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等多重衝擊,全球汽車市場持續低迷,產量僅為7762.2萬輛,比2019年減少15.8%。而我國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快推進,汽車產銷形勢總體保持穩定。202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22.5萬和2531.1萬輛,分別減少2%和1.9%,產銷量均佔全球的32.5%,連續12年蟬聯全球第一,為全球汽車製造業的穩定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2020年我國汽車製造業實現外貿出口546.5億美元,下降2.8%。行業外貿競爭力綜合評價得分為100.5,高於2018年的100.33和2019年的100.4,在全球貿易資訊系統(GTA)有出口實績的13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33位,較2018年和2019年的32位下降1位。在我國國民經濟行業的43個二級行業中排在第26位,在各個行業中競爭力處於中等。
2020年全球汽車製造業主要出口國別(地區)貿易競爭力對比
競爭力指標穩中有進
2020年我國汽車製造業全球市場佔有率為4.64%,較2018年和2019年分別提高0.81個和0.67個百分點。我國在全球的排位在2019年超越西班牙、2020年超越韓國和加拿大,躍居全球第5。在衡量行業在國際競爭中地位的顯示性指數方面,我國汽車製造業僅為0.31,但較2018年和2019年均提高了0.01個百分點,排位第46,較2018年和2019年分別提升3位和1位。在衡量行業內部結構性國際競爭力的貿易競爭指數方面,我國汽車製造業為-0.14,較2018年和2019年分別提高0.04個和0.01個百分點,排全球第27位。從在國內各行業出口中的佔比來看,2020年汽車製造業佔國內出口總值的2.15%,比重較2018年和2019年分別下滑0.18個和0.13個百分點,在外貿出口中的地位有所下降。2020年,我國汽車製造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小於全球,相對優勢明顯提升,出口增長率優勢指數為14.11,躍居全球第15位,較2018年和2019年分別提升32位和53位。
全球汽車產業遭受疫情嚴重衝擊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以來,汽車製造業遭遇史上最大規模的危機。2020年一季度,豐田、本田等日本8家車企暫停日本國內的汽車生產;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和福特多家北美工廠停產;德國三大汽車製造商大眾、戴姆勒、寶馬也宣佈歐洲工廠停工停產。整車車企陷入困境導致零部件企業經營惡化,歐美部分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於3月中下旬陸續停產,一季度韓國多家大型零部件製造商宣佈停產。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停工又反過來影響整車車企的生產,形成汽車產業鏈的惡性迴圈。截至4月初,全球停產的整車工廠超過150家,停產的零部件企業超過3000家。據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資料顯示,僅3月中旬至5月11日,歐盟範圍內因疫情關閉工廠造成的汽車產量損失已接近240萬輛。5月起部分企業復工,但受疫情管控措施、物流運輸受阻、零部件生產企業供貨不足等因素影響,全球汽車生產明顯放緩。2020年,美國、日本、德國、韓國和墨西哥汽車產量分別為882.2萬、806.8萬、374.3萬、350.7萬和317.7萬輛,分別減少19%、16.7%、24.4%、11.2%和20.8%,汽車製造業出口值分別下降21.09%、18.22%、14.66%、14.44%和25.11%,降幅均顯著大於我國。
儘管出口降幅明顯,但德國仍牢牢佔據汽車製造業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2020年德國汽車製造業全球市場佔有率為17.56%,較2019年提升0.32個百分點,與排位第二、第三的日本和美國的差距分別擴大了0.57個和0.88個百分點。排位第四的墨西哥全球市場佔有率為4.75%,較2019年下降0.56個百分點,對我國保持微弱的領先優勢。
全球前10大出口國除我國以外顯示性指數均在1.1以上,其中,德國較2019年提升0.04個百分點至2.24,日本、墨西哥分別下滑0.02個、0.2個百分點至2.75和2.76,美國保持1.12不變,說明我國汽車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比較優勢相對較弱。
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
2020年,雖然全球汽車市場持續低迷,但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強勁,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到324萬輛,同比增加46.62%。“十三五”期間,我國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地位,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支援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核心技術突破、新產品開發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部分車型在效能、價格等方面已經具備和燃油車競爭的能力,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可。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36.6萬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加7.5%和10.9%,產銷量連續3年超過100萬輛,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0.5萬和111.5萬輛,同比分別增加5.4%和11.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萬和25.1萬輛,同比分別增加18.5%和8.4%。
