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所有80後的記憶裡,都有一隻叫“盼盼”的大熊貓。
作為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吉祥物,這隻可愛的熊貓被製作成了一尊高10米、重204噸、用70多塊漢白玉和大理石製成的雕塑。
2005年,因地鐵10號線的修建,盼盼被迫“搬家”,因此而成的“熊貓環島“地名也被取消。一段歷史記憶成為了過去式。
亞運後的北京城沒有停下腳步,當初跟盼盼一樣,因亞運會而成,又在此後經歷了興衰起伏的,還有北四環的亞運村地區。
亞運村記憶
在北京人的記憶中,亞運村是巨賈名流、文化名人、金融精英的聚集地,是老牌的富人居住區。
現在,一經提起,還在耳邊迴盪的那首激昂歌曲——《亞洲雄風》,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宣傳曲,因為膾炙人口而風靡全國。
那屆亞運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承辦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當時需要建設大量的場館和運動員村,由於國家財力有限,有近6個億的資金缺口,全國人民為此還掀起了一波踴躍的捐款熱潮。
也是在這屆亞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第一次主場作戰,一舉拿下了183枚金牌,鞏固了亞洲體育霸主的地位。
因為這段特殊的歷史記憶,90年代的北京亞運會更像是一個“精神”符號,印刻在了全國人民的心裡。
當時的運動員村——亞運村,也被作為地名印刻在了北京的城市版圖上。
房價風向標
亞運村屬於朝陽區大屯鄉,當時還是一片荒蕪的小村落。為了建設亞運村,政府拆遷了大屯鄉的一部分,建起了16幢運動員公寓和五洲大酒店在內的亞運村。
之前,我們的文章裡提到過,昔日豪宅淪為老破小 京城老牌富人區「芳」華不再,90年代,全北京城只有一個商品房樓盤——方莊,房價在2000/㎡左右,只有名流和大款才買得起,普通人還住著單位宿舍。
而當時的亞運村匯園公寓,因為擁有涉外資格,可以外銷賣給外國人,房價比方莊還貴,約在人民幣5600元/㎡。
除了外國人,聞訊而來的第一批人還有文藝界名人。
他們看重的是亞運村身份的象徵,“拿大哥大,開汽車,住亞運村“順口溜的風靡,讓亞運村不僅成為了當時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高檔住宅區,更是房價的風向標。
劉歡是文藝界在亞運村最早的買房人之一。據媒體報道,當時他拿的是內部價,1200元。後來毛阿敏、劉曉慶等人也相繼在這裡買房。
名人入住帶來的圈子效應進一步推動了亞運村的發展。“北京第一個富人區”、“中央生活區”成了那裡的代名詞。
迎來“第二春”
隨著亞運村的商品房越來越多,多個豪宅、別墅專案陸續在那裡落成。也因擁有奧體中心、五洲大酒店、北辰購物中心等高階的現代化公共建築,成為了北京著名的商業圈。
亞運村,興於亞運會,盛於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讓亞運村地區再次升溫,成為了熱點地區。
當時,受奧運會推動,四面環繞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全域都處在奧運場館周邊的亞運村,和奧運村一起發展成為了集居住、生活、奧運功能區於一身的成熟區域,被大家合稱為“亞奧版塊”。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區域內目前都是建成年代較久的二手房,而且多為筒子樓,比較破舊,房價很高。
如今,亞奧板塊內上世紀90年代建的普通二手房掛牌價已經普遍超7萬元單價。
2000年代建成的二手房每平掛牌價也普遍高至八九萬,而且已連續多年沒有新樓盤面世了。
而亞運村曾經“富人區”的名號,其實不僅僅來自房價和地段。在這些衡量標準之外,還有一個獨特的判斷維度:名人。
名人鄰居,是某種非富即貴的身份和氣質象徵。
生活在亞運村的人,總是能聽到些明星鄰居的邊角料。比如張國立就住在某棟樓上,周迅小小的個子,看起來比電視上還要年輕。
流量出走 情感迴歸
曾經刻在人們心中亞運村“富人區”的社會標籤,如今已經塵封在了80後的時代記憶裡。
隨著這裡房子的老化,內外銷商品房差別的取消,以及大量中小公司的進駐,亞運村越來越不能滿足富人對居住安全和私密性的要求。他們相繼逃離了這裡,開啟新一輪尋覓豪宅之旅。
媒體人小王就是名人撤離亞運村的見證者之一。
他是2010年搬到亞運村的,當時這裡二手房房價在2萬左右,他選了一套180平的複式,
巧合的是,小王買下的這套房子,前房主正是劉歡。不過,劉歡只是把那套房子當作工作室,房間裡到處都有用來存放CD、卡帶的格子。
富人們的相繼“出走”,並沒有阻擋亞運村房價的持續攀升,倒是讓這裡變得更接地氣了。
後來搬來的人,大多都是北京拆遷戶或者是職工單位分房,身上有老北京人的熱情和仗義,喜歡早起打拳,傍晚散步遛狗,很是愜意。
雖然亞運村明星雲集的黃金時代已然過去,但是現在居住在這裡的人,生活瑣碎而溫暖,也成為了北京城裡更有人情味兒的一方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