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普通人還有哪些賺錢的機會?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見證了史無前例的產業大變革。
房地產、網際網路、教育培訓相繼遭遇監管重錘,一大批上下游產業進入寒冬。從業者工資普遍縮水、乃至丟了工作,以至於許多人對於今年的經濟形勢都不太看好。
但如果從歷史上來看,每一次沉重的變革之後,舊的利益格局被打破,我們都會迎來新的機會。
例如發生於1998年的國企改革,讓上千萬人下崗,一曲《從頭再來》唱出了多少人的辛酸。
然而正是那一次的國企改革,為後續10年中國民營經濟的狂飆突進埋下了伏筆——一個“人人開廠子、人人賺錢”的時代徹底到來。
再例如,2015年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壓縮鋼鐵、煤炭等粗放型產業產能,中國經濟再次面臨轉型陣痛。
但同一時間,“中國製造2025”橫空出世,華為、小米等“新一代製造業”的代表,從此登上歷史的舞臺。
所以,站在2022年初這個時點,隨著舊時代的“王者產業”——網際網路、房地產跌落神壇,新舊交替,新的財富浪潮很可能將再一次滾滾而來。
那麼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到新一輪產業變革所帶來的“紅利”呢?
在此我分享一些我的心得,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哪些行業將繼續受到監管的制裁?
二、哪些行業將迎來新的風口和機遇?
三、最關鍵的是,即使我們知道哪些行業是所謂的“好行業”。作為沒錢又沒勢的普通人來說,我們又該如何低門檻地參與到行業風口當中,並賺得屬於我們的那一份財富呢?
一、哪些行業將繼續受到監管的制裁?
全天下的行業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做大蛋糕”的行業,其中主要是製造業。製造業技術的進步,可以引起社會總財富量的增加。
第二類,有利於製造業做大蛋糕、同時分享蛋糕的行業,大多數的服務業都可以列於其中。
例如,我在工廠門口開了一家煎餅攤。雖然攤煎餅的麵粉和油不是我生產的,但是我攤出來的煎餅很好吃,讓工人們吃飽了幹活兒更有力氣,生產的商品更多了。
那麼我也有理由從工人們的工資中,賺得屬於我的那一部分。
第三類,則是“不利於做大蛋糕,只專注於切分蛋糕”的行業。
過去一年裡,受到監管打壓的房地產、網際網路和教育培訓,均屬於此類。
首先是房地產。
在20年前,國家推出房地產產業之初,本意是讓所有國民住上更大、更寬敞的房子。然而20年的時間過去了,今日大城市高昂的房價,反而讓人們住得越來越狹小了,明顯背離了國家發展房地產業的初衷。
同時,由於大城市房價越來越高,房地產在明顯擠壓制造業的利潤。例如2018年,由於深圳市的房租過高,科技大廠華為無奈將工廠搬遷至更遠的東莞。
再看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平臺在推出之初受到了國家鼓勵,因為它們減少了流通環節成本,讓更多的利潤流入到生產廠家的手中。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平臺的做大,網際網路巨頭們卻開始切原本屬於製造業的蛋糕。特別是“二選一”這種壟斷行為——選了這家平臺就不能在另一家平臺上賣貨,嚴重阻礙了生產廠家的銷售。
所以國家開始進行網際網路反壟斷,其中最重點打擊的,就是“二選一”這種“切製造業蛋糕”的行為。
最後還有教育培訓。
教育的目的,本質上是為了提升勞動者的勞動素質,最終提高全社會的生產效率。
然而在內卷化的教育培訓中,不僅孩子受苦受累不說,父母也要浪費大量時間在接送孩子上下輔導班、監督孩子做作業上,從而耽誤了主業工作——這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所以總的來看,因為這些行業耽誤了全社會“做大蛋糕”,所以在2021年遭遇監管打壓,有的行業頭部企業瀕臨破產、有的行業甚至被“整建制地”消滅。
那麼展望未來,還有哪些行業可能會被監管整頓呢?
