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政
西漢國土面積是609萬平方公里。唐朝國土面積拓展到1237萬平方公里。而北宋國土面積只有280萬平方公里,宋太祖、宋太宗便再也沒有開疆拓土,宋真宗則有澶淵之盟的恥辱,宋仁宗是不斷增加給遼、夏的“歲賜”,宋英宗、宋哲宗是短命皇帝,宋徽宗則是奢侈腐化的昏君,到了南宋國土面積還剩200萬平方公里。
北宋王朝侷促在大江南北地區,金甌常缺,一直未能恢復漢唐疆域。在中華民族疆域內,遼、夏、金、吐蕃、大理等政權相繼割據。宋朝企圖苟安一隅的主和派貪圖享樂,不想收復故土,只圖維持現狀,與割據政權共處下去。
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員,都是炎黃子孫。族群不在於人口的多寡,重點看是否代表先進的生產力,是否具備進步的生產關係,看文明的發達程度。應由以先進生產力為代表的先鋒族群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的統一復興。
宋神宗作為致力漢唐疆域的國君,他和王安石看到:周邊危機四伏。為了致力於中華大一統,他們推動了熙河開邊、經制五溪、北穩契丹、西討党項的戰略,實施開明的少數民族政策,以漢族先進的生產力為凝聚,朝著維護統一的方向努力,去光大日臻完善的中華文明。北宋九帝,宋神宗是弱宋唯一致力於恢復漢唐疆域的君主。
他曾賦詩明志:“每虔夕惕(至夜晚仍懷憂懼,工作不懈。)心,妄意遵遺業。顧餘不武姿,何日成戎捷。”時刻提醒自己:恢復漢唐疆域,不得稍有懈怠。
1075年冬季,交趾輔國太尉李常傑集中八萬人馬,分三路攻打欽州(今廣西靈山)、廉州(今合浦)、邕州。宋神宗派郭逵、趙卨率兵征討,他們依燕達建議,暗遣軍設伏山間,逐步減兵,示弱誘敵。李常傑中計,傾數萬眾渡江出擊,宋軍伏兵盡發,步騎合擊,以炮發石,猛擊其船,趁其帆折檣摧之際,選精兵乘大筏猛攻,大敗交趾軍,擊殺數千,斃其大將太子李洪真,俘獲左郎將阮根。交趾王李乾德被迫奉表投降。
元豐四年(1081)八月底,在經過十五年的努力後,在消除了國家財政赤字,糧草、武器、軍隊都已就緒的前提下,宋神宗選準西夏梁太后囚禁夏惠宗秉常導致國內政亂的良機,發動五路伐夏大戰。宋神宗部署李憲部出熙河路,種諤部出鄜延路,高遵裕部出環慶路,劉昌祚部出涇原路(劉昌祚受高遵裕的節制),王中正部出河東路,四十萬大軍欲一舉攻克西夏都城。此舉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絕非一時衝動。但五路伐夏由於未能讓臣民充分認識到開疆拓土的意義,供給未能充分保障,加之誤用了心胸狹窄的皇親高遵裕和胸無韜略的太監王中正為兩路主帥等多方面原因,最後鎩羽而歸。
徵南和伐夏雖未達到預期的戰略目的,但也重創了交趾和西夏,減輕了西部與南方的威脅,結束了在他之前北宋屢戰屢敗的狀況。
趙頊死後,諡號為什麼稱神宗呢?大臣們認為:“《逸周書•諡法解》稱:……安仁立政曰神;物妙無方曰神;聖不可知曰神;……應變遠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萬物曰神。”所以給他上了這樣的尊號。
平心而論,宋仁宗不仁,宋英宗不英,但宋神宗之“神”不少地方倒還是名實相符的。後文我們還要從各個側面解說宋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