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周玲)訊,疫情爆發以來,長期航運延誤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導致歐洲大宗貿易情況急劇惡化,令歐洲金屬貿易商越來越難獲得信貸融資,這意味著歐洲金屬供應緊張態勢可能加劇。
據報道,歐洲小型貿易商和鋼廠目前很難以獲得大宗商品貿易融資或信貸融資,而這些融資一直是歐洲金屬貿易的基礎。
“非常困難,這確實是個問題”,一位歐洲錳交易商表示,“你經營著自己企業······但現在你需要五倍的融資。銀行需要幾個月時間來處理這些(融資申請),而當他們處理時,(金屬)價格走的更遠了。”
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帶來了重大融資挑戰,令特定規模的金屬融資成本變得更高。大多數信貸提供者在提供融資時都有一定的額度限制,目前達到這些額度限制的速度較以往快了許多。
據悉,由於錳的產量大幅削減以及航運成本飆升,錳片是今年最不穩定大宗商品之一。今年年初時,錳片中國離岸價(Fob China)為2100 - 2150美元/噸,隨後暴漲116%,目前達到4500 - 4700美元/噸。
這意味著,年初1000噸錳片價值為210萬美元,如果不考慮運輸、倉儲和其他附加成本,現在同樣規模的錳片價值就到達460萬美元了。而市場參與者表示,大多數信貸提供方對錳片等產品的信貸額度上限為500萬美元。
航運延誤
除了價格波動過大,在運輸方面,全球集裝箱短缺和港口堵塞導致的航運能力下降,使許多金屬交貨時間大幅延長,也不利於獲得信貸融資。
此前,多數保險公司通常提供30天的保險期限——對於將金屬從中國運往鹿特丹而言,這是相當標準的交貨期。歐洲一位鐵合金買家表示,保險買家現在要求保險期限達到60-90天,但信貸保險公司無法達到這個水平。
另外,儲存也是個大問題。一名貿易商表示:“你必須有很多現金來儲存原料,而購買1000噸(原材料)並將其存放在倉庫是有風險的,因為目前市場的下行(風險)大於上行(風險)。”
基於上述這些問題,一些歐洲鋼廠一直在減產。市場參與者注意到,過去一年中,歐洲一些銀行和保險公司一直在尋求退出貿易融資市場。
一名矽貿易商表示,由於環境不佳,許多大公司正在離開貿易市場,而金融機構的信貸審查力度也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