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石器時代的開顱手術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在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挖掘出了一名男性屍體,年齡大概在四十歲左右,距今約有五千年,人們驚喜的發現,男人的顱骨右側頂骨靠後部有一個圓形孔洞,考古學界醫學界的專家經過研究得出了結論,這個頭骨曾經做過開顱手術,而且手術之後至少存活了數年。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開顱手術例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說,從墓主頭部癒合的情況推斷,只有經過精細的手術修飾才能夠形成這個孔洞。與中國腦部手術出現時間相差不多的,在古老的西方也有著腦科手術的案例。一八六五年在法蘭西南部的墓穴當中,發現令人驚奇的被鋸下來的圓形頭骨,周圍看上去十分的光滑,好像被拋光。研究發現,這個頭骨在四千多年前曾經做過開顱手術,在做完手術之後又存活了一段時間。英國考古學家在巴勒斯坦也發現了公元六世紀左右有過切割痕跡的顱骨,而且有痊癒的症狀。此後,考古學家開始在世界各地都發現過做過鑽孔手術的顱骨,迄今為止在歐洲發現了公元前六千年左右做過手術的顱骨。由此專家推斷,新石器時代古代顱骨外科學可能已經進入了巔峰狀態,在科學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由衷的希望一些技術的發展,能夠日新月異的更上一層樓。
2,馬待封
在唐開元年間,他因為技藝高超而聞名全國,因此被唐玄宗李隆基徵召到長安服務,就此演繹出一幕名垂史冊的千古傳奇,在當時被稱為“中華第一神匠”,同時被現代專家學者譽為中國製造“機器人”第一人
馬待封為了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能,決定為皇后打造一臺木頭機器人的梳妝檯。這個梳妝檯分為兩層,在皇后要梳洗的時候,按下按鈕,第一層裡會有一個木頭人出來遞送毛巾梳子等梳洗用品,用完後小木人自動退回,猶如一個笨手笨腳的小丫鬟。
3,大報恩寺琉璃塔
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大報恩寺,是大報恩寺的核心建築,高78.2米,九層八面,周長百米。這項工程耗時近20年,使用的匠人和軍工達10萬人,耗資248.5萬兩銀子。塔建成後,9層內外共設篝燈146盞,每盞芯粗1寸左右。
按明代官方史料,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的正式名字為“第一塔”,高達78.2米,通體用琉璃燒製,塔內外接長明燈一百四十六盞,自建成至衰毀一直是中國南方最高的建築,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被當時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的標誌性建築。
4,弓弩
2015年3月19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表示,自2009年開始的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新近有重大考古收穫,首次發現最完整的一件弓弩,尤其是弓弩上“檠”發現更為重要,此前見諸於史書,並未見過實物,在一號坑的考古發掘中清理出一件完整弓弩,其弓弦、弓背、弩機等均輪廓鮮明、儲存較好。其中,弓背彎曲長度145釐米,弓弦長度在120釐米至130釐米之間,表面光滑圓潤,非編織物。據推測,弦的材質可能是動物的筋。
此次出土的弓弩。第一次明確了檠木的使用方法,以及弓弩的儲存方法。
此次發現的弓弩實物明確顯示,檠木上有三個小孔,透過這三個小孔用繩將檠與弓縛綁在一起,再用一個短的撐木支撐,形成三角形,將弓固定,使弓在鬆弛的狀態下保持不變形。
5,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漢朝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它們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裡。當時在京師(洛陽)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奇怪地動儀不靈驗。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有人快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
6,戰國水晶杯
戰國水晶杯為戰國晚期水晶器皿,於1990年出土於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現藏於杭州博物館。
戰國水晶杯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區域性可見絮狀包裹體;器身為敞口,平唇,斜直壁,圓底,圈足外撇;光素無紋,造型簡潔。
戰國水晶杯主要運用的是弧面打磨工藝和拋光工藝,這對於玉器加工技術已進入鼎盛階段的戰國時期來說已經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了。由於玉器加工的關鍵工具砣在材質上的改變,使玉器碾琢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戰國時期的許多玉件線條幹淨利落,邊角磨得鋒利如刃。水晶在地質學上屬石英,硬度為摩氏7度,雖然是寶玉石中硬度較高的品種,但使用金剛砂類的中間介質對其加工還是可行的。
戰國水晶杯不僅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就其工藝水平而論,也是無以倫比的珍品。是杭州博物館“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