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我國曆史上一個維持了三百年左右的亂世。這個時間不僅超過了中國歷史上的大部分封建王朝,就算是之後許多其他的亂世時期,在它面前也顯得相形見絀。而在這三百年間,晉國作為其中的主角之一,可謂是牢牢佔據了舞臺中央。
無論是它在這一期間內的諸多具有實踐性的政治改革,還是震撼人心的戰爭謀略,甚至連春秋的結束都是以它的滅亡為標誌,都讓我們感受到它在其中的地位。而也正是這樣的地位,使其與春秋時期的另外一位主角——周王室保持了一種神奇的關係。
一、晉國的強盛與周王室的衰微是這一關係的基礎條件
1、周王室的實力隨著時間發展被不斷削弱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奴隸制王朝,周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一方面,周王朝對夏朝及商朝的文化制度等多有繼承,在先人有關國家建設經驗的堅實基礎上進行了多次改進,這使周王朝在奴隸制時期於各方面都顯現出較為完備的姿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奴隸制王朝的頂峰。
另一方面,既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也是為了開疆擴土、提升國家的整體實力,周王朝創設性地實行了分封制,將大量的宗室子弟以及之前在討伐商王朝中建立過功業的大臣分封到各個地區建立國家。
這便是西周時期諸多國家的由來,包括晉國、齊國、燕國等在內的國家都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
在周朝統治者的原本設想當中,這些被分封在各個地區的諸侯國應該是衷心聽從自己號令與排程的最佳幫手,自己則是天下共主。為了確保這一點的實現,周公旦還透過制定推廣周禮的方式來在思想層面加強自身地位的鞏固,這也是周朝以禮治國的開端。
而在初期,周王朝確實也享有著這樣的地位,諸侯不僅需要在戰爭時期向周王朝派遣軍隊協同作戰,平時也需要定期朝貢、給予豐厚的物品,從而使周王朝的實力也愈發穩固強大。
但是,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周王室對外戰爭的勝利固然能夠起到開疆擴土、壯大國威的作用,但若是失敗,對周王室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直到中後期,周王室經過多次戰爭的失敗已經在實力方面大為受損,面對其他諸侯國時不再享有絕對的優勢地位。再加上其內部的多次政治動亂,又再度降低了周王室在諸侯心中的威信。
反觀諸侯們,則在經過前後數代君王、橫跨數百年的勵精圖治後逐漸走向強大,晉國、齊國便是其中的代表國家。
隨著周王室的持續衰微,尤其是平王東遷事件的發生,標誌中國正式邁入春秋時代。在這一時期內,周王室已經無力控制各方諸侯,只能任由它們在自身爭霸野心的驅使下互相發動戰爭,“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自己則淪為徹底的看客。
2、晉國隨著時間的發展走向強盛
從身份地位來看,晉國的開國始祖為唐叔虞,是姬發之子、周成王的同母弟。也就是說,晉國的血統在諸侯國當中絕對算得上是根正苗紅,這既能夠在和平時期為其爭取到更多的發展資源,同時也可以特殊時期憑藉這層身份獲得其他小國更多的信任和仰仗。
從分封地區來看,雖然晉國所處的山西在當時與各方少數民族接壤,但需要時刻面臨來自它們的進攻和威脅。
但若晉國能夠在與它們的對抗當中取得勝利,那麼便可以自然而然地收下這些征戰而來的土地,不必受到禮制的干擾,這是與中原地區諸侯國相比它所具有的優勢。同時,正是在常年的征戰當中,晉國的軍隊不斷得到鍛鍊,整體國力也隨之加強。
直到平王東遷一事的發生,晉國憑藉自己護衛周平王的功績,不僅再度提高了自己在諸侯間以及周王室面前的聲譽,還使自己獲得了大量實質性的賞賜和大量的西周故地。
“父義和,汝克紹乃顯祖,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闢,追孝於前文人。汝多修,扞我於艱,若汝,予嘉。”
雖然曲沃代翼這一旁支小宗,替代主支大宗的事情,在春秋這樣一個仍然較為推崇禮制的時代來說,顯得頗為大逆不道,也對晉國的聲望有所損失。
但大權在握的曲沃武公卻透過賄賂的方式,從周王那裡取得了正統地位,將這一事件的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並且成功收復了原晉國的所有土地。
另外,為了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晉獻公繼位後將晉國的宗室子弟大量屠殺,這既穩固了自己的統治,也為人才在晉國內部的政治流動騰出了大量空間,有利於晉國的整體強盛。
