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快雪時晴帖》,從卷首開始,我們可以看到:乾隆皇帝引首題字、御題詩、帖紙題簽,仿元倪雲琳山水圖,王羲之觀鵝圖,元祐五年趙孟頫題跋,翰林學士承旨劉賡題跋,國史院編修護都沓兒題跋,明武狀元劉承禧題跋,太原王穉登題跋,汪道會題跋,文震亨題跋,梁詩正等題跋,張若靄梅花圖及題跋。今天,峰哥就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歷代鑑藏大佬在《快雪時晴帖》上的題跋,這裡不包括乾隆的,他題的詩實在太多了,有機會給大家做個專題。在《快雪時晴帖》寫有題跋的依次為:趙孟頫、劉賡、護都沓兒、劉承禧、王稺登、汪道會、文震亨、梁詩正、張若靄。下面,峰哥給大家依次進行介紹。
趙孟頫題跋
趙孟頫題跋的內容為:
東晉至今近千年,書跡流傳至今者絕不可得。《快雪時晴帖》,晉王羲之書,歷代寶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見真跡,臣不勝欣幸之至。延祐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孟頫奉敕恭跋。
趙孟頫這個書法界的牛人我就不多作介紹了,他能在《快雪時晴帖》上寫下題跋,實乃書法界一大幸事。
劉賡題跋
劉賡題跋的內容為:
王逸少書不可多得,於好事家蓋見之一二焉。此松閣所藏《快雪時晴帖》墨本乃真跡也,尤為奇特。翰林學士承旨臣劉賡奉聖旨謹跋。
(王羲之,字逸少)
劉賡,字熙載,洺水(今河北威縣)人,擅字畫。劉賡和趙孟頫是同時代的人,年齡也差不多。曾任翰林學士承旨、監察御史、國子祭酒、禮部尚書、集賢大學士等,授國史院編修官。元史稱“賡久典文翰,當時大製作多出其手,以耆年宿德,為朝廷所推重雲。”
護都沓兒題跋
護都沓兒題跋的內容為:
晉王羲之墨跡前賢已多論者,當為天下法書第一,《快雪時晴帖》歷年雖遠,神物獲持,不至磨滅,傳至今日,甚可珍藏也。又使四海之內學儒諸生知:萬幾之暇,不事遊畋,不寶珠玉,博古尚文,致精如此。延祐五年四月二十三日。賜進士及第、翰林待制、承直郎、兼國史院編修官,臣護都沓兒奉敕恭跋。
護都沓兒,又名護都答兒,蒙古人,生卒年代不詳。延祐二年(1315)狀元及第。趙孟頫是延祐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奉旨在《快雪時晴帖》上做的題跋,時隔一天,護都沓兒於二十三日奉旨再次在《快雪時晴帖》上題跋,這在歷史上特別是元朝歷史上可不多見。僅以趙孟頫的書畫成就而言,絕對千古大家,一代宗師。但是,當這件千年罕物一出現,能為之題跋者,惟趙孟頫和狀元二人。可見,元廷是將護都沓兒和趙孟頫等量齊觀的,估計護都沓兒的書畫水平、學識素養也是相當不錯的,當時大概是蒙古人的驕傲吧。
作為狀元,護都沓兒寫的跋文還是很有政治水平的,他說我們的皇帝每天日理萬機,稍有閒暇不去遊玩打獵,也不喜歡收藏珠寶玉石,而是喜歡“博古尚文”,有這樣的皇帝可是天下老百姓的福氣。這馬屁拍的,實在是高。
劉承禧題跋
劉承禧題跋的內容為:
天下法書第一,吾家法書第一。麻城劉承禧永存珍秘。
劉承禧,字延伯,湖北麻城人,出身官宦世家。明神宗萬曆八年(1580)的武狀元,官至錦衣衛指揮。娶妻為嘉靖朝內閣首輔徐階的曾孫女。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其父被罷官,他受牽連,亦去職。喜收藏。據明文學家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記載,劉承禧收藏有東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朱熹自書《遊雲谷詩》原稿等,乃是其在萬曆十一年(1583)歲末,在京都購得此卷,收藏幾近40年。身後,留有遺書稱:“吾兒不學,不足嗣吾志,敬以諸珍答謝知音”。遂將部分珍品贈送與京都收藏家——餘清齋主人吳廷。他和吳廷關係甚密,所藏《金瓶梅》和《快雪時晴帖》先後流入吳氏之手。
作為武狀元,劉承禧話不多,但連用了兩個“第一”,足見《快雪時晴帖》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王稺登題跋
王稺登題跋的內容為:
朱太傳所藏二王真跡共十四卷,惟右軍《快雪》、大令《送梨》二帖乃是手墨,餘皆雙鉤廓填耳。宋人雙鈎最精,出米南宮所臨者,往往亂真。故前代名賢不復辨論。概以為神品,其確然無疑者獨《快雪》、《送梨》。玄賞之士自能鑑定,不可與皮相耳。食者論也。《送梨》已歸王敬美,此帖賣畫者盧生攜來吳中,餘傾槖購得之,欲為幼兒營負。郭新都吳用卿以三百鍰售,去今復為延伯所有。神物去來但貴得所不落沙叱利手,幸矣。在彼在此,奚必置意?考宣和畫譜,此卷曾入天府,後歸賈師憲,又嘗為米老所藏,米自有跋,今在韓太僕家。因延伯命題並述其流傳轉輾若此。己酉七月廿七日太原工稺登謹書。
王稺(同“稚” )登,字伯谷(百穀),號青羊君、松壇道人等,蘇州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明朝後期文學家、書法家。王稚登曾拜文徵明為師,入“吳門派”。嘉靖、隆慶、萬曆年間,布衣、山人以詩名者有十數人,然聲華顯赫,稚登為最。萬曆十四年(1586年)曾與王世貞、屠隆、汪道昆、汪道貫、汪道會等在杭州共舉“南屏社”。吳中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穉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主詞翰之席三十餘年。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與陸弼、魏學禮等被召參與修史。己酉年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王稺登這篇跋文寫於萬曆三十七年,當時是應劉承禧邀請所寫,他在跋文中記述了其本人收藏《快雪時晴帖》的過程以及該帖的遞藏情況。
汪道會題跋
汪道會題跋的內容為:
萬曆己酉八月十有九日新安汪道會敬觀於秦淮之水閣,是日清秋和適,鐘山致爽,得見無上法書真跡,真百年中一大快也。
汪道會,字仲嘉,明代徽州休寧人。著名文人,與王稺登關係密切。汪道會這篇跋文與王稺登寫跋文的時間只間隔了一個多月。
文震亨題跋的內容為:
餘婿於太原氏故徵君所藏卷軸,無不寓目,當時極珍重此帖,築亭貯之,即以快雪名。每風日晴美出以示客,賞玩彌日不厭。後歸用卿氏,不無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之恨徵君遊道山後,餘從用卿所復時得展玩,可謂與此帖有緣。不至如馬策叩西州門時也。因題而歸之。若夫王嬙西子之美麗,有目共識,更無籍餘之邪許也。吳郡雁門文震亨記。
文震亨(1585年-1645年),字啟美,明末著名的作家、畫家、園林設計師,是文徵明的曾孫,文彭的孫子,東閣大學士文震孟之弟。1625年進入國子監,後為中書舍人,給事武英殿。明亡後清廷推行剃髮令,文震亨自投於河,被家人救起,絕食六日而亡,令人肅然起敬。
吳廷題跋
吳廷題跋的內容為:
餘與劉司隸延伯寓都門,知交有年,博古往來甚多。司隸罷官而歸,餘往視兩番,歡倍疇昔。餘後復偕司隸至雲間,攜餘古玩近千金。餘以他事稽遲海上,而司隸舟行矣,遂不得別。餘又善病,又不能往楚。越二年,聞司隸仙逝矣。司隸交遊雖廣,相善者最少,獨注念於餘。餘亦傷悼不已,因輕裝往吊之。至其家,惟空屋壁立。尋訪延伯家事,並所藏之物皆云為人攫去,又問《快雪帖》安在?則雲存還與公,尚未可信。次日,往奠其家,果出一帳,以物償餘前千金,值《快雪帖》亦在其中。復恐為人侵,匿聞於麻城令君,用印託汝南王思延將軍付餘。臨終清白,歷歷不負,可謂千古奇事。不期吳門攜去之物,復為合浦之珠。展卷三嘆,因記顛末。嗟嗟。此帖在朱成國處,毎談為墨寶之冠,後流傳吳下,復歸餘手,將來又不知歸誰。天下奇物自有神護。倘多寶數百年,於餘清齋中足矣。將來摹勒上石,此一段情景與司隸高誼同炳千秋可也。天啟二年三月望日書於楚舟,餘清齋主人記。
吳廷,又名吳國廷,徽州府人,字用卿,號江村,“餘清齋”主,萬曆年間人,明末大收藏家。吳廷這個跋文可以說寫的是一篇傳奇故事,讀後令人蕩氣迴腸、感嘆不已。我給大家翻譯一下:
武狀元劉承禧本來當官當的好好的,還娶了內閣首輔的曾孫女做老婆,馬上就到了人生巔峰,可他老爹與上級的關係沒搞好提前下崗了,劉承禧就跟著倒黴了,只好帶著平時收集的金銀財寶和古玩書畫打道回湖北家。劉承禧本來想多玩幾年書畫,既修身養性,又能賺錢,搞的好還能清史留名,真是一舉三得。但天不作美,劉承禧回家沒幾年就死了,臨死時告訴家人把《快雪時晴帖》贈送給好朋友吳廷。(這是明文學家沈德符記載的,我沒有胡編)。
