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跑全馬一個月要不要跑400公里?
看到我們跑團2021年終總結,月跑量跑量都居高不下,最低350,最高634,那麼問題來了,跑全馬要不要跑那麼多?答案:如果只追求健康完賽,根本不要跑那麼多,月跑量200多公里,足夠你完成一場全馬賽事;如果你要追求成績,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能力範圍之內,把跑量拉夠,以此提升有氧耐力。但是,跑量並不是越多越好,適合自己的就好!其次,多大的能力就扛多大的量,不要盲目攀比,挑戰身體極限。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有的月跑量400公里,輕鬆駕馭;有的月跑量200公里,不僅吃力,還容易受傷。跑全馬,對於跑量,沒有明確標準,但一定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適合自己的就好!有的一個月600公里,卻難以破三,是因為強度太低,沒有一定的強度訓練;其次,跑得過頻,把身體拉疲勞了!反而得不償失。
二、週期訓練導致的疲勞,怎麼恢復?
如果你10、11、12月的訓練強度比較大,導致身體疲勞,即便慢跑心率都很高,我的建議是:先休息2~3天,給身體緩衝,跑步拉強度,消耗的是身體元氣,必須保證睡眠、營養攝入,重點是休息,其次再減速減量,慢跑調整。不要長距離打底,10公里,輕鬆不累的節奏,慢慢遊,不著急。身體疲勞,不是1天、2天就可以緩解的。恢復訓練是一項長期工程。對於追求成績的精英跑者,1月適當加點跑量,2月份拉到能力範圍之內的最大值,3月減量,進行調整,迎接比賽。不要月月跑那麼多,要根據個人短板,進行針對性訓練。跑後拉伸一定要充分到位,緩解肌肉痠痛。沒有恢復訓練,就難以保持訓練的連貫性。
靠譜恢復訓練的如下
1、藉助滾動泡沫軸。2、泡腳。3、淋浴。4、拔罐。5、熱敷。6、輕鬆跑、恢復跑、隔天跑。
三、跑齡兩年,感覺遇到瓶頸期了!當時還能偶偶PB,現在原地踏步,如何調整?
跑齡短,進步快,未必是好事。馬拉松訓練注重積累,是一個典型的週期性的課題,對於業餘跑者而言“3年打基礎,5年出成績”,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臺階,不要想著急於求成。把基礎打牢,強化身體素質,避免傷病,就會突破自我,達到自己現在根本想不到的高度。一旦老以PB的標準苛求自己,只會讓你跑得疲勞,而受傷。
對策
1、迴歸慢跑,注重有氧基礎。穩住,耐心磨有氧就對了!
2、注重力量訓練,提升肌肉耐力,以及柔韌性。
3、穿插較輕的有氧負荷,便於身體恢復。
4、嘗試交叉運動,騎行遊泳跳繩爬山等,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
5、跑休結合,不要天天跑。
6、適當強度,告別舒適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