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地農村,有種比較“低調”的蔬菜,春季和秋季均可種植,生長期極短(秋季45天即可收穫),由於適宜低溫種植(0℃凍不壞,平均18℃最適宜),所以病蟲害較少,整個生長季節都不需要繁瑣的人工管理,因此也被當地種植戶稱之為適合懶人種植的蔬菜。
這種蔬菜名叫苔菜,長相和萵苣頗為相似,之所以說它是一種比較“低調”的蔬菜,主要還是因為這種蔬菜目前還不被大家所熟知,即便是全國範圍內,真正的種植區也是為數不多。
那麼,今天咱們就來揭開這種懶人菜的神秘面紗,來看看它到底有哪些獨特之處。
1、為啥被稱為懶人菜?
苔菜對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在低溫環境下,採取種子育苗的方式(種子撒進苗床即可,沒有複雜的技術和管理),移栽後澆一次水,成活率95%以上。
自此以後,種植戶即可高枕無憂了,小面積種植的苔菜,從嫩葉時就可以採摘葉片,用油爆香大蒜炒著吃,做法及味道和蒜香油麥菜極其相似。
等長出莖稈後,即可適時採摘,將老葉去掉,留梢部嫩葉,用手揉搓出水分,曬乾後就成了極具地方風味的苔幹葉,是煮羊肉麵條或包包子的首選,特別是寒冷的冬季,熱騰騰香噴噴,讓人吃了欲罷不能。
苔菜的莖稈,吃起來和萵苣類似,颳去外皮,涼拌清脆可口,炒菜鮮香清脆,但它還有個和萵苣不一樣的吃法,就是將去皮後的莖稈用刀片劃成細條,在太陽下曬乾,就成了極具特色的脫水蔬菜,市場上零售價40-60元/斤,無論是炒肉吃或者涼拌,能吃一個冬天。
除了種植簡單,製作簡單,吃起來方便外,苔菜還有個其它農作物所不能相比的優點,那就是種植成本較低,按照一畝苔菜的成本計算,種子化肥人工加一起,也不過500元左右。
在當地農村,苔菜是一些老年人的最愛,每年大家都種植一些(幾分田或一兩畝種植面積),一是可以給孩子們嚐鮮,多餘部分還可拿到城裡去賣,由於身價較高,也成為老人們補貼家用的首選。
2、為啥苔菜不能走出去?
有人說,既然苔菜種植成本那麼低,種植過程也簡單,又是相當美味,一年還能種植兩茬,製成脫水蔬菜後價值不菲,製成的脫水蔬菜,不僅在當地流行,還出口到國外,特別是四川地區銷量特別大,是人們吃火鍋的首選。
如此農作物界的尤物,為啥不被人們所熟知呢?如此潛力巨大的特色農作物,為啥不能被全國各地引進種植呢?
據當地種植戶介紹,苔菜雖好,但也不過是當地特色菜,它之所以無法走向全國各地,和土壤及氣候有著極大的關係。
首先,苔菜對溫度要求較為嚴格,它喜低溫,但怕寒冷,雖然苗期零度以下凍不壞,但最適合生長的氣溫是15-20℃,生長期平均氣溫在14℃的地區才可以種植,所以,即便是春秋兩季,北方很多地區就不適合種植。
其次,苔菜忌高溫高溼的氣候,如氣溫過高,不但不利於種子發芽,生殖生長期還會遭受各種生理病害、真菌病害和細菌病害,最終導致種植失敗,所以,多雨且溫度較高的南方地區不適合種植。
而苔菜最喜愛的土壤為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質,而居於黃河和淮河之間的渦河兩岸,無論是氣溫還是土壤,都是適合苔菜生長的溫床地帶。
3、苔菜為啥不能規模種植?
適當種植一些苔菜,不但能滿足胃口,還能補貼家用,但規模種植苔菜就出現問題了,本來苔菜屬於一種懶人菜,一旦規模種植,非但不省工,反而是一種極大的加工負擔。
這是因為,規模種植的苔菜,主要用於加工脫水蔬菜,由於還沒有加工苔菜的專業機器,所以無論是刮皮還是劃成細條,以及後期的晾曬,都需要人工和自然晾曬。
而苔菜在加工脫水蔬菜的過程中,是不能擱置太久的,加工好的苔菜要短時間內晾曬到太陽下面,所以,為了保持苔菜品相,種植戶一般都是凌晨開始加工,趕在太陽出來前進行掛繩晾曬。
這一波操作下來,又是熬夜又是人力勞動,很多人都難以承受,一旦收穫時再遇到連陰天,一年的收入可能就打了水漂,所以,這也是即便是苔菜價值不菲,也一直沒有辦法規模種植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