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爸爸問我,什麼瑜伽體式能幫助他消化。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由於他的病情影響了他的行動,醫生根據他的病情建議他靜養,剛開始的時候還能吃得下去飯,跟正常人飲食差不多,後來由於活動的少,飯量日益減少,身體消瘦,病程進展到一定程度,影響到了肝膽功能,脾氣也很容易暴躁,這都是病人差不多都有的,更何況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走幾步就累的不行,全身肌肉無力,支撐他走不了幾步,更是雪上加霜。
我曾經系統的學習過瑜伽教練班,線上下的瑜伽館代課。曾經自學過小兒推拿,是一箇中醫粉絲。我曾經多次跟他說跟我一起練練瑜伽,有時間跟我和孩子去公園跑跑步,他給我的答覆是“烏龜不動也很長壽,一天上班已經很累了。”我也就不能再說了,就聽之認之了。
由於這次生病把他放倒了,才開始來問我。我介紹了第一個體式就是金剛坐。對於蹲下去站起來很費力一個人來說他是如何完成第一次金剛坐的呢?
把瑜伽墊放在沙發直角的位置,為他準備了兩塊瑜伽磚,他自己慢慢的扶著沙發跪了下來,我把兩塊瑜伽磚放在他雙腳中間,第一次就這樣坐了幾分鐘,慢慢的扶著沙發就坐起來了,靠在沙發上放鬆雙腳和腿。連著幾天飯後都自己扶著沙發去跪一跪,慢慢的減掉了一塊瑜伽磚,為了靜心,他自己還找一些禪音聽,聽著閉目養神,每次都是腳感覺有一點點麻了就放鬆,就這樣差不多一個星期,他把瑜伽磚都拿掉了,消化能好那麼一點,能多吃一點飯菜,脾氣也沒那麼暴躁了。一直堅持到現在,我早上下午送孩子回來都會堅持一個人靜心打坐一會,當然根據他的循序漸進,我還給他加了一些利肝膽的溫和體式。以後慢慢說。
大概一個月左右的時候,飯量跟以前沒生病的時候差不多了,氣色也好了很多,也能下樓去散步一會了。
去醫院複查的時候,各項指標都在慢慢恢復正常,體重也在慢慢恢復,沒生病的時候人就偏瘦,雖然沒有砌底恢復,但是看著他的心態的調整,積極的參與練習,動靜結合,間歇性的運動模式,我想恢復會比躺著或者刷手機打發時間要好的快一些吧。
金剛坐在經絡裡能疏通脾胃經,胃經在腿部的循經走向是從胃口向下,沿腹內至腹股溝動脈部氣衝會合,再下行髖關節,到股四頭肌隆起始處,下至膝髕中,沿脛骨外側前緣,下行至足背,進入足第二趾外側端。脾經在腿部的循經走向,起於大腳趾內測末端,沿大腳趾內測紅白肉際,經第1蹠趾關節向上,行至內踝前,再上行至小腿內側,沿脛骨後,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經膝股內側前緣,進入腹部。此姿勢能夠加強消化系統,屈著的雙腿,減少並放慢了下半身的血液迴圈,從而使脾胃區域的血液迴圈加速,達到消化的目的,只有內臟好了,才能將更多的營養運送到四肢末端。
金剛坐能夠讓心情更好的安靜,有修身養性的效果,比較適合脾氣不好的人。每天堅持靜坐,可以使一個人的氣質沉靜下來,就是身心平衡的產物,內在的心態越柔和,外在的身體就淨化得越好,內在的情緒越穩定,心態就平和,平和的心態是健康的四大基石。
注意的重點就是坐的時間因人而異,出現腿麻時,應該及時退出,身體在告訴你腿部氣血不足了,需要氣血去疏通他,這是可以仰臥下來或者直腿坐姿放鬆,靜待血液流向腳趾末端,達到滋養雙腳雙膝雙腿的效果。
在練習金剛坐的時候儘可能挺直腰背,保持正常的腰曲,不過度踏腰或直背,雙腳可以併攏也可分開與肩同寬,主要是腳趾指向正後方,讓腳後跟對準小腿肚子,讓腳踝得到一個正向的伸展,也是一個陰陽的平衡,足內側是陰經,外側則是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