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軍空襲珍珠港,美軍損失慘重,士氣低沉,此時急需要一次勝仗來提升士氣,打擊日本囂張氣焰······
開啟百度APP看高畫質圖片
珍珠港事件,美軍損失慘重
杜立特空襲
說起杜立特,他絕對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杜立特從小就迷戀飛行,曾自制了一架飛機,並駕駛它成功飛上藍天。1917年,他加入美國陸軍航空隊,很快就以驚人的飛行技巧被評為美軍最出色的飛行員。此外,他還拿到了加利福尼亞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學博士學位。憑藉聰明的頭腦和紮實的理論功底,他潛心研究飛行技術,將飛機的效能發揮到了極致。美軍讓杜立特負責空襲日本的行動,可以說是找對了人。
杜立特
杜立特迅速分析了一下情況,馬上就明白,行動成功的關鍵在於陸軍航空兵部隊。轟炸機飛行員必須在短時間內學會在航母甲板上起飛,此外,工程師還需要對參加行動的陸軍轟炸機進行全面改造。
首先,杜立特開始挑選用於空襲的轟炸機。這需要考慮很多問題,比如,轟炸機的尺寸要合適,翼展不能比"大黃蜂號"的飛行甲板寬;轟炸機的起飛距離不能太長,否則滑行到甲板盡頭還飛不起來;轟炸機的總重量不能太重,因為越重越不容易起飛;為完成轟炸任務,轟炸機必須攜帶足夠的炸彈;完成任務後,飛機要長途跋涉尋找陸地機場降落,燃油必須帶足。最終,經過杜立特的計算,每架轟炸機必須能攜帶重900千克的炸彈在150米內起飛,然後連續飛行3200幹米。
當時,美國陸軍航空隊的主要轟炸機有B-18"波洛"、B-23"龍"、B-25"米切爾"和B-26"劫掠者。
杜立特對這幾種機型進行了分析,首先排除了B-26,因為它起飛時的最短滑行距離超過了航母甲板的長度,無法在航母上起飛;接著排除了B-23,因為它的機翼太長,佔據了航母甲板過多的空間,而且在起飛時有可能撞上艦島;不久,B-18也因為過於陳舊、載重量不足、速度慢且航程短等原因被淘汰了。
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B-25了。B-25"米切爾"轟炸機由北美航空公司於1938年設計製造,裝備有1門機炮和3挺機槍,最大載彈量1.8噸,最大起飛重量16噸,綜合性能良好,出勤率高且用途廣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中型轟炸機之一。
美軍B-25轟炸機
從尺寸上來看,B-25沒啥問題,它的翼展是20.6米,而"大黃蜂號"飛行甲板寬度是26.3米,肯定放得下;從起飛距離上看,B-25是中型轟炸機,裝備了兩臺"萊特"R-2600活塞式螺旋槳發動機,動力強勁,起飛距離不到100米,而"大黃蜂號"的飛行甲板全長228米,綽綽有餘。而且,航母本身可以以30~40節(1節=1.852幹米每小時)的速度逆風航行,B-25在起飛時可以獲得額外的升力,起飛距離還能進一步縮短。
基本條件滿足了,接下來就要解決載重這個關鍵問題了。
首先需要保證的是燃油的攜帶量。
B-25可以從航母上起飛,但由於它的重量比艦載轟炸機的重量大得多,降落時很難減速。而且,B-25沒有用於勾住甲板攔阻索的尾鉤,根本不可能在航母上降落。換句話說,B-25一旦從航母上起飛,就得和航母說"拜拜”在計劃中,杜立特把B-25的降落地點選在了中國。這樣,B-25的航程就要增加1000多幹米,需要攜帶額外的燃油。經過緊張的改造,工程師在每架B-25上加裝了3個副油箱,分別是彈艙裡的225加侖(1加侖≈3.8升)橡皮油箱、彈艙上方的160加侖橡皮油箱和機腹炮塔內的110加侖金屬副油箱。透過以上改裝,B-25攜帶的燃油總量從原先的646加侖增加到了1141加侖。
但杜立特一算,燃油還是不夠。最後,每架飛機尾部的無線電員座艙被塞進了幾個行動式金屬油桶,合計容量大約為110加侖。和副油箱不同,這些油桶並沒有連線到飛機的輸油管道,機組乘員必須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將燃油手動加註到油箱裡。就這樣,每架B-25的燃油總量從646加侖被硬生生地提升到了1251加侖,幾乎翻了一倍。燃油總量增加後,飛機的航程符合任務要求了。可增加的燃油帶來了大約7600千克的額外負重,必須將B-25身上一切不必要的部件拆除,以減輕飛機重量
