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大軍首先進入戰場,由於都是波斯的精銳部隊,因此個個甲冑鮮明,刀槍映日。波斯軍隊的右翼是2萬名以上的騎兵,這些騎兵都來自波斯帝國的社會精英,代表著波斯帝國的驕傲。
中路是超過2萬名希臘僱傭軍,這些人多數是來自斯巴達的戰士,他們的戰鬥力延續了斯巴達人一貫的強悍。被部署在中路,就是要在戰鬥一開始就給亞歷山大來個迎頭痛擊。
在希臘僱傭軍方陣後面的是1萬名號稱“不死軍”的波斯近衛軍團,負責保護國王的安全。而大流士就在這支近衛軍團中坐鎮。
波斯人的左翼是由騎兵和步兵組成的混成部隊。之所以把混成部隊部署在自己的左翼,大流士應該是知道亞歷山大在希臘軍的右翼。由這支混成部隊來對付亞歷山大的騎兵是最合適的。如果左翼擋住了希臘軍的進攻,波斯軍右翼的2萬名騎兵就可以對希臘軍實施致命打擊。
可以說大流士的佈陣深合兵法,做到了知己知彼。
那麼,面對兵力數倍於己,且佈陣老辣,不漏絲毫破綻的大流士,亞歷山大又該怎麼辦呢?
亞歷山大在看到波斯軍團擺出的陣型後,不但沒有縮小自己隊伍的陣型,集中力量。反而把陣型拉長,做出了以少數兵力反包圍波斯大軍的態勢。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由於兵力分散,沒有縱深,一旦被波斯軍單點突破,會造成全面崩潰的後果。
雖然歷史上沒有記載,但是估計戰前一定有一大堆人反對這樣冒險的計劃。
不過,戰神畢竟是戰神,亞歷山大做出這樣的決定一定有其道理。雖然所有人都看不明白他這樣佈置的用意,但以他之前作戰的經驗,絕不會做出盲目冒險的決定,而最終結果也證明了他的英明。也就是說,在戰場上他一定發現了別人都沒有發現的關鍵致勝點。
也就是這細微的差別,決定了高手和普通人的差距。
當然,相應的,亞歷山大也對兵力的分佈做了重新部署。色薩利騎兵被調往希臘軍的左翼,加強了左翼的力量,負責頂住右翼波斯騎兵的攻擊。老將帕米尼歐負責中路,任務是擋住斯巴達軍團的強攻。亞歷山大親自負責右翼,作為主攻部隊,希臘軍的右翼由他親自建立的特種部隊和最精銳的3000馬其頓騎兵組成。
佈陣完成後,雙方開始緩慢的向中間推進。
當雙方之間的距離剛剛進入弓箭射程,希臘軍率先發起了攻擊。亞歷山大的特種部隊在此次戰役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們很快就把波斯軍的左翼驅趕到了丘陵之上,而且,趁著敵人沒有站穩陣腳,一陣猛攻,徹底擊潰了波斯軍的左翼。
在特種部隊完成了清除障礙的任務後,亞歷山大第一時間帶領3000名馬其頓鐵騎衝了出去。他們像一顆流星劃過,斜刺裡砸向了波斯人,目標是已經完全暴露的波斯軍中路。
而另一邊,波斯人的騎兵也開始對希臘軍的左翼發起猛攻。但是,由於色薩利騎兵的加入,希臘軍的左翼成功頂住了攻擊。此時,由於雙方中路都是重灌步兵,行進緩慢,所以尚未接火。
就是這短暫的僵持狀態,讓亞歷山大的快攻取得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衝入波斯軍中路後,3000馬其頓鐵騎就像一輛鏟雪車,他們衝到哪裡,哪裡就像翻起了一陣血浪。波斯軍被衝的陣腳大亂。
而亞歷山大的眼裡只有波斯國王大流士,在他的率領下,馬其頓騎兵衝開重重障礙,向著大流士殺去。
負責保衛國王的是1萬名不死軍,儘管是波斯軍最精銳的部隊,由於是步兵,遇到馬其頓鐵騎,還是被殺的傷亡慘重。戰後清點,1萬名不死軍,至少陣亡了6000人。
在波斯軍的右翼,騎兵已經將希臘軍打得不斷後退,眼看著再有一會兒就能將希臘軍徹底擊潰。但此時,波斯國王大流士卻出了問題。
大流士看到亞歷山大的騎兵直奔自己而來,儘管還沒有對他產生直接的威脅,但這位國王卻被嚇破了膽。居然不顧一切的逃跑了。甚至因為嫌乘坐的車子走的太慢,直接棄車騎馬一溜煙逃出了戰場。
看到國王已經逃走,中路負責壓陣的波斯騎兵也跟著國王離開了戰場。波斯軍右翼已經即將取得勝利的騎兵,看到國王撤出了戰場,不明所以下,也紛紛掉頭跟上了國王。
最慘的是波斯中路的重灌步兵,前面有馬其頓方陣,後方的亞歷山大在大流士逃走後,也回身從後方殺了上來。
毫無懸念的,波斯軍的中路迅速崩潰了。就這樣,亞歷山大以3萬人大破了波斯15萬大軍。
根據史書記載,此役波斯軍戰死者達到11萬人,其中步兵10萬,騎兵1萬。這其中,多數死者不是被希臘人所殺,而是在亂軍中被活活踩死。2萬斯巴達勇士,只有8000人逃出了戰場。
而希臘軍只有450人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