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人口面臨著兩頭難,一頭是不斷降低的出生率,一頭是人口結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在這種大環境下,普通人的養老問題,將會成為一個棘手的難題。本文將從普通人視角出發,結合相關資料,粗略討論中國現今面臨的養老問題。
中國老齡化程序在加快
今年5月11日,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記者釋出會上表示,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8.70%,而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
在2010-2020年期間,中國老齡人口比重比上個十年(2000-2010)增加了5.44%。
而更讓人憂心的是,按照18.7%的資料,中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達到了2.6億,2.6億人口這個數量與印尼人口基本相當,排名為世界第四。
據專家估計,到2033年左右,中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達到4億人。
在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要保證2.6億人的高質量生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即使是美國,能保持高質量生活的中產階級,總人數也只有1.5億左右。而剩下的低收入人群,生活質量一直在水準線之下。
一個普通國企員工的養老故事
雖然中國有著多樣化的養老金政策,但對於大部分老年人來說,完全靠養老金養老的話,安全感是不夠的。
《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就普通人養老問題,對一個普通的人做過採訪。這位受訪人姓王,是一位從三線城市國企退休的女性員工。在經歷35年的國企生涯後,她以53歲的年齡退休。
其實在退休的時候,王女士已經供完了房子,而且每個月還有5000元的退休金。
雖然她和愛人都退休了,但她和丈夫每月都有退休金,按道理說,王女士應該要有一個讓人羨慕的晚年,然而在現實中,王女士卻覺得這些錢不夠用。
據王女士的介紹,她丈夫的收入全都給女兒還房貸,而之前的積蓄,全給女兒買車和付房子首付了。
在給女兒置辦了車房這些大件後,女兒順利結婚生子,但王女士夫婦的銀行賬戶也沒剩多少錢了。
為了能夠有更多的收入,王女士不再打麻將,而是找了份酒水銷售的工作。在三四線小城市,酒水銷售工作靠的只有關係,另外還要靠自己的勤勞。
據王女士表示,這份工作每個月的收入大約是三千元。為了讓資產增值,她還積極投資理財產品。
即使每個月有8000元的收入,即使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理財投資,王女士還是覺得錢不夠用。
對於未來,特別是當她的母親去世後,王女士對於老年生活,依然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在中國退休人群中,沒有社保、養老金、甚至沒有儲蓄的人並不算少數。王女士的條件和收入,可以說是讓人羨慕的存在。
即使如此,王女士還是覺得錢不夠用,這不禁讓人思考,中國人的養老,到底需要多少錢,而這一切該如何規劃,確實值得每個中國人思考。
中國養老金現狀
這幾年,我們總能聽到一種言論,那就是“養老金不夠用了!”。這種言論,其實有一定的現實依據。
因為當前我國養老金在社會統籌的那部分,一直實行現收現付政策。也就是說,那些在領養老金的人,拿的是70、80、90後現在上繳的部分。
而80、90後進入退休年齡後,領取的就是20、30後繳納的錢。只要勞動人口一直不變,現收現付政策就可以一直維持。
但如今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逐漸降低,導致勞動人口不斷減少。這導致養老金會產生缺口,再加上通貨膨脹等不確定因素影響,這樣必然會造成養老金缺口。
在2017年,就有社科院專家作出預測。在未來三十年,中國領取養老金的人數將會接近勞動人口。
到2050年,每1.2個人就要負擔1個老人的養老金,這將會給國家財政、社會資源帶來巨大負擔。
根據《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未來5~10年預計會有8~10萬億的養老金缺口,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缺口會越來越大。
當前中國還未進入發達社會,這些養老金缺口導致的“未富先老”,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
年輕一代對養老義務力不從心
養兒防老,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養老觀念,自古以來,由於統治者重視孝道,孝順的觀念深入人心。因此大部分中國人,都覺得子女對父母是有著天經地義的贍養義務的。
在經濟處於上行階段時,年輕人有能力也有意願去履行養老義務。但隨著經濟發展放緩,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許多人的收入開始下降。