我先把結論放在這裡:一切不利於社會做大蛋糕的行業,都會成為下一階段監管部門的眼中釘。
我在此舉兩個例子,一是金融業。
由於掌握著全社會的資金調配,金融行業在過去一直享受著國家發展的紅利,其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也是最高的。
根據2020年統計局的資料,金融業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高達13.3萬元,僅次於IT業和科學技術研究業,全行業排名第三,更是比製造業工資高出整整5萬元。
而在中國上市公司的利潤排行榜中,前十位均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這樣的金融企業,反映出了我國金融業的賺錢能力。
然而在金融業如此賺錢的同時,它有沒有為社會做大蛋糕做出卓越貢獻呢?這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至少在當前,小微企業和製造業對“融資難、融資貴”的抱怨聲不絕於耳,有的企業主甚至諷刺我國金融業是“晴天打傘、雨天收傘”,證明我國金融業的工作並沒有做到位。
所以,為了改變金融業收入與社會貢獻度不匹配的現狀,國家監管部門已經對金融業做出了改革指導,核心就是兩個字——讓利。
2020年,國家提出要讓金融企業(主要是銀行)“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而當年我國銀行業總利潤也不過2萬億元。
如此大的讓利規模,勢必會帶來金融行業薪資的普遍下行。
要向實體經濟讓利的,不只金融業一家。
在工資排行榜上,僅次於金融業、排名第四的高薪崗位,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公共事業單位”。
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壟斷部門,不得不承認,過去公共事業單位的薪資福利是偏高的,例如國家電網、城市供水公司,以至於讓不少人趨之若鶩。
然而,這些公共事業單位之所以能夠獲得的高收入,本質上也是在透過壟斷地位,“切製造業的蛋糕”。
那麼在當前的監管導向下,這種“切蛋糕”的行為必須被阻止,公共事業單位向實體經濟的讓利也將不可避免。
所以最後總結一下,未來會受到監管整頓的行業:網際網路、房地產、教育培訓,以及金融業、公共事業。
二、哪些行業將迎來新的風口和機遇?
一切不利於“做大蛋糕”的行業都會受到監管打壓。而相反地,一切有利於“做大蛋糕”的行業,都會受到政策的鼓勵。
那什麼樣的行業,最有利於“做大蛋糕”呢?必然是身處於科技改革最前沿、最能帶來生產效率提升的行業。
關心股市的人可能會知道,2021年股市裡最紅火的兩個概念,莫過於“新能源”和“半導體”。這兩個產業的成功與否,關係著中國是否能在下一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世界領先位置。
然而,如果僅僅把產業升級,侷限於“新能源”和“半導體”,那就太狹隘了。
實際上,所有參與下一場科技革命並受到國家大力扶持的行業,《“十四五”規劃》中都已經明明白白地指了出來。
它們分別是“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階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一共七大領域。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心裡犯嘀咕:我沒有學歷、又沒有資產,這些行業看起來距離我很遙遠,如何才能分享到這些行業發展的紅利呢?
不要急,接下來我會講到低門檻分享行業紅利的三個方法。
三、如何低門檻地分享行業紅利?
必須承認的是,最大程度分享行業紅利的辦法,就是直接在相關行業中就業,參與行業紅利的“一次分配”。
值得高興的是,目前中國產業升級的成果,已經開始在普通人身上顯現。
根據市場機構統計,2021年車輛工程相關的畢業生薪資有普遍的提高,起薪20萬不再是做夢。並且招聘數量大,招聘門檻有所降低。
遙想2019年的時候,國內汽車行業還是一片慘淡。當年汽車龍頭一汽大眾,幾乎一個車輛方向的應屆生都沒招,讓業內一片吐槽。
那怎麼短短兩年,招聘行情就天翻地覆了呢?因為新能源的東風來了。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300萬輛,比2020年大幅增長1.7倍。
股市裡,凡是和新能源汽車沾邊的企業,股價都在大漲,引來眾多資本爭相追逐。除了造車新勢力外,小米、百度、華為這種大廠也親自參與造車,它們把整個行業的薪水帶起來了。
雖然當前車輛方向畢業生的薪資,距離IT碼農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隨著資本正在從網際網路向新能源汽車行業轉移,資本的湧動最終將反映到員工的薪水上。
所以未來車輛工程師賺的比IT碼農更多的現象,一定將更加普遍。
而這,也給我們普通人提了個醒:那就是隨著中國的產業升級,進入風口產業就業的知識門檻將越來越高,我們普通人一定要重視自我教育和子女教育。
那麼新的問題來了,對於很多已經錯過了教育機會、沒有很高學歷的普通人來說,無法在新興產業直接就業,又該如何去分享新興產業的紅利呢?
