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的一篇文章被釣友被挖出來了(以前寫的),內容是講伊勢尼的跑魚問題,這位釣友留言問我為什麼老是黑伊勢尼。既然他用了“老是”兩個字,說明已經不止一次看到我吐槽伊勢尼了。
其實不是吐槽,更算不上抹黑,伊勢尼跑魚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我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而已。另外再補充一點,我也經常用伊勢尼,而現實中我用這種魚鉤時反而很少跑魚,因為我知道它的特點,明白怎麼去用它。
沒有完美的魚鉤,就像沒有神餌、神窩料一樣,釣魚工具都是看你怎麼去用、什麼時候用,如果裝備和魚情不匹配出問題是很正常的。下面我來說說自己對伊勢尼魚鉤的一些看法,以及個人的用鉤習慣。
直入正題,為什麼說伊勢尼魚鉤容易跑魚?
有些人會發現自己用伊勢尼老跑魚,換了伊豆、新關東或者海夕等差不多大小的鉤子時跑魚率立馬就減少了。這就很奇怪,同樣是自己作釣,而且裝備沒變、魚鉤大小差不多,只是換了一種鉤型,為什麼跑魚率明顯就降低了呢?
首先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會跑魚?這裡咱們先不說斷鉤斷線導致的跑魚情況,只說和今天內容有關的跑魚情況,那就是脫鉤跑魚。脫鉤的形成原因很簡單,就是魚鉤沒有刺對位置,要麼就是鉤到的魚肉組織不夠多,一用力甩竿給拉破了。
如果不看提竿的時機,只分析鉤型,那麼鉤門的寬度對刺魚是有很大影響的,鉤門越寬、鉤尖角度越垂直於鉤底,那麼越容易刺到魚且能夠抓到更多的魚唇上的肉。
而伊勢尼偏偏鉤門較窄、鉤尖內彎,這就可能導致刺魚時產生問題,沒刺牢、只掛了一點點肉等等。為什麼要說“可能”,因為和提竿時機有關,這個下面會再提到。
有些人可能覺得伊勢尼鉤門挺大,其實這是錯覺或者是你弄錯了。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圖片,瞭解一下鉤門到底是哪個位置。同樣大小的伊勢尼和伊豆,或者是伊勢尼和新關東,那都是伊勢尼的鉤門更小,因為它鉤尖內彎了!
為什麼有些人覺得伊勢尼好用,不易跑魚?
上面說到伊勢尼鉤門較窄、鉤尖內彎,這就可能導致刺魚時產生問題,為什麼要說“可能”二字,因為這和提竿時機有關係,或者說釣靈釣鈍有關係。如果你釣的靈、提竿比較快,一看到口就打,那麼很有可能魚剛吸了一點點還沒完全把鉤餌吸入口中,魚鉤就發生刺魚動作了,這時由於伊勢尼鉤門窄、鉤尖內彎,抓到的魚肉就不多,是最容易跑魚的 。
但如果你釣的很鈍,或者提竿比較晚,能夠讓魚完全把鉤餌吸入口中,也就是形成死口了,那鉤子抓到的魚肉就多點,也就不那麼容易跑魚了。伊勢尼這種魚鉤的形狀是下寬上窄,也就是說要麼刺不中,一旦刺中了就不容易脫落,當然了還有個前提是得抓住足夠多的魚肉組織,只鉤到一點點肉的話,雖然鉤不易脫落,但容易把魚嘴唇撕裂。
也就是說,那些吐槽伊勢尼跑魚率高的釣友,是因為釣靈了、提竿早了,鉤子沒有被完全吞入或者沒有抓到足夠多的魚肉組織;而說伊勢尼好用的、不容易跑魚的,是因為提竿恰到好處,完完全全刺透了魚唇,並且抓到的魚肉組織夠多!
野釣中小型魚不建議用伊勢尼,這幾種鉤都是不錯的選擇
魚鉤越小本來鉤門就越窄,加上伊勢尼這種鉤子又比其他鉤型鉤門更窄,所以釣嘴巴較小的中小體型魚就不怎麼合適。另外一個原因是,伊勢尼鉤條粗、比重大,這也不利於魚兒吸入。在溫度高、魚活躍時差別不大,但溫度低、魚口輕的時候就能看出差別了。比如釣鰱鱅我們經常會用伊勢尼,但你可以試試在釣小體型鰱鱅時,或者秋冬季節釣鰱鱅時(指手竿),是不是用新關東出口會大點。
野釣中小體型魚比較合適的魚鉤有袖鉤、伊豆、新關東、海夕等等,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野釣魚情比較複雜,什麼魚都會咬鉤、大小也不一樣,從“通殺”角度來看,伊豆、新關東這種鉤子是最合適不過的,因為鉤條適中,小魚吃著不算太費勁,遇到大魚也能搏一下。
如果你目標是大魚,那就可以用伊勢尼了,使用的時候釣鈍點,也不要一有訊號就提竿,釣大魚不需要著急,一般等死口即可。如果做的了這一點就不太容易跑魚,比如像拋竿常用的爆炸鉤很多也是伊勢尼,為啥就不容易跑魚,因為拋竿鈍啊,它屬於是被動刺魚,是魚把鉤吞進嘴遊動後拉扯到線、最後鈴鐺響了咱們才提竿,不知道大家觀察過沒有,拋竿爆炸鉤中魚時鉤子經常在嘴角。
如果你用伊勢尼釣大魚還是經常跑魚怎麼辦?那就只能改鉤型,使用那種鉤條粗、鉤門寬的鉤子,比如說千又、小嘰等等。千又其實和伊勢尼很像,但它的鉤尖是歪的,就是這個小小的設計卻增加了鉤門寬度,減少了跑魚率,和伊豆一樣(伊豆也不容易跑魚,只是釣大魚來說鉤條細了點),同理你選擇歪嘴的伊勢尼也能改善情況。
結語:
再重申一遍,我並不是否定伊勢尼,其實這種魚鉤挺好、我自己平常用的也多,關鍵是看你怎麼用,用對魚情、掌握好方法就不易跑魚。
文章的重點不是討論這個鉤好不好,而是為了給大家解決問題,如果你用伊勢尼覺得很好、也很少跑魚,那就不需要糾結。相反,如果老是跑魚實在沒辦法了,那就換鉤型。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