為此,工程師拆掉了B一25尾部炮塔的雙管7mm機槍。
在這次轟炸任務中,沒有與日軍飛機戰鬥的計劃,所以機槍是不必要的,而且B25的尾機槍效能不可靠,經常卡殼。拆除機槍後,工程師在原處插上兩根塗成黑色的木棍,偽裝成機槍槍管。這種“稻草人”機槍在實戰中還頗有效果,日軍飛行員遠遠看去,難辨真假,不敢輕易從B-25後方發動攻擊。
然後,這些B一25轟炸機上的諾頓瞄準器都被拆掉了。諾頓瞄準號由模擬計算機系統、精密水平儀和陀螺儀組成,能夠根據當前飛機的高度和飛行速度精確計算出投彈位置。設定好目標後,投彈手會讓諾頓瞄準器接管飛機的自動駕駛儀,快速計算出航路,在最準確的位置投下炸彈。在使用諾頓瞄準器的情況下,理論上投彈手可以從約7000 米的高空將炸彈投到地面上半徑30米的圓周內。由於諾頓瞄準器在當時還屬於尖端科技,美軍考慮到此次任務非常危險,很可能會有飛機落入日軍手中,因此,諾頓瞄準器必須拆除,換裝上精度較差的老式瞄準器。
最後,轟炸機上的無線電收發器也被拆掉了。為了隱匿行跡,轟炸機在行動中需要全程保持無線電靜默,因此無線電收發器派不上用場。此外,工程師還對B-25進行了一些其他改裝,例如在頂部機槍周圍加裝通風鋼板,在其中2架轟炸機上安裝小型照相機和攝像機拍攝轟炸效果,改動滅火裝置的位置,方便滅火等。
在轟炸機攜帶的炸彈上,杜立特也進行了精心準備。他要求工程師對炸彈艙的炸彈掛鉤進行改進,使已經加裝了副油箱的狹小空間能夠安放4枚特製的225千克炸彈,其中3枚為高爆炸彈,1枚為子母燃燒彈。這種子母燃燒彈內部裝填了上百枚捆綁在一起的長條狀燃燒彈,投出機艙後會分散落下,造成大面積的殺傷。B-25攜帶的炸彈並不多,不過這些炸彈足夠完成任務了一這次行動的目標不是炸平東京,而是證明美國有能力轟炸日本本土,提振低落的美軍士氣。
訓練機組成員
杜立特挑選了24架B-25轟炸機,將這些飛機運到位於明尼蘇達州的改裝中心進行改裝。接著,杜立特從美軍第17中型轟炸機大隊中徵募志願者,組成了24個機組。這些航空兵駕駛B-25的經驗最為豐富,但為了保密,他們僅被告知有可能去參加-項極為危險的秘密任務,其他情況一無所知。
24架飛機的機組乘員全部徵募完畢後,轟炸機也基本被改裝好了。從1942 年3月1日開始,飛行員陸續駕駛改裝好的24架B-25飛往佛羅里達州的埃格林機場(現在的美軍埃格林空軍基地)接受為期3周的高強度訓練。
在埃格林機場,村立特在跑道上畫上航母甲板圖,讓飛行員們駕駛B-25 模擬從航母上起飛,並針對性地進行了低海拔飛行、夜航、低空投彈甚至是超低空飛行訓練,讓飛行員掌握接近特技飛行的飛行技術。
杜立特對轟炸機飛行員的訓練特別嚴格,要求他們必須掌握短距離起飛技術,能夠在飛機全負荷(滿載炸彈和燃油)的情況下,在150米內以80幹米每小時的速度飛離地面。此外,飛行員還必須精通飛機上的一切職責,除飛行員以外的其他人在精通自身工作的情況下,必須有能力承擔更多的工作,例如導航員也需要學習投彈技術。在這3周裡,基地一直被雨霧籠罩,好幾次訓練都被迫中止,所有人咬著牙克服困難,最終達成了杜立特的訓練目標。在這24 個機組中,杜立特挑選了最優秀的16個機組來執行轟炸任務。
按照計劃,航母將會把B-25送到距離日本本土750千米的地方,然後B-25從航母上起飛,襲擊日本的東京、橫濱、神戶、名古屋。在撤退航線方面,一開始杜立特計劃飛往蘇聯海參崴,依據《租借法案》將B-25暫時移交給蘇聯,機組乘員返回美國。為此,美國派專員前往蘇聯密談,卻沒能與蘇聯達成共識。最後杜立特決定,轟炸結束後,所有幸存的B-25沿著日本南部海岸向西南飛往中國東部,在中國境內尋找機場降落,併為此特意聯絡了當時的國民政府。
杜立特心思縝密,在行動計劃中對許多意外情況和行動細節做出了詳細安排。例如,B-25有可能誤入中國的日軍佔領區,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飛機必須飛行到燃料用盡,機組乘員在跳傘離機後讓飛機撞毀在地面。為了不給日軍留下任何追蹤"大黃蜂號"的線索,飛機上備用油桶在用完後不能馬上扔掉,而是要把油桶積存起來,在海洋上空合適的位置一次性扔掉,而且要在油桶上打孔,讓油桶儘快沉入海中。
"大黃蜂"號,出發!