之後晉文公、晉襄公在位期間,晉國也確實透過對外來人才的重用而實現了自己的霸權之夢,成為當時最具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
最後,作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利用周王室聲望來行利己之事的國家,鄭國不僅在具體的政治措施上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先例,更重要的是,它開創了不尊周王室的先河,為之後其他試圖爭霸的國家大大降低了來自禮制與思想層面的壓力,晉國當然也包括在內。
二、互相需要的現實使它們之間達成了某種平衡
1、周王室依託晉國的實力來繼續存在
前文已經說到,自平王東遷一事發生之後,周王室的實力便已經被大幅度削弱,不再能夠對各方諸侯施加實際的影響力,淪為了那個時代的看客。
事實上,早在東周建立之前,西周末期的周王室便已經顯現出了這種趨勢,以虢國為代表的一系列諸侯早就參與到與周王室的政治鬥爭當中,甚至連周幽王的死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所造就,而平王東遷則是徹底將這一趨勢轉化為現實。
在缺乏足夠強大的實力的情況下,周王室所能掌握的資源和控制的土地愈發減少,而這又再度造成了周王室無法擺脫貧弱的局面,並最終成為一個難以解開的死迴圈。
當其他諸侯國再也難以壓制自己的野心和慾望之時,周王室的聲威便開始再度遭到打擊。以鄭國為例。面對鄭國愈發驕橫且侵吞自身土地的行為,周平王雖然心中有著百般不滿,但也只能在鄭國強大的實力下被迫屈服,同意周鄭交質並且在與鄭國的交戰當中落敗。
可以說,經過這場戰役,周王室虛弱的本質更為廣大諸侯所認識到,直到後面甚至連基本的禮器都無法從諸侯那裡獲得了,數典忘祖便是來自於此。
因此,對這時期的周王室來說,僅僅依靠自己來實現自身的延續乃至東山再起,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晉國作為在諸侯之間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藉助於它的力量來獲取自己的利益,就成了一件相當可行的事情。
2、晉國需要藉由周王室的名義實現霸權
雖然從具體的實力上來看,春秋時期的周王室已經連許多諸侯國都遠遠不如,但如果從名頭上來看,此時的周王室仍然在人們心中有著相當崇高的地位。
春秋時期雖然已經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但在整體上依然顯現出較為濃厚的西周遺風,遵守禮儀、尊崇祖制在人們進行思想道德評判的重要標準。
即便是兩國之間進行戰爭,也往往需要遵守一定程度的規矩,而非如後世所言的“兵者,詭道也”那般。縱觀春秋戰國數百年,周王室雖然在其中的社會地位經歷著斷崖式下降的過程,但依然能夠比包括晉國在內的絕大多數諸侯國延續得更久,這便是主要原因之一。
這種情況,正如晁福林先生在其《論春秋霸主》一書當中所說:“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比喻,那就是在霸權迭興的春秋時代,儘管陰雲遮蔽,可是周天子卻仍如太陽一樣高懸在霸主們頭上……”
因此,雖然諸侯國們深知周王室的實力弱小,但大多數人在表面上仍然對他持尊敬的態度,對於晉國這種血統與其可謂同根同源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另外,也正是周王室在人們心中所擁有的地位,它所釋出的命令也仍然具有號召性,只不過因為它自身實力的弱小而導致無法進行強力執行。
若是晉國藉由周王室的名義來發布命令,同時以自己強大的力量為依託,那麼周王室的命令就有機會回到當初的樣子——天下莫敢不從,這對晉國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三、總結
總的來說,當時的周王室與晉國之所以能夠形成這樣的關係,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到了時代環境的限制。對周王室來說,自己雖然身份尊貴、地位崇高,但卻因為實力的弱小而無法獲得與其相匹配的待遇,晉國則在大體上來說與周王室剛好相反。
雖然在這層關係當中,周王室因為實力的弱小導致自己往往陷入被動,但對於它這樣一個已經陷入如此困難境地的政權來說,能夠保住自己的延續就可以算作是祖上庇佑了,又哪裡敢奢求這麼多呢?
參考資料:
《春秋時期的晉楚人才流動研究》——張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