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人類社會從古至今的生存法則。
從遠古社會開始,部落與部落之間為了食物和財富,就會產生紛爭,和談解決不了,最終只能用戰爭的勝敗來解決問題。
到了現今世界,這種現象仍然存在,國與國之間也存在著利益的糾紛,雖有所剋制、收斂,但也無法完全避免,這就會面臨一個很現實、也很殘酷的問題:戰爭有勝敗,損失必然巨大,那敵對雙方在戰場上留下的屍體怎麼處理呢?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史的發展,人類對於處理戰場屍體的方式,是越久遠越殘酷,而離現今社會越接近,相對來說要文明的多。
下面我們從時間線上一一分析,人類是怎樣處理戰場上死亡士兵的屍體的。
遠古時期,以“吃”為主
在原始部落時期,為了生存和繁衍,部落與部落之間經常會發生戰爭,起因無非是爭奪獵物、搶奪聚居地或者單純就是為了吞併其它部落,使自己便的更強大。
原始社會,茹毛飲血,人類文明處在最原始,也是最野蠻的狀態。儘管大自然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但人類自身能獲得的卻很有限,為了爭奪獵物,果實等一切能吃的食物就會引起紛爭,長此以往,仇恨的積累,就會引發部落之間的戰爭。
部落戰士們拿著最原始的武器,石矛(刀)、木棍(箭)等進行殊死搏殺,傷亡也在所難免。一場戰鬥下來,失敗的一方狼狽而逃,而勝利的一方擁有了打掃戰場的權力。
戰敗一方的武器,身上遮體的衣飾,甚至是留下的屍體,總之一切有用之物,都會成為戰利品被勝利者帶回自己的部落。
一般會舉行一場盛大的歡慶儀式,緊接著就是分配和享用戰利品,分配的是武器,而享用的就是敵人留下的屍體。
據考古研究,許多遠古人類部落遺址裡,有大量的被啃食的人類骨頭殘骸,考古學家分析,被吃掉的大多數就是捕獲和殺死的敵對部落之人。
雖然殘酷,但這就是事實!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當進入封建社會,處理敵人屍體的方式雖然還是殘忍,但起碼不會再被吃掉。(也有極端例子被吃的現象發生)
封建社會,彰顯武力
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們從自然界獲得物質的能力也在不斷加強,透過很多途徑,例如:種植、養殖、放牧等手段,足夠得到自身生存的食物。
在這個時期,國與國(貴族內鬥)之間的戰爭,往往是為了權力與財富。由於冶煉金屬和工匠技術的不斷提高,人類能製造出更鋒利的武器,使得殺人的效率越來越高。
國家的產生,也使參與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因此,一場戰爭過後,戰場上遺留的屍體也達到了成千上萬的數量,這時處理戰場屍體的方式就多種多樣了。
那時候的國家都注重自己的武力,因為武力衰弱必然會被別國吞併,所以國家都極力宣揚武將的勇猛和士兵的血性,而這些靠什麼來體現呢?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戰場上殺敵,國家制定的軍功往往與斬獲敵人頭顱個數有關,所以戰場上的敵方屍體,說白了都是軍功官爵,戰敗一方很難落下個全屍,頭顱被勝利者割走,屍體大多暴屍荒野,被野獸啃食或者自然界慢慢消化成為腐土。
頭顱被敵國點驗軍功後,築成“京觀”。一是彰顯武功,二是威懾敵國。
近代戰爭,防疫掩埋
“和平與戰爭”永遠是伴隨著人類發展的“主旋律”,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知識的發展,當人類瞭解到戰場上遺留下來的屍體,會造成瘟疫,危害很大的時候,就會對屍體進行妥善的處理,包括掩埋和火葬等。
近代歷史中,除了幾個比較野蠻、邪惡的國家以外,兩國交戰,對待敵方戰死軍人的屍體,大都會給予埋葬,不會讓其暴屍荒野。原因有二:
1、文明發展,兩國雖然互為敵國,但戰死者的屍體都會相互尊重,或者交給對方自己處理,或者簡單掩埋,以便戰爭結束後認領或轉交。
2、因為醫學發展,屍體暴露在野,會對人類產生巨大危害,往往會滋生出瘟疫,造成所在地人類的重大損失,考慮到以上因素,從衛生原因考慮,敵軍屍體也會妥善處理好。
以上所說的都是勝利者處理敵對一方屍體的方式,如果是自己一方犧牲計程車兵都會運回國內,交給家人處置,大多會有個體面地安葬。
綜上所述,人類社會從遠古到現代的過度,對於戰場屍體的處理也是一個從野蠻到文明的演變。總之,戰爭是殘酷的,希望未來社會,能減少不必要的紛爭,和平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