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香港電影的市場表現,在九十年代末開始逐年下跌。
兩千年代的十年,只有《少林足球》、《無間道》、《功夫》及《長江七號》四部年冠影片票房超過五千萬,其餘六個年度皆在四千萬以下,最弱的一個年冠出現在2009年,系黃百鳴領銜的《最強喜事2009》,票房僅2465萬。
而如果再剔除以個人品牌為市場號召的周星馳作品,就可謂哀鴻遍野,根本救無可救。
這就是雙週一成盛況終結之後的香港電影。
就如潮水退去,見裸泳者眾。
隨後跨入又一個十年,以年冠而論開始企穩,即便不再有周星馳的影子,也有八部影片票房數字衝破四千萬,其中兩部衝破六千萬,《寒戰Ⅱ》更以6682萬的票房數字登頂了華語片香港影史票房總冠軍。
但電影市場的重心已於2012年開始轉移。
內地市場才是決定一部影片市場價值的關鍵,香港市場變成了「錦上添花」的「花」。
當務之急是織好內地市場這片「錦」。
徐崢、王寶強和黃渤三人組,堪稱內地影片票房破冰的先行者。
以《人再囧途之泰囧》,一舉打敗以《泰坦尼克號3D版》為首的諸多好萊塢大片,以12.67億的票房數字登頂2012年年冠,結束了內地影片一直以來在6億票房數字徘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為內地電影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不讓好萊塢電影在票房表現上專美。
而這一年度最強的港片《寒戰》,票房僅2.54億,若以十億級概念而論,不及《泰囧》零頭。
這個鮮明而慘烈的對比,應該對香港電影人刺激頗大。
演員團隊青黃不接、香港電影市場逐日萎縮和投資方的更趨謹慎,這是香港電影發展的三大掣肘因素。
幸而導演和編劇團隊一直保持良好狀態。
雖然老一輩導演們,要麼半息影,要麼北上做合拍片,但仍有人堅守,新人導演亦驚豔成長。
堅守的人包括已故的陳木勝導演、麥兆輝、莊文強及鄭保瑞、邱禮濤,甚至也包括王晶和王家衛,雖然部分導演產量逐年減少,但始終還在。
新導演則以《寒戰》的陸劍青、梁樂民為首,包括翁子光、曾國祥、麥浚龍、黃慶勳等人,他們都以作品證實了自己的編導能力,以市場口碑而言,已經接過了前輩的班。
真正強悍的則是老一輩的演員梯隊。
當下還在活躍的演員,以七十年代踏上影路的周潤發為首,攜後輩劉德華、梁朝偉、梁家輝和甄子丹,與更晚一些出道的劉青雲、郭富城及張家輝、古天樂等,中生代演員反而頗有「神隱」之態,譬如吳彥祖、謝霆鋒等人,在影壇僅偶露星蹤。
嘗試回溯一下近十年來的內地和香港影片的票房對比情況。
而若與內地影片同期比較,《寒戰》的2.54億追平了前一年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5》的票房成績,其實也算一個不錯的開端。
2013年內地影片最高票房7.19億,來自青春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而港片票房變成《風暴》的3.14億,次年徐崢的《心花怒放》再次衝破十億,王晶與發哥攜手的《澳門風雲》亦破五億,而真正讓港片感到絕望的情況出現在下一個年度。
2015年,香港安樂影業與內地公司聯合制片的《捉妖記》衝破二十億票房,而同年度又有四部內地影片破十億關口,此時最高票房的香港電影《澳門風雲2》僅以9.72億的成績排名第九,其他能登陸內地的港片票房幾乎都在三億上下浮動。
但在下一年,內地影市過十億影片剛好十部,其中好萊塢和合拍片各佔據四部、內地和香港各一部,其中周星馳的《美人魚》因情懷因素衝破了三十億票房大關。其他內地以8.12億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票房最高,香港則以《寒戰Ⅱ》的6.78億領銜,此時的票房差距其實又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大。
2017年,這個情況急轉直下。
《戰狼2》以56.39億登頂內地票房影史總冠軍,比第二名的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8》票房的兩倍還高,總計十六部電影超過十億,內地佔據五席,港片蹤跡全無,最高的是5.7億的《追龍》。
而自2018年以來,內地影片已經視衝破三十億票房為常態。
同年度的《無雙》以12.73億的數字衝破十億票房,其後及至今日,總共有六部港片票房抵達了十億門檻之上,這是一個向好的趨勢,可視作香港電影以《無雙》票房為基礎,正式進入了十億票房的穩定期。
當然就目前而言,以票房與口碑雙雙大爆成為下一個現象級作品的港片尚未出現。
《風再起時》與《風林火山》仍難以定檔,《寒戰Ⅲ》依舊「籌備中」。
未知待映港片中會否有哪部作品將再度破冰。
截至今日,《怒火·重案》已經上映足50天,到國慶檔還有近兩週時間。
以步入九月以來的前十六日票房觀察,相對八月下旬衰減約莫40%,目前工作日票房均值穩定在600萬,週六日票房均值穩定在1500萬,這個資料對於一部上映已經超過一個月時間的電影而言,意味著極強的續航能力。
而就在昨天,經歷多輪新片衝擊的《怒火·重案》又以668萬的票房數字重回榜首。
所以,一個大機率事件或即將成為事實。
或可提前恭喜導演陳木勝,演員甄子丹及謝霆鋒。
港片《怒火·重案》即將衝破《拆彈專家2》13.17億的前港片在內地的票房紀錄。
接任冠軍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