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陝北的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三個主力師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三個師由於分工不同,所以在後來的發展也不一樣。
其中115師是由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及陝南紅七十四師合編而成的,全師共15000餘人,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政治部羅榮桓在1955年均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344旅旅長徐海東和政委黃克誠被授予大將軍銜。下轄的5個團的首任團長楊得志、李天佑、楊成武被授予上將軍銜,張紹東叛逃,陳錦繡戰死。5個團15個營的首任營長在後來的發展也不盡相同。
1、343旅685團
685團的首任團長是楊得志,紅軍時期曾擔任過紅2師師長,抗戰時期擔任685團首任團長,後來又相繼擔任旅長、縱隊司令、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兵團司令的職務。新中國成立後,楊得志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又相繼擔任過濟南軍區、武漢軍區、昆明軍區的司令員,對越自衛反擊戰後接替鄧公擔任總參謀長。1955年楊得志被授予上將軍銜。
一營長劉德明,陝西禮泉人,早年曾在西北軍二十六路軍當兵,1931年參加了寧都起義,兩年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後來的兩萬五千里長徵。1937年紅軍改編時,劉德明被任命為685團一營營長。抗戰時期,劉德明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等戰鬥。1942年2月劉德明率部在與日軍作戰時壯烈犧牲,年僅32歲。
二營長曾國華,廣東五華人,早年在粵軍當兵,1931年在與紅軍作戰時被俘轉而加入紅軍,紅軍時期曾擔任過東渡黃河的突擊隊隊長。1937年紅軍改編時被任命為685團二營營長,之後又擔任過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5支隊支隊長、115師教導第2旅旅長,山東濱海軍區第6團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第3縱隊第7旅旅長、第7師師長、縱隊副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空軍第3軍軍長,東北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曾國華被授予中將軍銜,1978年病逝,終年68歲。
三營長梁興初,江西吉安人,打鐵匠出身,1930年參加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和兩萬五千里長徵。1937年紅軍改編時被任命為685團三營營長,之後又擔任過115師教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到東北,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十縱司令員,指揮了著名的黑山阻擊戰。抗美援朝戰爭時擔任“萬歲軍”38軍的軍長,回國後擔任過海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梁興初被授予中將軍銜,1985年逝世,享年73歲。
2、686團
686團的首任團長是李天佑,紅軍時期擔任過紅5師和紅4師的師長,抗戰爆發後擔任686團的首任團長,曾短暫的代理過343旅的旅長,之後便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4年回國。解放戰爭時期李天佑到東北作戰,攻打天津時李天佑擔任西線指揮員,指揮38和39兩個軍攻打天津,戰後擔任13兵團副司令。新中國成立後,李天佑擔任過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70年在北京病逝,終年56歲。
一營長張仁初,湖北黃安人,紅軍時期長期在紅四方面軍作戰,1935年6月調到紅一方面軍任職。抗戰爆發後,張仁初被任命為686團一營營長,之後又擔任過686團團長、教導第2旅副旅長、特務團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張仁初在華東野戰軍作戰,擔任過華野第8縱隊司令員,第26軍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率部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擔任過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張仁初被授予中將軍銜,1969年逝世,終年60歲。
二營長楊尚儒,福建連城人,1930年參加紅軍,紅軍時期擔任過紅四師第11團團長,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686團二營營長,之後又擔任過晉西遊擊大隊大隊長,晉西支隊第二團團長、代理支隊長,一一五師教導第四旅副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到東北作戰,擔任過縱隊後勤部部長、東野一縱參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任空軍後勤部政治委員,1955年楊尚儒被授予少將軍銜,1986年病逝,享年83歲。
