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 陳之佛 1953年紙本設色 85cmx 40cm 中國美術館藏
“意境”是畫家賦予作品的特殊的藝術生命,是畫家將那些花鳥草蟲。經過藝術創作,表現出不同的內涵和深意。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一藝術創作的重要環節、賦予他每一幅作品都具有蓬勃的藝術生命力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春江永暖》畫中點點桃花,紅白相間,前後相映,幾枝搖曳的綠竹,穿插其中,更顯出桃花的嬌豔。一隻色彩斑斕的花鴨,悠然自得的嬉戲在流水中.追逐著飄落的花瓣,一派生氣盎然的景象。此幅作品用獨特的藝術語言充分地表達了”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膾炙人口詩句的意境。
春意圖 王師子 1959年紙本設色 147cmx 77cm 朵雲軒藏
王師子(1885—1950),原名偉,字師梅,40歲後改名師子,江蘇省句容人,歷任上海美專、中國藝專、新華藝專教授。王師子的《春意圖》著力於對春意盎然的表現。畫中所作皆為貞祥之物,顯然是老株的白玉蘭枝幹遒勁,花開繁茂;紅豔似火的茶花枝葉舒展,迎風怒放;幾株修篁雖被遮擋,但其勁健的精神卻透過夾縫透露出來;地面上的蒲公英也已開花,在淡綠的草叢中與玉蘭、茶花爭奇,就連無生命的太湖石也作風捲雲狀。再加上立於玉蘭樹上的一隻禽鳥,使畫中花樹,湖石的風姿呈現出靈動奇秀之態,畫中題有“禽語貞吉,竹報平安”之句,把畫家良好祝願的心意與圖中景物融為一體。
《浴雁》陳之佛
1940年至1947年間陳之佛創作過大量以雁為題材的作品,如《寒汀孤雁》、《月雁》、《浴雁》、《秋江雙雁》等。這幅《浴雁》描繪了一雙大雁在塘邊棲憩的情景,一隻浴後佇立岸邊,靜穆養神,一隻正在水中滌羽嬉沐,一靜一動相互映照,盛開的芙蓉和在微風中搖曳的蘆葦與修竹處理得繁而不亂。這種幽美的境界,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白鷳秋色 盧振寰 1953年紙本設色130cmx 66cm廣州美術館藏
盧振衰(1889—1979),筆名浮山老人。廣東省障羅人。原任職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山水畫有南北二宗之說,花鳥畫亦有南北之別,五代始分。蜀地畫家黃荃。其法先行勾勒,後填色彩;江南徐熙,沒骨漬染,旨趣清淡野逸。徐體可謂南宗,黃體可謂北宗也。盧振寰的這幅《白鷳秋色》採用雙勾設色的方法完成,旨趣濃豔富麗.頗得北宗花鳥畫要旨。畫幅中間作兩隻白鷳,雄鳥傲立於石上,面向冰面眼神中流露出幾分警惕的神情;雌鳥藏匿於花叢之中,體態悠然,似乎和身邊的花草玩耍相伴。藝術家透過對這兩隻動物一張一弛、一靜一動的生動描繪,再現了大自然中秋邑的豔麗和嫵媚。
白猿圖 張善孖 1935年紙本設色136cmx55cm中國美術學院藏
張善孖畫猿也是畫壇一絕,這得力於畫家雄厚的家資與自身的勤奮。張善孖深受傳統繪畫中寫生思想的影響,每畫一物,必求時常觀摩物件,把握物件內在的精神氣質。家財的雄厚使他有能力做到這些,自己的園中便飼養有猿多隻。這幅《白猿圖》佈局頗費心思。下邊是淡淡的遠山,微有皴擦,上方是崖壁上長出的一株古松,一隻白猿俯居在松枝上,兩眼露出機敏.似乎正要躍出。白猿身體與背景中的淺色幾乎融在一起,很好地揭示了畫題”穿林嘯月遊”的意境。
豹 熊松泉 1953年紙本設色178cmx 47cm上海中國畫院藏
熊松泉(1884—1961),又名庚昌,江蘇省南京人。曾任新華藝專、蘇州美專上海分校教授。以左手作畫,擅長走獸。曾為上海畫院畫師、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猛獸在中國畫家那裡總是受到鍾愛,所以各種猛獸在畫家筆下或溫順,或兇悍,或意態自足.或神情威猛,形態各異。熊松泉的這幅《豹》圖構思新奇,一隻金錢豹箕踞在積雪未化的松幹之上,似欲撲將下去.雪中捕食的神態躍然於紙上。從佈局來看,畫中松幹自下而上,遒勁有力.金錢豹卻自上而下,兩相對比,更增加了金錢豹的鹹勢。從表現技法來看,樹、豹皆體積感很強,尤其是豹子的處理,錢斑多而不亂,隨豹子自身結構轉折而濃淡有別,明顯看出西方繪畫對畫家的影響。
