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千年前,太公執鞭南天門,保了周朝國運800年。
周分西周東周,西周在西都長安,東周在東都洛陽。
西周270年,符合專制王朝的生命週期。
西周幽王被太子、老丈人聯合少數民族給滅了,西安城被破,西周被滅。
太子跑到洛陽稱王,即周平王,史稱東周。
周平王為什麼跑洛陽去,不是因為西安城的殘破,而是因為他被好大一部分諸侯鄙視。他是個殺父兇手,還是異族的帶路黨。
當時一部分諸侯擁立他叔叔為王。兩個人爭了好多年的正統。平王靠晉國鄭國衛國才贏得勝利。
鄭國也是因為這個功勞,東周初始,才有了自己的分封王國。並因為人在朝廷中樞,有權有名有國土有腦子,成了東周初始前50年的小霸王。
東周分春秋戰國,共550年。春秋300年,戰國250年。但戰國末尾的30年,是不算在東周裡的,因為東周國被大秦國滅國了。
西周國王是比較有威望的,雖然分封各國。但是要各國出兵,各國就得出兵;要各國出錢,各國就得出錢。不出兵、不出錢,那就撤了你的封國。
東周的周王就比較憋屈的。春秋初始,周平王的太子,就去小霸鄭國那裡做人質了。但各分封國還是挺在意周王的名頭的。要打戰的時候,掛個周王的名頭,就師出有名,人間正義,會獲得各國的支援。
戰國時候,周王就悲催了,就一個縣城那麼大的地,還分裂了,名字叫東周國和西周國。還時不時的被大秦國勒索、大齊國惦記。天子的象徵,九鼎都保不住了。
春秋始於平王東遷。戰國始於三家分晉。
春秋的命名,是因為孔子寫的魯國史書《春秋》,大致和周平王遷都洛陽的時間到三家分晉的時間吻合。
其實呢,這是司馬遷、董仲舒尊重孔聖人,才開始這麼命名的。當時的意識形態就是獨尊儒術,孔聖人的話就是字字玄機。
說到孔聖人,前不久看到美國最高法院正大門刻了孔子、摩西、索倫三聖象。有人就說了,你看人家根本不歧視中國人,人家最高法院這麼尊貴的機構,都刻了中國人的形象,而且是三個名額中的一個哦。這能說明人家不歧視華人嗎?這隻能說明人家厲害,有價值的就是高高掛起來。沒有價值,人家該怎麼折騰你,繼續折騰。
春秋講禮儀,國王、諸侯、國民吃什麼用什麼都是有規矩的。打戰也得講規矩,諸如師出有名、排兵佈陣、何時交戰,都得講,不講規矩是要被鄙視的。現在的一些國際法準則,如外交人員豁免、永久中立國等,當時都有。
不過從長勺之戰的曹劌論戰開始,這些規矩就開始式微了。兵家開始大行其道。
曹劌論戰的背景圖,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霸王也有敗北的時候。另外還有管鮑之交的鮑叔牙。長勺之戰,齊國的將領是鮑叔牙。老鮑有雙慧眼、不貪名利、還會打戰,還是很厲害的。
戰國則始於三家分晉,七大強國的正式出現,標誌著國家間的征伐吞併正式開始了。不用不好意思,不用講什麼師出有名,不用假裝給滅的國復個小國(一個村那麼大)。實力就是你的背書,你實力夠,就勇敢的去吞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