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花生團隊針對高油酸花生種子加工過程中代謝物含量變化的研究論文“Impact of Different Cooking Methods on the Chemical Profile of High-Oleic Acid Peanut Seeds”在國際著名食品學期刊《Food Chemistry》線上發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為第一單位,劉浩博士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洪彥彬研究員,澳大利亞莫道克大學的Rajeev Varshney教授,以及陳小平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花生是廣東省種植面積最大的油料經濟作物,全省的花生產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加強農民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的“金豆豆”。油酸屬於單不飽和脂肪酸,在18碳脂肪酸分子的第9位存在碳碳雙鍵,長期食用可降低心腦血管患病率,並且能夠延長油品儲存期。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可達到自身總油脂的75%,可媲美橄欖油以及山茶油等高階木本油料作物,並且高油酸花生價格是普通花生的5倍,大力發展高油酸花生經濟效益顯著。儘管現階段透過品種培育可獲得高油酸花生新品種,但是要佈局花生全產業鏈發展仍需要從品種原料到加工處理等多個環節綜合掌握高油酸花生的基本特性,而加工環節缺少合理的科學資料支撐。
因此,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花生團隊利用廣泛靶向代謝組學技術(Widely Targeted Metabolomics)在高油酸花生種子內鑑定到了630種代謝物質,透過不同的熱處理方式檢測到400多種差異代謝物。綜合資料分析表明160℃烘烤後的高油酸花生能夠最大化地保留對人體健康有益的代謝物質,而180℃高溫油炸後的高油酸花生與未處理的種子相比具有402個差異代謝物,表明高溫油炸並不是理想的加工方式。
研究結果不僅能夠為家庭直接食用高油酸花生提供合理的烹飪方式,也可為後續高油酸花生種子合理選用適當的加工方式提供有利的科學資料與理論支撐。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花生團隊是國內最早開展花生遺傳育種的機構之一,歷經5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支產學研全面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團隊。產業應用方面,培育出“粵油”以及“航花”系列花生新品,推廣面積佔全省花生種植面積的60%。基礎研究方面,作為牽頭單位率先發表了花生二倍體野生種與四倍體栽培種的基因組草圖,率先開展基於重測序的花生全基因組選擇育種,首次解析了以花生為代表的豆科植物的單細胞基因表達圖譜和花生代謝物表達譜。團隊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兩開花,顯著提升了廣東省花生研究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學術影響力。現階段,針對學科建設目標和產業發展需求,積極佈局花生全產業鏈研究,加強基礎研究對產業的支撐作用。
【記者】邵一弘
【通訊員】鄒文平
【作者】 邵一弘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