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透過鏡子看清物體,那如果沒有鏡子,只通過一面牆,大家能看到什麼?比如這樣:
圖源:參考文獻[1]
模模糊糊的好像有一個小球?
又或者這樣:
圖源:參考文獻[1]
紅彤彤的一片,什麼也看不清?
猜不出就對了!粗糙的牆面對物體的反射叫做漫反射。當螢幕上的光投射到牆面上時,光線會往各個方向反射,所以我們只能看到模糊的光影,很難辨別那究竟是什麼。
圖源:University of Waikato
有什麼方法能夠透過漫反射的光影,“看到”原始畫面嘛?
01
怎樣復原漫反射的光影?
2019年,波士頓大學的Charles Saunders,John Murray-Bruce等人就利用了AI演算法復原了漫反射影象。
圖源:參考文獻[1]
復原效果怎麼樣呢?我們來看看原圖。
圖源:參考文獻[1]
這簡直就是把牆面變成了一面鏡子,只不過這面鏡子,肉眼看不見。
這是怎麼做到的呢?首先,在房間中放置一塊顯示圖案的螢幕,使螢幕和牆壁相對。再在螢幕和牆壁之間增加一些遮擋物體,比如椅子、桌子。然後,用一臺攝像機對著牆面拍攝。
圖源:參考文獻[1]
靜態的遮擋物體好比一個定標物,它可以阻擋一部分光線到達牆壁。牆壁上的光影會隨著螢幕顯示的變化而變化,攝像機可以捕捉這些變化,生成一系列影象。
重構相機拍攝的影象,大致需要三個步驟:
1)對相機所拍攝的影象進行去交錯處理;
2)估計遮擋物位置;
3)對相機拍攝的影象和估計的遮擋位置進行計算,重建隱藏場景。
圖源:參考文獻[1]
這樣重構影象的方法叫做非視線法(non-line-of-sight)。
02
白牆也能監視人?
Charles Saunders等人對影象的重構依賴於已知的遮擋物或者可控光源。近期,MIT研究團隊的Prafull Sharma等人提出了一種更先進的非視線法,他們透過觀察房間中空白牆,便可推斷房間中人物的數量和具體活動。
實驗模擬了人物在房間內運動的場景,燈光透過多條路徑到達左側的牆壁。實際上,牆壁上形成的光影是沿著不同路徑反射的複雜混合光,包括來自光源本身的直接照明,場景中物體的反射光,以及經過多次反射的光。
圖源:參考文獻[2]
房間中,人物的移動會影響光路,產生新的相互反射,改變牆與場景其他部分之間的相互可見性,從而導致到達牆壁的光線發生微妙的時間變化。
研究者試圖用AI演算法去分析牆上的光影變化——將拍攝的白牆影片輸入至一個網路中,透過網路提取特徵,對影片中的人物數目和人物活動進行識別。
下圖展示了不同場景下,人物活動(無活動、蹲伏、步行、揮手、跳躍)時,網路提取到的水平和豎直軸上的特徵。
圖源:參考文獻[2]
人物步行的時候,訊號主要在水平軸上發生變化;人物做其他動作時,訊號在水平軸和豎直軸上都會有變化。比如,蹲伏的時候,時空圖一開始會出現與步行相似的特徵,然後運動特徵消失,這就表明蹲伏位置固定。揮手和跳躍的時候,水平和豎直軸上都會有快速的、重複的運動特徵。
雖然現階段的演算法僅可以識別5種人物活動,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白牆必然會告訴我們更多的資訊。試想一下,如果一輛汽車在路上行駛,此時突然一個小孩將要從巷子裡衝上車道,那麼利用這個AI技術,便可預知人物的出現,避免事故的發生。
抬頭看看屋內的牆,可能有人會擔心會不會暴露隱私。但其實,大家不用過於恐慌。這種非視線影象復原法僅存在於實驗室較為理想的條件下,想讓白牆真正變為一面鏡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SAUNDERS, Charles; MURRAY-BRUCE, John; GOYAL, Vivek K. Computational periscopy with an ordinary digital camera. Nature, 2019, 565.7740: 472-475.
[2] SHARMA, Prafull, et al. What You Can Learn by Staring at a Blank Wall. 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CV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21. p. 2330-2339.
作者:陳瑞敏,上海市2021年度十佳科普使者,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在讀博士。
編輯:小叮噹
鳴謝: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穆靖博士為本文提供科學稽核。
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為上海科技館所有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來源:上海科技館
編輯:Paarthurn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