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一年裡,感嘆自己沒有做什麼傷神時,被朋友圈一個小夥折服。他叫小文,堅持做月計劃59個月,每天都自律反思,身邊也有一群小夥伴跟隨做自我管理,還收穫了愛情。
在過去的5年,他也是一個迷茫的青年,每天下班後就是打遊戲、刷劇和朋友閒聊瞎逛。直到有一天,他照鏡子,看見邋里邋遢的自己被嚇到了,頭髮亂成一團,滿嘴的硬戳戳的鬍鬚,臉上滿是長期熬夜後鬆弛的麵皮,一雙被迷霧遮住的雙眼,才20多歲,不禁捫心一問,難道自己一生就這樣呢?
於是,他解除安裝了所有的遊戲,減少朋友聚會,開始嘗試獨處,認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之後他開始了大量的學習,也不斷地將所學加入到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開始做計劃管理和自律行動。
他將SMART原則很好地應用在每月的月計劃中,不斷反思自己。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可以按照自己想的樣子去做自己。他可以每年讀100本書,每年跑500KM,每年寫文20多萬字,每週看一部電影,去很多地方旅行,生活越來越豐富,如今也是個人教練,教人做計劃和自律行動。
SMART是五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簡寫(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ound),是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提出的,最早出現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實踐》。SMART原則是用來提高員工工作效率,為管理者提供對員工績效考核標準。
(1)Specific明確性。就是制定目標要明確,能夠指明方向、知道要做什麼。
(2)Measurable衡量性。目標可以衡量,比如在一個階段內我們要取得怎樣的成果,如果不可衡量容易失去動力。
(3)Attainable可實現性。目標不能制定得太高,如果我們踮起腳都夠不著,那這個目標就失去意義了。
(4)Relevant相關性。制定的目標一定要有關聯性,如果與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沒有關聯,即使達成了這個目標,對我們也是沒有幫助的。比如我們做前臺的就沒有必要去學程式設計,這和工作業務沒有關聯。
(5)Time-bound限時性。目標一定要有截止時間,如果不限定時間,很可能永遠不會達成目標。比如很多人說要學英語,沒有給自己具體時間要達到怎樣的效果,就容易成了一句口號。
不管是給企業制定目標,還是個人發展制定目標,有必要用SMART原則要檢驗是否可行。這個檢驗過程中,其實也是幫助我們在理清實現目標的途徑。
《人生效率手冊》的張萌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如何產生的?其實就是根據時間的維度,懂得利用時間的人透過一點點的累積,變得越來越優秀;不懂得利用時間的人,在舒適區自我滿足,漸漸地差距變得越來越大。
所以我們不去計劃自己的生活時,就會被生活的慣性推著走,最終會過得渾渾噩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