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
編輯|彭孝秋
如果太空的資料過多怎麼辦?這並不是一個杞人憂天問題。
按照美國衛星工業協會資料顯示,2010年至2020年期間,繞地球執行的衛星數量從958顆增長至3371顆。預計到2030年,在軌執行的衛星數量可能多達10萬顆。中國方面,據太空資訊基礎設施提供商EXA Tech COO王瑋透露,自2013年開始,中國的衛星發射數量幾乎每兩年就翻一番。
商業衛星數量的指數級增長是太空探索好成績,但太空離地球資料中心太遠,太空資料的回傳就變成了新挑戰。事實上,讓資料靠近應用才是資訊科技行業常識。EXA Tech表示將構建太空資料中心,因為這不僅可以把太空資料留在太空處理,還能夠推進太空應用的落地,包括太空旅遊、太空挖礦、太空商業空間站等等。
在包含太空資料中心的太空基礎設施建構中,最重要就是“太空晶片”,它可以被認為是太空資訊時代的基石。王瑋告訴36氪,衛星發展的兩大趨勢——智慧化和小型化都離不開晶片研發革新。其中智慧化需要存算一體晶片的賦能,小型化也需要用晶片封裝的標準模組來迎接未來。
此前,應用於航天環境中的晶片均來自於對其他晶片的篩選、加固、測試等,沒有一款完全圍繞航天定製的商業晶片。
9月17日,我國首款宇航級儲存控制器晶片Bifort正式釋出,該晶片完全為航天設計而生,具有多介面、抗輻照、高可靠等優勢。適用於宇航任務中高可靠、大容量資料的儲存應用,為航天器智慧資訊系統提供解決方案。
據EXA Tech CPO劉第介紹,Bifort晶片由西安艾可薩科技有限公司(EXA Tech)與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合作設計、自主研發,採用宇航級SSD儲存控制器晶片框架結構,包含PCIeGen2x4/SATA3兩種主機介面,後端配備6路獨立NAND Flash控制通道,支援陶封B級、軍用塑封N1級與通用工業級3種規格。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月,搭載EXA Tech星載儲存系統(AS3)的“吉林一號”寬幅01星就已成功發射。截止2021年7月,AS3產品已在軌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