三營長鄧克明,湖北安化人,1930年參加紅軍,曾建立了“模範紅5連”,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686團三營營長,之後擔任過補充團團長、教導第4旅旅長兼湖西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鄧克明到東北地區作戰,曾擔任吉東軍分割槽司令員、獨6師師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鄧克明先後擔任過江西省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鄧克明被授予少將軍銜,198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3、687團
687團的首任團長是張紹東,紅軍時期曾擔任過紅十五軍團75師和73師的師長,是徐海東的愛將,抗戰爆發後,張紹東被任命為687團首任團長,可是在1938年張紹東卻叛逃投靠了國民黨,最終的下落也不得而知。
一營長郝世英,陝西洛南人,1949年2月在解放商南的戰鬥中英勇犧牲,時年34歲。
二營長顏東山,湖北大悟人,1929年參加紅軍,土地革命時期曾擔任過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務,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687團二營營長,之後又相繼擔任了冀魯豫軍區新二旅副參謀長,第五(魯西南)軍分割槽副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顏東山擔任江漢軍區洪山軍分割槽司令員,軍區獨立旅政治委員,洪山軍分割槽副政治委員,湖北軍區孝感軍分割槽副政治委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顏東山擔任過炮兵第二十師政治委員,北京軍區炮兵副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顏東山被授予少將軍銜,1991年逝世,享年82歲。
三營長汪家道,安徽霍邱人,1930年參加紅軍,隨紅25軍參加了長征。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687團三營營長,之後又擔任過115師教導第七旅十九團團長,冀魯豫軍區十一縱隊三十一旅旅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二野49師師長。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汪家道被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在瀋陽逝世,終年76歲。
4、688團
688團的首任團長是陳錦繡,河南固始人,紅軍時期擔任過紅十五軍團73師和75師的師長,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688團的首任團長,1938年在與日作戰時壯烈犧牲,年僅27歲。
一營長劉國清,1938年1月22日在溫塘地區和日寇作戰時壯烈犧牲;
二營長王德榮,1941年9月份叛變投敵;
三營長徐體山,安徽霍邱人,1931年參加紅軍,土地革命時期曾在紅25軍任職,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688團三營營長,之後又擔任過六八八團副營長,旅教導隊隊長,冀魯豫支隊三大隊營長,新四軍第三師九旅二十五團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華野第十三縱隊39師師長、31軍92師師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徐體山擔任過軍參謀長、閩北指揮部司令員等職。1955年徐體山被授予少將軍銜,1968年在閩北逝世,享年54歲。
5、獨立團
獨立團首任團長是楊成武,紅軍時期擔任過紅1師師長兼政委,抗戰時期擔任115師獨立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楊成武先後擔任華北軍區第三兵團司令員、第二十兵團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相繼擔任了京津衛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防空軍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1995年楊成武被授予上將軍銜。
一營長曾保堂,江西信豐人,1930年加入紅軍,土地革命時期長期在中央紅軍任職,擔任過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務。抗戰爆發後擔任115師獨立團一營營長,後來跟隨聶榮臻去了晉察冀地區作戰。解放戰爭時期,曾保堂仍在晉察冀地區作戰,擔任過第四縱隊十旅副旅長、第十二旅旅長,第十九兵團六十四軍一九二師師長等職。從朝鮮回國後擔任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曾保堂被授予少將軍銜,1989年逝世,享年78歲。
二營長季光順,籍貫不詳,紅軍時期就在楊成武麾下任職,曾參加了湘江戰鬥、瀘定橋戰鬥、婁山關戰鬥等戰鬥。抗戰爆發後擔任115師獨立團二營營長,1940年8月,季光順在一次與日作戰中壯烈犧牲。
三營長黃壽發,福建連城人,1929年加入了赤衛隊,次年加入紅軍,曾經擔任過紅一軍團紅1師團長、紅1師參謀長。抗戰爆發後被任命為115師獨立團三營營長,後來還擔任過八路軍第一獨立師參謀長、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割槽司令員等系列職務。
黃壽發雖然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文化程度較低,長期以來又形成了霸道的作風,1947年因個人感情問題殘忍的殺害了自己懷有身孕的妻子,1948年黃壽發被判處死刑,隨即執行槍決。
小結:
115師最初的15位營長,在後來的發展也各不相同,15位營長中有三人被授予中將軍銜(曾國華、梁興初、張仁初),6人被授予少將軍銜(楊尚儒、鄧克明、顏東山、汪家道、徐體山、曾保堂),4人在戰鬥中犧牲(劉德明、郝世英、劉國清、季光順),一人叛變(王德榮)一人因個人問題被槍決(黃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