長春花 王友石 1940年紙本設色136cmx 53cm 中國美術館藏
王友石(1892~1965),名道遠,號履齋,山東省招遠縣人,畢業於北京高等師範。曾任北京畫院院委,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王友石的花鳥畫多具有新時代的嶄新氣象,特別是他選擇的花卉題材已經突破傳統的藩蘺,不再僅僅是孤傲絕俗、自命清高之類的君子畫,更多選擇日常習見的各種花木,以表達朝氣蓬勃、努力向上的時代精神。《長春花》花繁枝密,葉蕊開張,沐浴著明媚的春光,它要把美麗的容貌無私奉獻給大地.奉獻給觀者,來點綴祖國的太好河山。圖中枝幹以枯筆、幹筆飛白掃去,花簇、葉片依陰陽向背各取姿態。尤其花蕊、葉梢刻畫精細,可見畫家匠心獨具,寫實功力深厚。
仿新羅山人筆意 顏伯龍 1945年紙本設色 134.5cmx34cm 私人藏
顏伯龍(1898~1954)名雲林以字行居北京。擅長工筆花卉翎毛。顏伯龍的花鳥畫取法於元代錢選、陳琳、玉淵、張中等名家。尤宗清代花鳥大家悍壽平、華晏,注重寫生構圖新穎,色彩豔而不滯明麗秀逸形象生動多姿,畫風獨具。《仿新羅山人筆意》以小寫意筆法為之清新秀麗賦色典雅表現技法豐富。惜其解放前南畫北京為生活所迫終日手不停揮氣息難得沉靜為求多售題材、賦色又須人俗,但其筆墨功夫造型能力從畫上可以看出非一般畫者所能為也。圖中直接反映了畫家廣收博取細密腴潤豔雅飄逸秀媚動人的藝術風格。
楓葉寒蟬 齊白石 20年代紙本設色 48cmx 32.3cm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的繪畫,以花鳥草蟲為大宗,且工寫兩種畫風繪於一圖,俱都造詣高深。《楓葉寒蟬》是齊白石工兼寫風格的代表作之一。畫面取楓葉一支,以大寫意手法畫出,簡括、傳神;一隻寒蟬伏於葉上,正感知著濃濃的秋意,蟬筆法工緻,呼之欲出,境界新奇而充滿詩意。寫意的樹葉與工筆的寒蟬相互對比,其格調超脫高妙,力顯神韻,洋溢著健康、有趣、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畫面構圖簡潔,流露著畫家對日常生活情景的熱愛和樸實深厚的人生體驗,透過水墨和色彩把自己真摯的情感,質樸無華地溶鑄於筆端。
芙蓉與雙鷺如此天然地相處一景,這是王震的自然造化。其中蘊含著慈悲為懷、物我一體的感悟和胸臆,也是畫家的天賦、柔性、自由取向的表白。圖中,臨溪觀望的雙鷺,冷靜沉默的石磯,朴茂華潤的花卉以及任人遐想的空白,在繁茂而簡練的筆墨和輕捷活潑的色調烘托下,演奏著一曲山間野趣的梵聲。面對著自然中的生靈,面對著造化的意境,畫家不禁心裡一念,一念而動為求心裡的一方淨土,而淨土的妙樂源於施人的隨緣,源於不貪不俗的心胸。
黃賓虹(1865—1955),名質,字樸存,亦作樸丞,別署予向、虹廬,中年更號賓虹,以號行,室名賓虹草堂。祖籍安徽省歙縣,生於浙江省金華。早年支援康、梁維新,擁護辛女革命,學習古代文化,兼習繪畫、金石。1907年始居上海。曾與宣古愚合辦宙合社,又創辦藝觀學會,參加海上題襟館,爛漫社、中國畫會、百川畫會等藝術團體,主持神州國光社、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事編審和文物考證鑑定工作以及美術編著和美術史研究,曾兼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文藝學院、暨南大學藝術系、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教授。1937年應邀赴北平審定故宮書畫,並任教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48年出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