1942年4月1日,16架經過改造的B-25在舊金山被運上"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它們按實際起飛順序排列在甲板上。轟炸機排得越靠前,留給飛行員的起飛甲板長度就越短,起飛難度越大。所以,前面幾架轟炸機由隊伍中經驗最豐富的飛行員駕駛,隊長杜立特的一號機排在最前面,留給他的起飛甲板長度只有142米。
大黃蜂號航母
4月2日上午,"大黃蜂號"帶領美軍第18機動艦隊駛離舊金山。直到這時,所有機組乘員才被告知此次任務的內容——轟炸日本本土!數天後,以“企業號"航母為核心的美軍第16機動艦隊,在夏威夷以北海域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美國海軍為實施這次轟炸任務,共抽調了2艘航母、4艘巡洋艦、8 艘驅逐艦及2艘油船,組成第16特混艦隊,其中"大黃蜂號"負責攜帶B-25 轟炸機,“企業號"攜帶艦載戰鬥機,為航母和隨航的巡洋艦、驅逐艦、油船提供空中掩護。
4月17日下午,距離預定的轟炸機起飛地點只剩下24小時的航程,航母上的地勤人員開始對B-25進行最後的檢查。在全體作戰人員合影留念時,杜立特將5枚"友好獎章"綁在了5枚炸彈的尾翼上,炸彈上還寫著"我們不想燃燒世界,只想燃燒東京"。這些獎章是戰爭爆發前日本政府授予美軍官兵的,杜立特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讓這些虛偽的獎章滾回老家。
4月18日上午7點38分,特混艦隊距離日本本土還有1200千米。就在此時,正在該海域遊弋的日軍小型巡邏船"日東丸"發現了美軍艦隊,並立即向日本本士傳送了無線電警報。這個警報同時也被美軍艦隊的無線電接收到,杜立特意識到他們的行蹤已經暴露了。幾分鐘後,美軍前衛巡洋艦"納什維爾號"輕鬆擊沉了"日東丸”號,可這艘巡邏船已經完成了它的任務。
杜立特和"大黃蜂號"的艦長米切爾上校經過緊急討論,決定艦隊停止前進,B-25立即升空。因為此時日軍很有可能已經前來攔截了,讓航母繼續前進是非常危險的。不過,此時起飛比原計劃提前了10小時,意味著B-25將多飛450幹米。在完成轟炸任務後,飛機有可能飛不到中國就耗盡所有燃油。杜立特向全體機組乘員宣佈了這一決定。他表示,這次行動完全是自願的,誰不想去可以提出來,由候補機組頂班。所有人都知組頂班。所有人都知道提前起飛意味著什麼,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甚至候補機組裡有人願意出500美元來換取正選名額,結果沒人和他換。要知道五百美元在當時可是一大筆錢,大約相當於現在10萬人民幣。
與此同時,航母上的地勤人員正在給B-25加油,補充因為揮發而減少的油量,同時他們拼命晃動機翼,以便晃碎油箱裡的氣泡,儘可能給油箱多加一點兒油。因為他們知道,增加了450 幹米的航程後,B-25的燃料更加緊張了,現在哪帕多加一滴都是好的。
很快,16架B-25都做好了起飛準備,航母在洶湧的海浪中以30節的航速逆風航行,在甲板表面創造了50節的逆風風速。最前面的杜立特起飛的滑行距離只有142米,雖然這些飛行員在陸地機場上能讓B-25在150米內輕鬆起飛,但在條件惡劣的海上,誰也沒辦法保證一定不失誤。杜立特緊緊握了一下艦長米切爾上校的手,然後對所有人喊道∶"夥計們,就這麼著,一起出發吧!"杜立特將油門加到最大,飛機搖搖擺擺地朝強風衝去,沉重的機身在甲板盡頭緩緩抬起。
他成功了!杜立特的一號機呼嘯著衝上藍天,朝日本本土飛去。每一架飛機離艦升空時,甲板上都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16架B-25在1 小時內全部成功起飛,第16架B-25原本只是隨同機隊進行觀測和拍攝的,但杜立特臨時決定將16架B-25全部用於轟炸。這對美軍來說是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陸基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並執行轟炸任務。
杜立特成功起飛
空襲史上的寄跡
第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上起飛的同時,日本東京正在按預定計劃舉行防空演習。這是一次例行的演習,在過去幾個月裡已進行過很多次防空演習了。人們對此習以為常。
