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一直講“入土為安”,只有死者才會進入墓穴,
可湖北有一個怪老頭,明明還是活人,卻喜歡與死人待在一起,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不管有多少人進行勸阻,他都不願意離開墓穴。
在金庸老先生的《神鵰俠侶》中,只有小龍女住在“活死人墓”,隱匿於江湖。
現實中根本沒有人會想到會有人願意住在墓中。
可這位老人與死人一住就是30多年,他到底有何執念讓他堅持住在墓中呢?
1934年,陶少堂出生在湖北武漢的一個小山村裡,
父母在他還不會走路的時候便離開人世。
所以陶少堂從小一直與爺爺相依為命。
在那個年代很多人生活非常困難,陶少堂從小失去父母的庇佑,生活比普通人更加困難。
再加上爺爺年事已高,也不能做什麼工作賺錢養他。
爺孫倆只能依靠兩畝薄地維持生活,不至於每天餓著肚子。
陶少堂的溫飽難已解決,更不敢奢求“上學”,所以陶少堂沒有上過一天的學。
爺爺年事已高,家中也沒有什麼人可以依靠,每當陶少堂在外面被欺負的時候,
爺爺從來不去為他討回公道,總是對他說:“你以後遇見調皮的孩子要躲他們遠遠地”
長此以往,陶少堂經常被人欺負,也沒有人為他撐腰,
導致陶少堂越來越內向,他打心底裡埋怨自己故去的父母。
為什麼他們把自己生下來,而不在身邊保護自己。
突然有一天,陶少堂的爺爺突然生病,臥病在床不能起來,
陶少堂彷彿一夜之間長大,每天陪在爺爺身旁,事無鉅細地照顧著爺爺。
他想帶爺爺去醫院治病,可家中沒有一分錢,拿什麼治病。
隨後,陶少堂就去找家中長輩借錢為爺爺看病,可這些所謂的親人把他當做“喪門星”,
沒人願意借給他一分錢,有些人更是拿棍棒把他從家中打出門外。
慢慢地爺爺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隨之也離他而去。
沒有爺爺的照顧陶少堂的生活更加苦不難堪,那些親戚更是不把他當人看。
甚至還把爺爺所留下來的地與房屋搶過去。
這些親戚的所作所為讓陶少堂十分心寒,雖然他不願意相信這個現實,可小小年紀的他也不能做到些什麼。
陶少堂想著自己的爺爺已經離世,他沒有了任何牽掛,為何不出去闖蕩闖蕩。
世界這麼大,他又何必每日在這個小山村中忍氣吞聲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隨後,陶少堂便離開家鄉前去打工,他要證明自己現在落寞,可未來不一定一直落寞下去。
這所謂的就是“莫欺少年窮”吧。
陶少堂起初滿懷抱負,可是現實十分殘酷,因為他沒有上過一天的學,只能幹一些體力活。
因為陶少堂身體十分瘦弱根本幹不了長時間的苦力活,
他帶著自己破舊的行李去了很多的地方,但每次工作都是幹苦力。
再加上他有些內向不愛說話,導致在外面經常被人欺負,
還有一些同事見他好欺負,經常對他大罵還搶他的工錢。
陶少堂在外打工一年早已經沒有了剛從小山村出來時候的壯志凜然。
他感覺在外漂泊與在家中生活並沒有什麼兩樣,甚至有時候感覺在外會更苦。
最難時陶少堂經常吃不起飯,大晚上在外面四處翻找垃圾桶,能在其中翻到剩菜剩飯他就得以知足。
嘗過世間百態之後,陶少堂決定返回家鄉,可他又想回到家鄉住在哪裡呢?