194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1953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所長。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筆墨”與“內美”是黃賓虹藝術探索的核心內容,落實在山水和花卉上的筆墨雖方法不同,可在追求“筆墨”“內美”的交會點一一“筆墨精神”上卻是相同的。這幅圖中,畫家以洗練而清俊的筆墨把枝莖的枯勁與芙蓉的秀麗抒寫得淋漓盡致,在稍微點染的敷色中,淡與濃、疏與密、倚與直、強與弱化合成·自然的內在美”,一種內在的筆墨精神。這為歷代畫家·朝思暮想”的筆墨精神,在黃賓虹的,重新構築和充實之後,呈現出一派生機,·嘗悟筆墨精神千古不變,章法面目,刻刻翻新”。故此,這幅畫中的筆墨精神就體現了雄闊與秀逸的並存,剛健與婀娜的映襯。
陳半丁的花卉小品,每給人以美的享受。這幅海棠就向觀者展現了一種含蓄凝鍊、純樸秀勁的景色。幾抹粗壯蒼潤的枝葉是以篆隸的筆法寫出,緊接著點染了散聚有致的花朵骨苞,而這墨色相浸的效果既沉著飽滿又烘托出花葉的神采氣韻,造成了渾然一體的結果。右三行通體的書法題跋充實了畫面的力度,又形成了直與斜對比的情趣。畫家在完成了書、畫、印的工作後略加收拾,於是一幅一氣呵成的海棠小品就是這樣畫成了。由此,不難理解,陳半丁的寫意花卉造詣之高與其多年的修煉有關,既來自於厚積薄發,又發自畫家的以情作畫,以心作畫。
荷花陳半丁 1959年紙本設色I46cmx56cm北京畫院藏
陳半丁(1876—1970),名年,字靜山,靜廬,號竹環居士,浙江省紹興人。曾任國立北平藝專教授,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二屆理事。荷花是陳半丁喜愛表現的題材,既能展示他高超的筆墨駕馭能力,也寄寓著他的人格理想。這件作品畫家以深淺赭綠表現荷葉的向背,用筆揮灑自如,葉筋勾得疏密得當,以墨雙勾荷花,淡設水色,以赭墨畫水草,用筆虛實相間,意氣相連。畫家並不是單純的摹寫物象,而是在其中寄予無限的情思。
畫家於非誾長於工筆花鳥,畫風精工富麗,直追宋代院體,深受同期畫家好評。這幅《荷花》圖中荷葉肥厚,舒展大方,所以老葉雖殘,卻無衰敗之意:荷花花朵碩大,在素靜的背景襯托下清清嫋嫋,於綽約之中自有一股清冽之意。畫中題款曰:“故都荷花向以六郎莊為勝,近則諧趣園獨豐腴嬌豔,靜心齋獨清瘦皎潔。言故都花木者所宜知也,合二者寫此並記……”此畫作於1941年,時北京淪陷於日寇之手已數年,瞭解了此一背景,此畫之畫意也不用盡言了。
荷花慈菇圖 陳師曾 紙本設色89.5cmx46.5cm中央美術學院藏
陳衡恪出身學術世家,為著名詩人陳散原之子,國學宗師陳寅恪之兄。早年留學倭國,歸國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他思想開明,曾嘗試用西洋油畫顏料作寫意畫,曾把畫筆指向社會下層,作〈北京風俗》冊頁;曾衝破世俗偏見,讚賞、鼓勵初到北京的齊白石,促使其開始了“衰年變法”。但他在根本上還是一個國學功底深厚的文人畫家,詩、書、畫、印兼長。他的詩文出自家學,書法、大寫意花卉和篆刻都師事吳昌碩,山水是自學的,有意避開“四王”,上追沈周、石濤、髡殘,皆能自成一家。他還是傑出的美術理論家,在文人畫飽受非難之際,發表了《文人畫之價值》一文,有史以來第一次對文人畫的定義、特點和價值作出了明確、系統的論述。陳衡恪畫蔬果花卉常結合寫生,從吳昌碩上追陳淳、徐渭,筆下生辣強勁,有濃厚的金石氣。荷花荷葉都仔細地勾了筋脈,用筆凝重,與徐渭、八大和吳昌碩、齊白石的畫法都不一樣,這或許是他在倭國所受的博物學教育留下的痕跡吧。
紅梅 高希舜 1979年紙本設色131cmx 67.5crn家屬藏
高希舜(1896一1982),湖南省桃江人。曾任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圖中用濃重、蒼古的用筆勾勒虹梅主幹,施淡墨。濃墨反覆皴擦。以增加紅梅的老辣滄桑。其枝於孤高畫質拔,蒼老若虯龍,若隆石.若英雄起舞。花蕾清潤,或疏或密,繁花如簇。清香絕俗。中花用朱縹點出,筆意俊秀.設色潤澤、風姿獨具。畫家縱放自如勁健瀟灑的寫意手法生動地呈現給觀者。