經過4個多小時的低空飛行,杜立特他們終於在中午時分看到了日本海岸。令人意外的是,他們並未遭到日軍戰鬥機攔截。
12點15分,杜立特到達東京目標上空並扔下燃燒彈,下面的建築物立即燃起熊熊大火。首批炸彈落下20分鐘後,東京的防空警報才尖叫起來。直到這時,東京防空部隊才進入緊張的防禦狀態。由於風力很強,後續的美軍轟炸機基本上都偏離了預定航線,有的飛到了城南,有的飛到了城北,各自從不同方向折向自己的目標。這種臨時出現的混亂反而幫了他們的忙,日本人弄不清美軍飛機究竟來自何方,無法組織協調一致的防禦。所以在美軍襲擊東京的一個多小時裡,東京防空部隊一直在胡亂朝天上射擊,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在其他幾座城市,轟炸機群遭到的反擊更是微乎其微。由於日本輿論一再宣稱日本本土絕不會遭到襲擊,日本民眾根本沒想到美軍轟炸機會出現在自己的頭頂。在橫濱,當美軍轟炸機沿海岸低空飛行時,一些不明所以的民眾甚至還高興地向轟炸機揮手。在名古屋,當美軍轟炸機飛臨時,人們還在興致勃勃地觀看球賽。在神戶,人們正像往常一樣在街上悠閒地散步,防空警報響起後,許多人還以為是在進行演習。
在整個空襲過程中,美軍共炸死50 人,炸傷252人,毀壞了90座建築物,其中包括造船廠、飛機制造廠、煉油廠、鍊鋼廠、化工廠、油庫、兵營、軍火庫等重要目標。日本防空部隊的唯一戰果是使一架B-25受了輕傷——機身被高射機槍打出了幾個小孔。
杜立特空襲
從戰略上說,此次轟炸取得了圓滿成功。它沉重打擊了日軍計程車氣,使日本上下的自信開始瓦解,並迫使日軍放慢海外的進攻速度,抽出兵力以加強本土防衛。另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使日本海軍立即決定進攻中途島,以杜絕今後可能再發生的對日本本土的空襲。而正是在中途島海戰中,日軍損失了4艘主力航母和300多名精英飛行員,太平洋戰場的形勢發生了重要轉折。
迫降中國
完成轟炸任務後,美軍飛行員以其高超的飛行技術擺脫了日軍戰鬥機的截擊,向中國飛去。按照杜立特的計劃,他們將在降落後就地參加對日作戰。受傷的那架B-25飛到了蘇聯的海參崴,隨後被蘇聯扣留。其餘15架B-25往中國飛行,令人慶幸的是,在飛往中國的航程中他們始終處於順風,讓他們的航速提高了25節,否則他們根本無法在燃油耗盡前抵達中國上空。可抵達中國後,他們遇到了更加嚴峻的問題。在制訂計劃時,杜立特和當時的國民政府打了招呼,由國民政府在約定的時間發射導航訊號,引導美軍轟炸機降落。可杜立特沒有及時將轟炸機提前起飛的訊息通知國民政府,早早到達中國上空的B-25根本搜尋不到導航訊號。在茫茫夜空中,剛在日本上空大展雄風的B-25就像無頭蒼蠅,只能各憑本事尋找地點降落。
漆黑的夜幕再加上糟糕的天氣,機組乘員根本找不到預定機場的方位。在燃油即將耗盡的節骨眼上,機組乘員們意識到,他們只能選擇在陸地上空棄機跳傘或是沿著海岸實施海面迫降。最終,15架飛機分別散落在中國浙江和江蘇,75名機組乘員中,有3人在飛機迫降時遇難,8人在跳傘後被日本俘虜(其中只有4人在戰後倖存)。杜立特與其餘63名機組乘員在中國軍民的幫助下,撤到了安全的大後方。沿途中國人民的熱情接待給這些美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當時物資極其匱乏的情況化
下,中國人民把最好的食物、衣服和住所提供給了他們。二戰結束後,這些獲救的機組乘員成立了專門的組織,每年都舉行集會,並邀請曾救助他們的中國人參加。
在杜立特策劃的空襲行動中,16 架B-25轟炸機襲擊了日本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雖然轟炸機群的轟炸過程堪稱完美,但由於執行轟炸的飛機只有16架,總共才投下了10多噸炸彈,轟炸效果十分有限。在之後將近兩年多的時間裡,美軍都沒有條件再次組織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直到美國製造出B-29"超級空中堡壘"遠端戰略轟炸機,美軍才具備了對日本進行實質性報復的能力。
美軍B-29轟炸機
但無可置疑,這一次成功的空襲,對提升美軍士氣,乃至影響最後太平洋戰爭的勝利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編寫不易,還請大家多多點贊,多多關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