但吳廷不吃老沈這一套,說你講的不對,我來告訴你:我和老劉是鐵桿夥計,他回家時我們原本打算一起去湖北,可這小子是個急性子,走的時候也沒有給我打個招呼,我有事耽擱了,但我的財寶和《快雪時晴帖》都在他的船上放著,這可咋辦?沒有多久,我聽說老劉去世了,心裡拔涼拔涼的,錢沒有了不算個事,《快雪時晴帖》也要不回來才是大事啊。思前想後,我決定到湖北走一遭,祭奠弔唁一下老朋友也是應該的,順便問問帖子的下落。到了麻城,來到老劉家裡,竟然人去樓空,啥都沒剩下。後來找到了老劉的家人,才知道朝廷抄家那夥人太霸道,啥都搬走了,還查封了房子,現在只好暫住在這城郊小屋內。聊了一會兒,才知道當初從京都回來路上老劉攜帶的錢和《快雪帖》都存放在汝南王思延將軍家。想來老劉也知道等他死後抄家的話,東西肯定藏不住,必定得先找個靠得住的人,託付給他,讓他轉交給我。錢不錢的都是小事,《快雪帖》可是我的心頭肉啊,雖然說“過我眼,即我有”,但時刻都能看到、摸到的感覺還是更加好啊。我感覺我跟老劉之間的激情,哦不,是友情可以傳頌千年啊,這“我以誠信待汝,汝以誠信報之”的故事真是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峰哥對吳廷編故事的水平還是比較佩服的,吳廷和劉承禧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咱們後來人也弄不清楚,但事情的結果是吳廷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快雪時晴帖》,編再多的故事也都是為這個結果做的鋪墊。
梁詩正題跋
梁詩正題跋的內容為:
晉右將軍書龍跳虎臥,歷代寶傳。趙孟頫《蘭亭》跋雲: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學之便可名世。此《快雪帖》二十八字,迄今數幹百年,楮墨猶新,神采耀發。豈鐫拓鉤摹所可比擬。臣等奉敕編纂石渠寶笈,獲見內府所藏,右軍墨翰斯為第一。我皇上好古敏求,萬幾之暇,精研八法,是帖心摹手追不下數十百本。而聖懷虛受,猶臨池未輟也。丙寅春正,清宴是娛,復臨茲帖。御製七言斷句五章,題於冊首。因副頁宋箋古潤可愛,更濡筆作雲林小景傳示臣等,伏惟右軍書為幹古藝林神品。得逢稽古右文之主,黙契薪傳,鑑賞珍重,金壺墨汁,親灑簡端,睿藻古香,輝聯璧合。臣等敬觀之餘,曷勝慶幸。因石渠寶笈成於乙丑之秋,是以御筆詩畫未及恭載雲。臣梁詩正、臣汪由敦、臣勵宗萬、臣張若靄、臣裘日修、臣陳邦彥、臣董邦逹敬跋,臣梁詩正敬書。
梁詩正(1697年-1763年),字養仲,號薌林,又號文濂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四年(1726年)中舉,雍正八年(1730年)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歷任戶、兵、刑、吏、工 五部尚書,授東閣大學士,主持和參與編纂了《十宮帖》《石渠寶笈》《三希堂法帖》《矢音集》等重要典籍。梁詩正的文章和書法都非常好,做官也中正有為,是乾隆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經常隨乾隆帝出巡,朝廷重要文稿多出其手。現在在杭州還儲存有梁詩正故居,佔地兩千多平方米,是杭州現存規模較大的宅邸建築。
張若靄題跋
張若靄題跋的內容為:
羲之《快雪時晴帖》美擅千古,皇上幾餘臨寫,形諸詠歌,又以冊前側理古潔可愛,御製疏林亭子於上。臣靄再承命繪梅花一枝於末幅。右軍書法天然出塵,較鄧尉曉風,羅浮夜月,古香絕態,殆欲過之。愧。臣拙筆不能傳神萬一耳。乾隆丙寅春月,臣張若靄拜手敬書。
張若靄(1713—1746),字晴嵐,室名藕香書屋,安徽桐城人。張若靄有家學, 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殿試金榜中二甲一名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張若靄家世顯赫,祖父張英是康熙朝的工部尚書、禮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父親張廷玉在雍正朝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去世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這篇跋文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記述了畫梅花圖的原因。
喜歡就動動手指點個關注、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