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細細揣摩三國曆史,評價當時的魏、蜀、吳三方統帥,我們會發現,論謀略與胸襟以及知名度,孫權都遠遠不如曹操、劉備,但奇怪的是,在辛棄疾詩詞中,他卻多次提到孫權(仲謀),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孫權,其政權所在地與所轄地域基本都與南宋政權相仿,辛棄疾太希望當朝皇帝能像孫權一樣激揚振奮、富國強兵、爭雄當世。
但不幸的是,他趕上的皇帝,無論是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偏偏都是一心苟安於江南的皇帝,這讓辛棄疾很無奈。
本文我們就來讀一首與孫權相關的稼軒詞,也是一首“課本詞”(選入中學課本),就是這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主張北伐的韓侂冑當政,於是啟用主戰派人士,已經64歲,被投閒置散多年的辛棄疾被任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次年,辛棄疾晉見宋寧宗,認為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被加為寶謨閣待制、提舉佑神觀,並奉朝請。不久之後,他又出知鎮江府並獲賜金帶,當時的鎮江是南宋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鎮江有北固亭(亦稱北固樓),辛棄疾常常登臨,撫今追昔,感慨無盡,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全詞三問三答:
第一問:何處望神州?第一答:滿眼風光北固樓。北固樓矗立在長江之北,登樓所見,遠處的江北,就是金兵佔領的淪陷區,詞人登高遠望,懷望自己的家國山河,覺得面目全非,山河改異。何處望神州,劈頭一問,言外之意,就是現在神州(中原)大地已經非我所有了,所以,滿眼的風光,也只剩下一座北固樓和近處的風景罷了。
第二問:千古興亡多少事?第二答: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鎮江,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此,在這樣的情景之下,詞人不禁生起了千古興亡之感,近處的景物,滿目所見,不過是樓下滾滾東流的長江水,因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那些英雄人物,那些瀰漫著的歷史煙雲,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這裡的“悠悠”,既指時間的久遠,也指詞人思緒之綿長。“不盡長江滾滾流”,基本借用杜甫《登高》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時代蒼涼,逝者如斯,詞人此時心中激盪的,是不盡的愁思和無盡的感慨!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這實際上是後面第三問答案的補充交代,說的是孫權的英雄事蹟。孫權十九歲即開始繼承父兄之志,統治江東,西征黃祖,北拒曹操,最終雄據東南一方,赤壁之戰大破曹兵時,孫權只有27歲,所以說,孫權是真正的“少年”英雄,是在少年時就“坐斷東南”的少年豪傑。如上所述,孫權的不斷征戰和吳國的不斷壯大,所形成的山河狀態,與當下的南宋政權異常相似,所以詞人借古喻今,借孫權“起興”。
第三問: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三答: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承接上面兩句,像孫權這樣“年少萬兜鍪”,並且能“坐斷東南”,成就一番霸業的人,世界上能與之為敵的人有誰呢,只有曹操和劉備。“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史書有載,《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歷》曰:
“……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意思是說: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吳軍乘著戰船,軍容肅整,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豚犬耳!”一世英雄曹操,對當世敢於和自己抗衡的強者孫權,他投以敬佩的目光,對於那種不戰而降的人(劉景升的兒子劉琮),則斥為任人宰割的豬狗。
辛棄疾為什麼特意引用這個典故呢,當然是因為它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當下南宋的時局,有兩派勢力,背後站著兩種人,一種人主戰,一種人主和。詞人當然不好明言時事,於是,他借用曹操的評價來評點當下這兩種人,實際上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用語極妙,妙就妙在雖然不曾道破,卻能不言而喻,因為曹操這一段話非常有名,詞人只說了前面一句讚語,人們卻很容易聯想到後面一句罵語,潛臺詞顯而易見:當朝那些主持和議的人,簡直就是劉景升兒子一樣的“豚犬”啊!
吳則虞《辛棄疾詞選集》評價這首詞:“全篇借古喻今,緣景即情,屢問屢答,而局勢開闢。”實際上,這首詞的寫作特點就在於通篇三問三答,並且互相呼應,全詞結構緊湊,基調悲壯蒼涼,節奏明快,懷古傷今卻又氣魄闊大,情調樂觀昂揚卻又悲鬱蘊藉。
這首詞可以與作者同期所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同看,二者都算得上千古絕唱!讀完這些詞,我們就會明白陳廷焯對蘇軾和辛棄疾的比較是多麼合適:“東坡詞,極名士之雅,稼軒詞,極英雄之氣。千古並稱,而稼軒更勝。”
(【愛唐宋詞】之78,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