大的坑。
首先,加盟的費用就高達十幾萬,其次,裝修費用也用了十幾萬,因為必須按品牌的標準店裝修,而在機器裝置材料上,陳萱也花費了近十萬,三筆費用加在一起就已經達到了30多萬,而在之後店面的運營上,品牌還要對銷售額抽取5%的品牌費。
而且據陳萱之後和裝置供應商交談發現,許多裝置自己都是“被加價”購入的。“比如一臺冰箱,廠家賣給普通人只賣2000元,但是我以品牌加盟商的身份來購入就得花6000元。”
在店面的選擇上,陳萱也踩了坑。“我沒想多麼賺錢,只想湊活一點就可以,就用開咖啡店的形式,開了家奶茶店。”
抱著這樣的想法,陳萱的店面沒有選在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品牌商號稱能做客流量的測算,實際上也沒有做,也沒有幫忙選店,對於小白來說也是比較難的。”
為了不錯過奶茶消費的旺季,從2020年5月開始選擇品牌到正式營業,陳萱只用了不到
三個月的時間。雖然在這之中,陳萱曾前往總部培訓,並在真實店面工作了三個星期,但這對於想要真正運營好一家奶茶店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此外,在陳萱看來,該連鎖品牌的“產品”也已經過於“陳舊”了,而在“網際網路運營”或者營銷上,品牌為加盟商提供的幫助也近乎為0。
“據我瞭解該公司的產品部可能經常是關著的,運營的話,可能最大一部分是花在了前期招加盟商吧。”對比茶百道近半年的上新,大概維持著一個月兩次的更新速率,再看奈雪的茶,2021年上新近80款產品,而陳萱加盟的品牌,出新品的速度大概為三個月一次。
而據陳萱透露,該公司是沒有設立專門的運營團隊以公司的名義來做運營或者活動,做一些促銷活動也是公司直接和美團、餓了麼這樣的平臺對接,交由他們的運營團隊來進行。
“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這樣的加盟商自己來做,比如活動位置的申請、做圖等等,最多也就是前期在網上給予一些流量的支援。”
而且很多促銷活動也是虧本來進行,“比如十杯奶茶一塊錢,公司也沒有給到加盟商補貼。”
在實際營業的過程中,品牌公司也沒有對陳萱這樣的新手小白提供足夠的幫助。
“在剛開業的時候,有過一段上升期,但緊接著營業額就下降。”而前期承諾會給予營業指導或是檢查的總部人員,也從未現身,只是在陳萱投訴無人幫助後,打了一個電話進行安慰。
“一定要深思熟慮,做好規劃,要對錢和夢想都負責。”這是陳萱寫在小紅書創業失敗記錄帖上的一句話。
“前期固定成本支出太高了,後期營業額如果一旦跟不上,就會造成很大的虧損。”
算上前期開店投入的費用,以及營業期間的各項費用開支,奶茶店創業一年的陳萱,最後虧損了60多萬,甚至在最後轉讓店面的時候,還交了10萬的轉讓費才把店面盤出去。“網上流傳的十個加盟九個虧,是有道理的。”
“千萬不能加盟,去奶茶店打個半年的工也不能加盟。”創業失敗後的陳萱在網上發了“經驗帖”,打消年輕人開奶茶店的想法成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外表光鮮亮麗的茶飲店們
2021年6月30日,以奈雪的茶正式登陸港交所為起點,開啟新茶飲上市元年。
回顧整個2021年,新茶飲賽道繼續“內卷”,頭部競爭愈發激烈,“新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喜茶先後傳出上市傳聞,又在完成新一輪融資後估值達到600億,並且也做起了投資;蜜雪冰城也進入上市輔導階段。
“掘金千億市場”“月入十萬不是夢”,種種刺激之下,越來越多年輕人湧入茶飲的賽道中。
