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也是瞎聊,畢竟只是個農民工,權當和大家聊天玩了,有錯誤的,希望大家指出
我從小也喜歡看歷史,非常喜歡,總覺得中國的歷史,絕對是最有意思的,最有風雲變幻之感覺的,也是充滿各種巧合,各種必然的
好多人好像都說一句話,崖山之後無華夏,明完之後無中國,大清的閉關鎖國確實給近代中國帶來了不少弊端,就像現在有的讀者說王者榮耀怎麼不出清朝的英雄,出誰啊,慈禧太后?一技能開局送對方一個塔?二技能送對方金幣?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話
[捂臉]
開局一個碗,打下一個天下,咱們就得承認朱老闆確實行!從一個義軍最底層,一步步能做到大明皇帝,也讓人真心的佩服!他也一心想方設法的想讓明朝傳至千秋萬代,封王駐九邊,沒經過幾年就變了,咱也不知道這個法子行不行的通。不過後期馬皇后的去世,太子的夭折,對老朱打擊太大了,這兩個人的離去,使得老朱性情大變,而且培養了幾十年的儲君都不在了,真是太心疼了,好多人都說也許朱標的去世,和朱元璋十幾年的高壓有關,畢竟一個性情溫和,一個殺伐果斷,總想對方跟自己一個頻道,確實不太好融合,不過朱標做皇帝的話,也許就沒有靖難之役了,朱允炆削蕃太急功近利了,逼得朱棣不得不反
,史書上不是說最重要的一場戰役,朱棣馬上都敗了,突然一陣狂風吹過,對方大囊斷了,直接打到勝利嗎,冥冥中自有天意吧,朱棣後來的分封就直接圈養了,畢竟他自己就這麼過來的,肯定不會允許藩王有兵權了啊,不能從商,從政,分封的只能生孩子,這也導致明朝後期藩王的俸祿尾大不掉,都是吃掉財政的一大原因!
中期的土木堡之戰,將領後備力量全軍覆沒,我感覺和劉備的夷陵之戰有異曲同工的樣子,這得多久能培養出來?書上培養的和前線培養的肯定不同啊!這得多久能恢復過來啊!
到了萬曆年間,我看人民的名義時候,看到政法委書記高育良桌子上有本萬曆十五年,他老婆吳老師也是講明史的,而且專講萬曆十五年好像,我去搜了一下,確實比較有意思,首先,張居正死了,萬曆親政了,可發現鬥不過文官,這一年,萬曆因為和文官集團的碰撞,國本之爭的事件,一代名將戚繼光也去世了,還被文官打上張居正的標籤,排斥在外了,海瑞一代清流也被文官集團排斥在外了,反對程朱理學的大家李贄也被文官集團排斥的出家為僧了,好多人認為明亡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歷史總是奇怪的,口口聲聲閹黨是禍國殃民的,可是魏忠賢在的時候,國家還有稅收的,對外戰爭還是有勝的,反而口口聲聲救國救民的東林在位,卻是遍地烽火狼煙,每年2000萬鹽稅到崇禎手裡只有16萬兩,朝廷對於各地把控力也是大不如從前,小冰河時期固然重要,但是肯定不是壓死有明一朝最後一根稻草吧,其實這個弊端我感覺,原來都城在南京,那麼對於東南賦稅,肯定有很大影響,絕對不至於沒錢出兵,只是邊塞九邊控制就要弱一點,都城挪到北京,控制邊塞肯定要好的多,但是無形中,東南賦稅的控制就一定會大打折扣,畢竟那時候交通不方便啊,全靠跑,全靠吼啊。。清朝確定能進來,有大環境導致,也有各種必然的巧合,也有前期他們的勇猛無敵,我估計當時崇禎都沒有想過,大清想入駐中原,畢竟清朝以前,外族入侵中原,不過百年!不過說實話,估計當時前期的清朝統治者,還沒真打算進中原,只想著遼東土地,燕雲十六州,只想著多搶一點,多劫一點,後面雄才偉略的多爾袞才真正的看到入駐中原的契機,你不得不承認這個人真是有本事的人!!
盧象升,孫傳庭一死,確實能打的沒幾個啊,不然李自成也不會從李跑跑一直打到北京城了,李自成到北京城都還沒有成熟的治國方針,只說不納稅3年,跟你的都是流民,江湖人士啊,你不分地,不分錢,他們可不得繼續搶?還是這種搶的模式,註定是失敗的,連根據地都沒有,你不是失敗誰失敗?吳三桂在遼東,有以遼人治遼土政策,所以我感覺無論李自成搶不搶陳圓圓。他都得投降清朝,不僅僅是4萬關寧鐵騎,加上輔兵。家眷,遼東直接關係的人員都得幾十萬,沒法帶不走,也跑不動,所以投降只能是他的唯一選擇!北方都打成這樣了,南明文官集團居然還在爭權奪利,在嚷著立誰為帝,好整一個從龍之功,我估計,當時很多人想的都是照南宋模式生存,劃江而治,關鍵劃江而治,你也得治啊,清兵南下時候,南明估計才當真。。
感覺還有好多話想說,又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文章框架,詞彙也不太整理,以後慢慢加強改進,有個人看法的多評論評論,咱們一起探討探討,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