陶少堂感覺這個世間已經容不下他,
他沒有任何地方可以去,再快回到家鄉後,他的目光看向了家附近的山丘。
於是陶少堂就進入山林,“以天為被,以地為床”。
渴了就喝山間的溪水,餓了還可以摘一些野菜,
如果哪天運氣好還能打 一些山間的野味。
陶少堂從來沒有感覺如此快樂與自己,不用考慮任何事情每天只為快樂與開心,
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嗎?不問世事,也不要與人交流,再也不會受到任何欺負。
缺少生活物品的時候,陶少堂就會從上山採一些草藥,到山下的藥店換一些錢財。
可好景不長,過了秋後天越來越冷,陶少堂沒有安身之所總不是個辦法。
陶少堂正為之發愁的時候,發現一個墓穴,這好像就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一樣。
陶少堂沒有一絲害怕就進入墓穴中,在他的心裡感覺“人比鬼更可怕”。
在他細細探察之後確認這是一個無主之墓,陶少堂從此便安居在這裡,
把這所謂的墓穴當做“家”。
可能有些人聽到這些事情有些不敢相信,甚至還會感到毛骨悚然,
可陶少堂並不感到奇特,反而他很開心,因為這些骸骨可以接納他,
他不再是沒有一個家的人了,很快陶少堂就適應了在墓穴居住。
陶少堂認為:“心中有鬼才是真的有鬼”。
陶少堂便就著墓穴搭起棚子遮風擋雨,後來逐漸擴建,成為約10平方米的“家”。陶少堂只能每天獨自洗衣做飯,這一住就是30多年。
這30多年裡,從剛開始的一無所有,慢慢有了床,還添置了一些桌椅板凳,
甚至靠自己努力挖出一口深水井,沒有電,他就點起煤油燈來照亮他的“家”。
他還在山中開闊了幾畝田地種了一些水果,還養了一些雞、兔等各種牲畜,還在山中開闊了幾畝田地。
他以骨為友,以草木為鄰居,享受著風平浪靜的生活,沒有人再來打擾他。
等到果子成熟的季節,他就會拿著扁擔挑著農產品下山銷售,
然後自己買一些柴米油鹽帶回墓穴維持正常生活,隨後陶少堂被附近村民稱為“古墓老人”。
在陶少堂年輕的時候也想過結婚生子,可現實不允許他有這個想法,
他雖然有家,但並沒有一個正常的家,正常的女子都不會嫁給他。
就算有人真心愛他,他也沒有能力去養活老婆與孩子。
這都不是他的錯,是他生在了一個錯的年代。
現在的年代也與之前不同,人心不再冷淡,熱心腸的人越來越多。
很快陶少堂在墓穴居住的時期在附近村莊傳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這個古墓老人。
這件事情也傳到了政府的耳中,他們十分詫異,
他們不能再睜著眼看著老人在墓穴中獨自受苦,於是市政府在瞭解陶少堂的故事後,進行幫助。
陶少堂沒有房,市政府免費提供房子讓他居住,讓他好好安享晚年。
可陶少堂拒絕了政府,他說:“這山裡的一草一木,我都有了感情,墓穴中的傢俱都是我親手置辦的,如果讓我辦進新的房子接觸新的人,我結束不了,我不害怕鬼,我害怕人”。
政府看出陶少堂堅決是不會搬出,無奈下只能放棄,
可政府還是為他送去了溫暖,每年過節都會為他送去米麵。
有了政府的關心,陶少堂感覺自己的晚年十分幸福,沒事還會下山去找志願者聊天。
慢慢地陶少堂也放下了執念,有時候還會去找當年的鄰居大牌聊天。
有一年冬天,天有不測風雲下了一場大雪,山路非常滑,老人自己建的水管被凍住,
日子變得越來越難熬,他只能每天下山去打水,可因為路太滑多次差點摔倒。
道觀派出所所長張明德得知此事後,親自提著兩大桶純淨水、兩桶食用油與20斤大米,與幾名同事一起去山中看望他。
老人看到民警前來看望他,陶少堂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一直以來只有爺爺對他十分照顧,自從爺爺去世他再也沒有感覺到溫暖的待遇。
雖然半生無妻無子,依然能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經歷了半生的風風雨雨,但因自己的淳樸等到了政府的關懷。
在年輕時他可能留有遺憾,可現在依然能過著快樂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這個世上沒有人見過鬼,卻談鬼色變,其實與鬼相比之下,人心才是更可怕的,”對於心懷鬼胎的人,我們都會避而遠之,小心防備,可見人心若冷漠起來是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