不過收入雖然下降,但物價水平卻一直在上漲。這導致人們的日常開支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不斷抬頭的趨勢。
在房價高漲的前幾年,許多人為了婚姻、置業、投資等原因,將大量的資金買了房。為了一個首付,幾乎掏空了“六個錢包”。
除了鉅額首付,許多家庭還揹負著房貸和車貸。除此之外,高額課外輔導費用和其他生活支出,都讓社會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續減少。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年輕一輩在被撫育孩子的費用、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時,他們沒有額外的財力,也沒有額外的精力去履行照顧父母的義務。
總而言之,當今中國的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壓力大。學生有學業的壓力,中青年有經濟壓力,老年人有養老壓力。
雖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但這些壓力帶來的負作用已經很明顯。
從經濟角度來說,負作用就是社會消費萎縮,大量的社會資金流入房地產和金融行業,製造業等實體產業沒有辦法得到資金支援,整個社會發展缺乏活力。
而那些形成行業壟斷的資本(如美團、滴滴為代表),一直在利用壟斷優勢不斷攫取超額利潤,這些現象阻礙了新興產業的發展。
從社會角度來說,現在的男女對立、年輕人婚戀難、仇富等現象,都是人們缺乏安全感帶來的結果。當整個社會缺乏安全感時,金錢就成為所有人公認的保障。而養老,也是以金錢作為保障的。
政府和國家一直在努力
今年期間,國家相關部門重拳出擊,相繼打擊教培行業、限制房地產等。這些動作看到了政府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推行“共同富裕”目標的決心。
這些宏觀調控政策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在微觀層面,這些政策想要完全發揮出完全的效果,需要時間。
有人或許會認為“共同富裕”與養老沒太大關係,這其實是對“共同富裕”的一種不瞭解。
“共同富裕”不僅是要消除各階層收入之間的不平衡、消除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更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做到幼有所養、老有所依,這才是共同富裕。
在養老金的籌措方面,當前中國人最能接受的方式,還是儲蓄養老。這需要計算好退休後的生活開銷和其他費用。
其次,則是應對潛在重大疾病的費用。這些因大病產生的費用,很多人都難以負擔,因此這更需要國家從個方面籌集資金,比如充分利用保險等金融產品的作用。
在今年12月中旬,國務院會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這個《意見》的重點,就是提倡“個人養老金”制度。
至於“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具體細則,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但大概可以理解為個人自願把儲蓄的一部分拿出來做長期養老投資,但這種投資與其他投資不一樣,這筆錢由專業的機構來對這筆錢進行合理投資。
為了保障這筆資金的安全,國家會在稅收、監管等領域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
普通人要積極做好養老規劃
雖然國家在政策層面努力為大眾養老做出了許多努力,減少了許多負擔。但是落實到個人層面,想要保證退休後的好生活,我們必須提前做好規劃和準備。
首先,我們要做好退休後的規劃,比如退休後的日常支出。在世界大部分國家,很多人都沒有儲蓄的意識,很多人都是在45歲左右才開始為養老進行儲蓄。
其實養老儲蓄的最佳時間點,應該是40歲之前。還要準備應對重大疾病的方案。對普通家庭而言,當前應付重大疾病的最佳方案,就是購買相應的醫療保險。
雖然重疾險等保障險種飽受詬病,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而言,中國的保障類險種必然會更加規範。在未來,針對老年人重大疾病的險種,很可能會形成一個熱門的細分產業。
無論是什麼養老方案,都有它的利弊。因此我們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儘量擴大收入,儘量增加現金儲備。
另外,還要學習一門技能。那些低強度的技術類工作,還是適合老年人發光發熱的。
參考資料:
《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 2020.11.20
《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
《一個國企工人的“無規劃”養老:5000元退休金過日子僅是剛剛好》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