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180師受挫的事情,60軍營救不力是原因之一。韋傑並沒有讓179師和181師打進包圍圈,而是讓兩個師在外圍接應。如果從當時的戰場環境出發,新增派部隊“打進去”能不能成功?或者說這個方案有沒有實施的可能性?540團2營就是例子。
540團2營並沒有跟隨180師參加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的戰鬥,他們被60軍抽調,負責掩護軍後勤的任務。1951年5月25日上午,2營教導員白榮秀接到60軍副軍長查玉升的命令:“立即組織現有部隊(欠6連和5連一個排)在馬坪裡至高秀峰一線阻擊敵人,接應你們師突圍,無論如何堅持24小時,明晚8時以後可主動撤出戰鬥”。
查玉升的部署也體現出60軍當時所處的尷尬形勢。179師和181師都被3兵團抽調,兩個師在向180師靠攏的過程中,又分別被美軍阻擋。60軍軍部除了掌握一支300餘人的工兵營外,540團2營是唯一一支機動部隊。
那麼,180師當時所處的形勢如何?查玉升為什麼只讓540團2營在馬坪裡堅持24小時?
5月25日凌晨,180師全部北渡過江,繼續在北培山、雞冠山、九唇岱山等地組織防禦。韋傑在上午給鄭其貴發去一封電報:“兩個團向馬坪裡後邊的大山進軍,另外一個團負責掩護”。
從當時的時間節點出發,美軍正在向馬坪裡方向穿插,還未完全突破,更不用說合圍。另外,179師536團也在這一方向上,如果180師兩個團(538團和539團)按照既定方案佔領馬坪裡公路兩側的制高點,與536團形成呼應,完全有能力建立一條相對穩定的防線(馬坪裡兵站有足夠的物資補給),當然也不需要179師和181師打進去接應180師。
至於540團2營,他們本來的兵力就不足一個營。如果180師主力進展順利,甚至不需要2營接應。那麼,如果出現意外,這支不滿員的步兵營能起多大的作用?
當538團和539團出發一個多小時後,失聯近三天的3兵團突然發來電報(60軍照轉):“兩個團轉運傷員,另一個團在駕德山組織防禦進行掩護”。這不僅僅意味著已經出發的兩個團要原路返回、放棄佔領馬坪裡的計劃,還讓180師“丟掉”了最寶貴的時間。
5月25日下午,左翼的美七師突破179師的陣地,穿插至馬坪裡以南、180師的側後方,右翼的美二十四師和南朝鮮第六師分別佔領獨臺峰和雞冠山,並繼續向北進攻。在這一過程中,180師接到的命令是“固守待援”。
按照韋傑最初的設想,援軍指的就是179師和181師,他也打算全力救援180師。但是,到了5月26日拂曉,美軍完成四面合圍。179師536團1營也身陷其中,181師因為通訊故障,晚於美軍到達指定地點,被阻隔在180師的外圍。
由於179師和181師所處的不利位置,540團2營成為距離180師最近的部隊。查玉升命令2營在5月26日20時以後可以撤退,可這支不足兩個連的部隊卻堅守到23時。此時的180師正在向鷹峰方向突圍,儘管最終的目標都是透過馬坪裡公路,可翻越高山的難度遠比沿著公路兩側推進難。
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如果179師或181師能夠頂替540團2營在馬坪裡堅守,會出現什麼情況?既然有一個師或者更多的兵力,韋傑應該不會讓180師餓著肚子翻山越嶺。利用美軍夜間收縮兵力的特點,將士們可以沿著公路兩側推進和友軍匯合。畢竟,在5月26日黃昏180師開始突圍之時,可作戰兵員還有3000餘人。
從理論上說,60軍還有最後一次救援180師的機會。5月29日凌晨,538團參謀長胡景義率領十餘人成為第一支成功突圍的隊伍。韋傑透過胡景義才獲悉180師已經被迫分散突圍,查玉升要求179師和181師打進包圍圈進行營救。
180師在鷹峰被迫分散突圍的時間是5月27日夜,胡景義突圍的時間是5月29日凌晨4時。30多個小時過去了,180師已經各自為戰、分散在不同的山角下,如何去尋找?另外,部隊到達鷹峰後僅剩1000餘人,又經過30多小時的突圍後,還有多少人能活著都是未知數。
韋傑沒有讓179師和181師打進包圍圈,開始是“不需要”(5月25日),後來是“不能夠”。如果這兩個師再遭重創,那麼這是韋傑無法承擔的後果,就如同查玉升只讓540團2營堅守24小時是一個道理:不可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當然,如果179師或181師能和540團2營的位置互換,那將會有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