這就要說到低門檻分享行業紅利的第二個辦法:為新興產業的從業者服務,參與行業紅利的“二次分配”。
對於那些工作在新興產業的人來說,他們同樣需要吃飯、休閒、娛樂。而隨著他們收入水平提升、消費能力增長,為他們服務的人也將擁有更多賺錢的機會。
例如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作為阿里巴巴總部駐地的杭州,商貿娛樂業同時也極度地繁榮。從2010年到2020年,杭州的購物中心數量增長全國排名第一,顯示這裡存在著巨大的機會。
而在下一個時代,我們依然要到具有新興產業的城市中去,地理位置上儘可能地接近高增長人群,分享由他們帶來的紅利。
那麼哪些城市聚集著最多的新興產業呢?
根據工信部公佈的《中國先進製造城市排行榜》,除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在先進製造方面依舊遙遙領先之外,蘇州、南京、杭州、成都、寧波、武漢6個城市也表現不俗。
對國家而言,這十個城市將成為下一個時代中國經濟的領跑者。而對普通人而言,這些城市將擁有著最多的賺錢機會。
最後,低門檻分享行業紅利的第三個方法,則是在資本市場中投資新興產業,也就是所謂的“買股票”。
不可否認的是,自2019年以來,“新能源”、“半導體”等行業的股票已經連漲了3年,股市中已經聚集了不少泡沫。
但新興行業存在泡沫是正常的,甚至是政策有意引導的結果。因為只有在這些行業實現盈利之前,率先出現股市泡沫,資本才會為了牟利向新興行業聚集。
回顧90年代美股的網際網路大繁榮,從1995年“網景公司”上市到2000年股市行情見頂,美股的“網際網路泡沫”持續了近5年。
而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巨頭騰訊、阿里的股票,更是從2013年到2020年,上漲了整整7年。
所以站在當下這個時點,投資新興行業就是押注中國的國運,從長期來看仍有巨大的回報空間。
最後,總結一下分享行業紅利的三個方法:
第一、直接在相關行業中就業,參與行業紅利的“一次分配”;
第二、前往富集新興產業的城市,為從業人員服務,參與行業紅利的“二次分配”。
第三、在資本市場中投資新興產業股票,獲得長期回報。
四、不可忽視變革的力量
看到這裡有的人可能會說:我這一輩子就註定“躺平”了,沒有賺錢的心思,上面講到的產業變革和我沒什麼關係。
有這個想法就大錯特錯了。產業變革的影響,最後一定會吹進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個人。
就拿被公認為“鐵飯碗”的公務員來說。過去40年中國的產業變遷,對公務員工作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例如在40年前的計劃經濟時代,政府部門裡最好的單位,是掌管物資分配的“供銷社”;
然而,隨著80、90年代市場經濟的大幕拉開,供銷社沒落,商業局成為了權力最大的單位;
2000年後,房地產業的狂飆突進,土地局又突然成為了政府單位裡的“肥差”;
而在近幾年,網際網路經濟的壯大和反壟斷工作的要求,又讓工信部門的地位驟然上升。
所以,每一箇中國人最後都一定會被中國的產業鉅變所影響。
唯一的區別在於,這種變化對一些人來說是機遇,對另一些人來說則是災難——一切取決於變革來臨時,我們是否做出了充分的準備……
~全文完~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文章寫得不錯,歡迎關注我,轉發、收藏並隨手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