近年來,國家推出拉動內需、鼓勵支援新能源汽車發展等多重利好政策,加上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跨國車企來華投資建廠的吸引力持續增強。特斯拉2019年12月在上海正式投產,2020年就提前大規模量產,中國製造Model 3當年銷量達到13.75萬輛。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實現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量產,並對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出口。同時,相比傳統燃油汽車,我國汽車企業在純電動汽車的生產方面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國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並迅速進入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小型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7.4萬輛,摘獲年度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2020年5月,愛馳汽車生產的U5正式出口歐洲,目前已進入法國、德國、以色列、荷蘭等國家;12月,小鵬汽車首批出口到挪威的G3已經交付,目前P7已經獲得歐盟整車型式認證(WVTA),成為首款銷往歐洲的中國品牌智慧電動轎跑。以純電動乘用車為例,2020年我國出口15.8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60.4%,其中對歐洲出口佔8成以上。
核心技術仍有待提升
中國汽車廠商近年來日益重視研發能力的建設,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但自主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產業仍落後於發達國家,全產業鏈配套能力仍有待提升。《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報告(2019)》顯示,我國的自主開發能力得分為6.7,與德國的9.6、日本的9.6、美國的8.9和韓國的7.9相比仍有明顯差距。以Polestar 2(極星2)為例,該車型70%-80%的零部件由國內採購,整體裝配也在國內完成,但全車設計研發均由沃爾沃歐洲部門完成。
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與世界知名企業還有一定的差距,難以獲得生產和研發上的規模優勢,不利於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美國汽車新聞》釋出的“2020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顯示,中國上榜企業數為7家,低於日本(24家)、美國(21家)、德國(18家)和韓國(8家),上榜數量雖位居全球前列,但企業平均營收規模較低。202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百強企業整體營收1.35萬億元,增長4%,但中國躋身全球前20的企業僅2家,前50位僅5家,我國零部件行業排位第一的濰柴集團與全球第一位的德國博世集團存在近1000億元的收入差。
隨著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共享化的快速發展,汽車晶片的需求與日俱增。2019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約為465億美元,歐洲、美國和日本汽車晶片產業分別佔全球市場份額的37%、30%和25%,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僅為3%。目前國內汽車晶片還處於起步階段,90%的汽車晶片都依賴進口,其中先進感測器、車載網路、三電系統、底盤電控、高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晶片基本全部為國外壟斷。2020年,全球汽車晶片供應出現短缺,對國內車企的正常生產造成了實質的影響,部分車企甚至被迫停產。
盈利壓力依然嚴峻
我國汽車產銷規模雖大,但在出口規模、附加值和市場佈局等方面與歐美日等汽車貿易強國仍存在較大差距。2012年我國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100萬輛,2019年出口量達到創記錄的124.6萬輛,2020年回落至108.1萬輛,僅佔國內產量的4.3%,而德國這一比例高達75%。且中國品牌整車出口車型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與國外品牌相比,出口單價和利潤率較低。2020年我國汽車出口均價僅為每輛1.45萬美元,進口均價高達每輛5.01萬美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主要貨幣超發、全球原材料需求恢復預期等因素持續拉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汽車生產上游的金屬、橡膠、塑膠等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觸及或接近歷史高位。以輪胎為例,截至2021年9月1日,固特異、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輪胎行業巨頭年內累計漲價幅度已經接近30%。原材料價格明顯上漲,加之運價上漲、集裝箱週轉不暢等增加物流成本,企業生產經營壓力不斷增加,我國汽車製造業盈利能力不足的短板將進一步凸顯。
文/陳家驥 李垚 王琳 凌微子
林佳珣 高聖淦 粟端
文章來源於《中國海關》雜誌2021年12月
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海關雜誌”以及作者。
審校:高揚
出品:中國海關傳媒中心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秀米投稿賬號同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