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參加過傳統喪葬禮俗,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都2022年了,為什麼陰間好像還是停留在古代的樣子?
從花圈輓聯,紙人車馬,到香案供桌,包括給逝者到陰間用的路引文書,其中提及的神鬼官差,無不昭示著一點——另一個次元的地下世界,無論是飲食起居,還是管理制度,都還處於我國古代的樣子。
金童玉女
路引文書
逝者已矣,或許在場者無暇關注這些,但是偶爾在紙紮品裡出現一些新潮的玩意——汽車、電子產品、化妝品等,卻會反而引起別人的驚奇。為什麼會這樣呢?
紙紮手機
在我老家有位出名的大先生(專門主持喪葬禮俗,指導家屬辦喪事的人),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死人的事都是活人的事,我深以為然,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還要在活人身上找。
首先要搞清,陰間什麼樣。
陰間的樣子,是由陽間的官方、民間、ZZ經濟、宗教等諸多因素,仿照陽間的樣子,共同建立起來的虛擬的社會系統,陽間社會在發展,陰間也是。
傳統葬禮:出殯
人是唯一具有“喪葬”概念的生物,我們不忍同類曝屍於野,會妥善安置逝者遺體,這是有考古證據證實,40,000年前就在發生的事。其後至今的4萬年中,喪葬習俗一直在發展、變化,到了夏代,中華大地最初確立了鬼神體系,形成了今天陰間體系的雛形(當然與後世有巨大不同)。
這是由官方倡導的第一次喪葬發展,目的是使人心安定,鞏固統治。此時,人們堅信去世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生活,至於另一個世界什麼樣,當時還不太具體。
出土的原始墓葬
三代以下,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百家爭鳴的時期,也是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儒家文化形成發展的時代,《荀子·禮論》中提出“事死如事生”,這就給了大家一個訊號:另一個世界的事不再是人們茶餘飯後上不得檯面的談資,而是生死大事,需要人們正視起來。
在這個時期產生的一些文獻,例如《尚書》、《禮記》、《詩經》、《列子》、《莊子》、《詩經》、《楚辭》等,不約而同地對另一個世界有了想象與描述。這不是巧合,是社會發展中水到渠成的事。
傳統門神:鬱壘神荼[yù lǜ shēn shū]
此時的陰間世界,如果有人加以全面描述,那麼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更古老的形態,並且對現代人是完全陌生的。或許你會在洪荒流的網路小說裡見到他們的名字和事蹟。
楚文化中的司命主——出自屈原《九歌》,掌管人生死壽數
宗教的發展,特別是佛教道教的發展,對喪葬文化產生了深遠影像。
超度
宗教從誕生起,註定大多數時間無法與執政者搶奪現實世界,那麼想要生存,精神世界就成了必爭之地,尤其是死後的世界。在這個前提下,可以說儒釋道三教,不僅影響著中國的現實社會,還重構了中國的神話體系,深度參與了‘‘另一個世界’’的構建。
至此,官方的提倡,宗教的推動,人民的精神需求,共同建立了陰間世界。
極樂世界,陰司獄判,西方接引,十殿閻羅,他們誕生的土壤已然具備。
於是,民間一些影響巨大的文學作品,開始參與另一個世界的構建。《幽冥錄》、《聊齋志異》、《搜神記》、《子不語》、《山海經》、《西遊記》、《封神演義》乃至後期的《玉曆寶鈔》,都為中國陰間的構建不同程度的提供了養料。
描述陰間的《玉曆寶鈔》
經歷了殉葬制度,火葬出現,厚葬、薄葬之風,時間來到唐宋,風水說開始盛興,死人能影響活人的觀念深入人心。於是,人死了,閉眼還不算完,要講究“入土為安”。
袁天罡與李淳風共同為武則天尋找風水寶穴的故事至今依然為人津津樂道。
風水之術
到了明清,人們的生死觀進一步發展。如果老人高齡離世,得以壽終正寢,則不再是悲傷的事,而是“喜喪”,紅白喜事之說深入人心。
至此,中國近代的喪葬傳統逐漸成型。如果寫一部《陰間大觀》,將是陽世ZZ、經濟、文化、宗教、民俗、生死觀的發展史大雜燴。
陰曹地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各地風俗有不同,各個民族之間同樣有很大差異,查閱資料過程中發現,少數民族統治時期,中華大地陰間依然是漢族文化為主的樣子,即使偶有少數民族文化主導的陰間,也並未形成主流。除了影視劇中的清朝殭屍,你見過梳著金錢鼠尾,穿馬褂的判官形象嗎?
殭屍
1840年,國門被西方列強的大炮轟開,同時到來的還有西方文化,同樣衝擊著這片古老的文化土地。
西方喪葬形式的流入,一方面豐富了中國得喪葬文化,另一方面,也令一些進步人士開始全面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傳統喪葬文化。
從此時開始,中國傳統喪葬文化已經停止了發展,我們今日所沿襲的,正是這個時期的習俗。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在做減法。
民國奢華葬禮
新中國破舊立新,人民群眾逐漸接受火葬、公墓,但在廣大農村地區,傳統喪葬習俗一直延續了下來。
隨著十年浩劫,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真正打開了我們的眼界,眾多喪葬形式再一次進入我們的生活——海葬,樹葬,花壇葬,遺體捐獻…可以說,第一次革命性的改變是被西方列強強勢輸入。第二次改變則是經濟發展後,我們主動的選擇。
海葬被越來越多人選擇
在這個背景下,加上官方提倡厚養薄葬,支撐傳統喪葬文化繼續發展的“精神養料”不復存在。
在個人層面,生與死是中國人最諱莫如深的話題,歷來是求穩的,沒人敢於、願意在這些方面大膽創新,畢竟這類創新都社會巨大變革或是帶著官方背景的改革家們大刀闊斧破舊立新才得以成功的。
說回為什麼陰間依然是古代的樣子,那是因為傳統的喪葬形式在近代就已經“死了”,雖然它還在佔據著主流,但是有繼承,沒發展。像一個停止更新的網路遊戲,玩家眾多,卻沒人維護更新。
我們現在看到的,正是一百多年前,它最輝煌時的樣子。
現階段,國人對生與死的認知有了新的高度,我們的喪葬文化依然在發展,只不過方向不再是傳統層面,而是更多元,更合理。或許你沒意識到,我們正身處變革之中,或許若干年後,中國喪葬文化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