但賽道之中的茶飲店們,真的過得這麼好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拿新茶顏的頭部玩家奈雪的茶為例,上市即破發,隨後由於不被看好的盈利能力以及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等,股價不斷創新低。如今奈雪的茶股價較上市已經跌去近一半,並且2021年也預計全年虧損。
而且如今新茶飲賽道的融資情況,也沒有前兩年的樂觀。
“如今投資人對這個賽道,一些大的投資機構,已經出手的,變得相對保守,他們加碼更傾向於已經投過的品牌,對於新品牌雖然很關注,但更願意接觸有一定的成熟度,證明能夠活下去的品牌。而中小機構可能會更主動些,更關注產品力和創新。”
在陳萱店面所在的街上,當時已經有接近二十個奶茶品牌,不過據陳萱觀察,每個月都有不少閉店的商家。
不僅是中小品牌開店難,就連諸如茶顏悅色這樣已進行過幾輪融資的網紅品牌,同樣經歷了多次大批閉店。2021年,茶顏悅色曾進行三次集中閉店,其中,11月長沙有約80家門店臨時關閉,此前年初的就地過年和7月底疫情反覆時分別進行過閉店。
徐海玉的店也沒能逃離疫情的影響。2019年,原小罐茶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徐海玉創立了未來茶浪,不過在走入線下的階段,有些不幸運地遇上了疫情。
未來茶浪首家正式店面坐落於朝陽大悅城的4樓,還是在扶梯口這樣一個人流量很大的地方。“不過這都是疫情之前的情況。”
“由於疫情的影響,本來應該有七八百萬的自然客流量,一下變成了三四百萬,來北京的人肯定也不如以前多。”
但這家店的成本依然不小。“前期投入了100萬,其中20萬用來買裝置,80萬裝修,這其中還花了冤枉錢,現在租金,包括水電也要一月10萬。”
而店內一共有15個工作人員,按照6000的月薪來算,一個月的人力成本也要近10萬元。
不過,徐海玉樂觀地想,“真正受消費者歡迎的品牌,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能盈利和生存下來,情況變好了的時候生存能力也會更強。”
對於現在年輕人都想開個奶茶店的想法,徐海玉認為,“開一個加盟店很好看,但做成功、經營好卻非常難,因為基本所有的需求都被同行滿足了。”而在失敗了之後,陳萱對於這段創業經歷也反思了許多。
“我其實做過好多準備,計劃開這個店好多年了,包括也做過連鎖店的培訓和參與運營。”但對於賽道和品牌未做過多的市場調查,是陳萱認為自己失敗的重要原因。
“我用的都是新鮮的水果和牛奶,一杯奶茶15-25塊,你的成本大概要到50%了,再加上人力、房租還有品牌費,你的利潤可能只有10-20%。”
在後來開店的過程中,陳萱也發現,其實周圍的消費群體對奶茶要求沒有這麼高,街上賣的最好的反而是蜜雪冰城。“當時自認為和旁邊的店不一樣,所以前期還是要好好做市場調查。”
“奶茶賽道已經飽滿了,你的投入很大但是回報很微小,所以這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賽道。”
在店面支撐了一年多的時間後,由於資金週轉以及回報率的問題,陳萱最終放棄了奶茶店的投資。而據陳萱瞭解,當時同期去總部培訓的一共四家店,最長的支撐了一年半,最短的也不過支撐了半年,也都倒下了。
“這是一次失敗的投資。”陳萱這樣定義自己的創業。“有得有失,但是一年還是白過了,還虧了60多萬。”
不過,陳萱還是沒放棄開奶茶店的夢想。在做加盟店的時候,陳萱也積累了一批忠實粉絲,今年閉店後自己又創立了一個小品牌。
但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也未能開下去。由於當初開奶茶店的錢不是閒置資金,其中有一部分是找朋友藉以及刷信用卡湊出來的,陳萱現在還面臨著很大的還債壓力。如今,陳萱又重新找了工作,回到了職場。
“還要養家,還要還債啊。”陳萱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