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梧桐葉落,天下皆秋”。這個句子,讓梧桐成為秋的先知。而上小學時,校園裡滿是泡桐,那時候,看到泡桐,就認為此既是傳說中能引來鳳凰的梧桐。
長大了,讀到“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梧桐的葉子,再一次飄蕩在我的心裡。句子確實很美,“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我總是看著窗外的泡桐,總思度而無解:古人為何把如此枝粗葉老,甚至其汁液,散發著一種臭臭的味道的梧桐,卻寄予如此之曼妙的詩情畫意呢?
仲秋午後,帶孩子在公園裡玩。無意間,見到兩位老人,在撿拾著黃豆大的植物種子,問了才明白,這是梧桐的種子,俗語叫青桐。再抬頭看看葉子和果實,和我記憶裡的泡桐,相差甚遠。
“嗨,現在都沒有人吃這個了,在饑荒年代,都拿這當零食哩”,那老人告訴我,這籽就叫青桐籽。我撿了一葉片,如勺子狀,邊沿結著三四粒種子,用牙嗑,硬殼裡,果仁如米粒大小,嚼了一下,有一點油油的,葵花籽一樣的味道。
我好奇地搜了一下“青桐”,竟然如此描述: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葉缺如花,妍雅華淨……選自《花鏡》。
我撫摸著青皮的樹幹,挺拔且修美,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古詩詞裡的梧桐了,很是欣喜,古人詩詞誠不欺人也。
記得前日還給孩子講虞世南的《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這個“疏桐”,讓我的腦海裡一直閃現“稀疏的泡桐葉子”的意象:杆粗且黑且老,枝葉稀疏。這怎麼能品味到美感呢,難道虞世南的審美有問題?如今,看到青銅,也就是真正的梧桐,那筆直挺拔,在天穹下,翠葉清疏而爽朗,我開始想象著一隻蟬,汲取著青青樹幹的清流。它高潔而清雅,那不就鳳凰所追求的嗎?我的心一下子就通透起來。
回想古今,以梧桐,抒發胸懷的詩詞真不少,如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蘇軾的“缺月掛疏桐”,……,非常悽美,但是最經典的還是情聖皇帝李煜的《相見歡》,更把梧桐的“愁”,拔高到了古今無人企及的高度。請欣賞: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