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廟的山我一般是不去的,這樣的山是野山,沒有靈氣;沒有廟的村子我也很少去,這樣的村子沒有歷史,沒有靈魂。
其實我無所謂信什麼不信什麼,我只是覺得像寺廟這種寄託心靈的地方,他本身的存在,就說明這是一個文明開化的地方。
前天從青二村出來,往狀元廟的方向走,導航迷糊了,走到山腳下沒有路了,往回折返到青一村口。一塊石碑一閃而過,一塊縣級文保單位的牌子“青一石刻”。
停車下來,肯定是要進去的。
這是一座破落的寺廟,“三皇廟”。旁邊有列印的文字介紹,無非就是說歷史悠久,從漢武帝到唐玄奘,再到全真道人孫不二,介紹得很詳細。
三皇就是伏羲氏、軒轅氏、神農氏,這三位分別是人文始祖、興農始祖、醫藥始祖,全國叫這個名字的寺廟不少,村廟居多。
進了前殿(其實就一個大房屋,遠看如同村莊中的老房子),後殿更是可憐,連房子頂都沒有了,殘垣斷壁不是形容詞,而是真實的樣子。
殿前有一米多高的石碑,下面巨型贔屓馱著,這個就是所謂的“青一石刻”。剛才問看殿的老婆婆,她說就是那個託著石碑的烏龜。
從內容上看,這石碑是元朝一個墓碑,墓是“悟真澄靜靈妙大師”的,他的身份是的“大重陽萬壽宮”主持,“大重陽萬壽宮”就是祖庵鎮的重陽宮,重陽宮在元代還是很牛的,看來這個墓規格不低。
從斷牆上往大殿裡面望去,令人唏噓。所有的塑像都在露天,接受風吹雨淋日曬,身上披著雨披,頭上戴著草帽,可憐的天王像手臂斷裂,露出塑像的架子。
不過,塑像面部生動,表情傳神,和一般寺廟裡的神像不一樣,那些神像都是高高在上,營養均衡,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這些塑像是人世間的凡人,特別是中間的那位,一臉的滄桑。
我從門口的牌子看到,在明穆宗隆慶元年的時候塑了“十大名醫朝三皇”的神像,難道這些泥胎彩像是明代的?
老婆婆很是熱情,一會又過來了一個老漢,端出了獼猴桃要我們吃。三皇廟周圍都種著獼猴桃,現在正是成熟期。老漢已經八十多歲了,說他小的時候這塑像都在這裡。
原來這大殿是前幾年著火毀掉的,一直沒有籌集到錢修建。兩年前原來看殿的老人,九十多歲了,為這件事情發愁,愁死了,現在只能只有維持著。
我知道周扈一帶的教堂很多,每個村子都修建有漂亮的教堂,可是青一村的三皇廟卻只有在光天化日下裸露。
我回頭查查資料,原來青一村叫做孫真墳,青二村叫做白楊泉,青三村叫做毛家嶺(我上一篇文章寫的就是從青二村到毛家嶺)。
金世宗大定年間,全真道人孫不二在三皇廟結庵而居,修煉了七年。孫不二大家都知道,“全真七子”中唯一的一個坤道,印象還是比較深刻的。
這裡叫做“孫真墳”,難道孫真人羽化後就葬在這裡?“悟真澄靜靈妙大師”就是孫真人的名號?大殿前的墓碑就是孫真人墓前的?一切不得而知。
廟前有兩棵大樹,老漢說原來還有一個大皂角樹,老樁有洞,三四個人都可以躲到樹洞裡,村裡人把包穀杆在裡面放著,不知道被誰點著了,樹也被燒死了。西邊的老青石橋,現在都在一片垃圾下面了。
告辭老人離開後,在密密的獼猴桃地裡,出現了一條路,上面註明“神仙路”,獼猴桃又叫神仙果,這路的名字古已有之,現在倒也應景。
只是這人世間哪有神仙,神仙都在我們的心裡。
雲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