陳師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師曾,號朽道人,江西省修水人。早年拜吳昌碩學藝,曾留學倭國,畢業於倭國高等師範學校。歸國後曾從事美術教育。他能詩文、擅書法及篆刻,在繪畫理論上有重要貢獻。著作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及《染蒼室印存》等。畫家以深淺赭墨寫梅畫石,以濃淡變化的曙紅點染梅花,紅梅的造型形式感很強,梅枝的穿插佈局都經過了仔細地推敲,用筆老辣,筆力蒼勁,濃淡相宜。梅花的點染也脫離了自然狀態下的梅花,已不是真實地寫照,而是對畫家心中之梅更超脫、更本質的詮釋。
畫眾生墨 於非誾 1925年紙本設色 74cmx 55Cm 北京畫院藏
於非誾(1889—1959),又名照,滿族,北京市人。原北京畫院畫師、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於非誾的工筆花鳥和書法受宋微宗趙佶影響較多,但在繼承古典傳統的同時他非常注重寫生。據題跋,此幅作品根據其寫生所得。圖中所繪牡丹花和蝴蝶形象刻畫細緻精微,從莖幹、枝葉到花頭的用線嚴謹講究,勁挺有力;蝴蝶、枝葉之墨與花頭之紅形成對照,富貴典雅並具有裝飾性。此作在提煉加工的基礎上未失寫生的鮮活感,畫面依然生機盎然。
菊花圖蒲華 1903年紙本設色 178cmx47cm 中國美術館藏
蒲華(1830—1911),原名成,字作英,初字竹英,號胥山野史、種竹道人,浙江省嘉興人。寓居上海,工書畫,尤擅草書,偶作山水、花卉。作為四君子之一的菊花,和梅蘭竹一樣,自古至今一直是畫家喜愛表現的題材。此圖取庭院一角,湖石上下有幾株菊花昂首挺立,疏密得當,地面雜草叢生,頗有野意。菊花以勾填法表現,菊葉以點彩法為之,風骨神韻,躍然而出。花前湖石淡墨勾勒點苔,空靈剔透,與後面菊花的繁茂形成對比,拉開空間層次,也更突出秋菊古拙豔雅的傲然之氣。
空谷劉奎齡 1959年紙本設色103cm 46cm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劉奎齡(1885~1967),字耀辰,天津市人。1905年畢業於私立敬業中學。30歲後以賣畫為業。1949年後,被聘為天津市文史館員。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這幅畫以近景為主,遠處僅以線稍加渲染勾出一點山廓,暗示出山之幽遠,並以此襯托虎之嫻靜。虎伏臥在一塊巨大山石之上。山石自左向右伸出,上邊長著一棵古松,下邊臨一溝壑,一道山溪順溝墼流瀉,景物不多卻自有幽深之意。畫家劉奎齡臨古功力深厚,筆墨語言運用十分純熟,在似不經意中顯出其高超的表現能力。圖中岩石側鋒、中鋒並用,筆幹墨澀,把岩石的堅硬質感表現得十分突出.與蒼厚的松樹一起,把虎的皮毛襯托得似緞子一樣光滑,意態安詳的虎抬頭遠望,露出山中大王的威勢。
孔雀張聿光 1959年紙本設色 137cmx 57cm 上海中國畫院藏
張聿光(1885—1968),別署冶歐齋主,浙江省山陰(今紹興)人。擅長山水、花卉、翎毛,走獸、人物。曾任上海美專校長、新華藝專副校長。張聿光是漫畫界的老前輩,在圈內很有影響,被譽為漫畫界的“祖師爺”。但他創作漫畫的時間並不很長,後來專攻國畫。他早年學畫宗法任伯年.專攻國畫之後,筆墨鬆動靈秀,仍帶有較多任伯年的影響。這幅〈孔雀》圖,便是他繪畫風格的體現。畫中孔雀設色豔麗,動態自然,鬆散的用筆恰當地表現出尾羽的蓬鬆,而扭動的曲勁把顧盼自身的孔雀靈動之氣表達得淋漓盡致。橫伸出來的花枝、孔雀立足的石塊和淡淡的遠山簡約的處理方法,使孔雀更顯神采。
陳樹人早年留學倭國學習繪畫時就參加了同盟會,邊習畫邊進行革命活動。政治上的革新願望帶動了繪畫上革新的欲求,使他最終成為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幅《嶺南春色》,在傳統佈局和筆墨的基礎上,大膽運用色彩,表現了嶺南春色的燦爛。但畫中的題詩·鷓鴣聲裡木棉紅”等句.又表達了畫家在國民革命方向轉變之後對當初紅紅火火局面的懷念。燦爛的春色也掩蓋不住畫家心中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