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癌色變的時代,很多人以為癌症是我國居民死亡的第一原因。但實際上,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我國城鄉居民死亡的第一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其中農村佔比46.66%,城市佔比43.81%。據估計,我國現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約3.3億。
那麼,心血管疾病是怎麼發生的呢?
一項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的35年新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一生中3個年齡段密切相關。
一、35年研究揭示血管“崩盤”過程
從1985年到1986年,研究人員從美國4個社群共招募了5115名18-30歲的觀察者,並在第2、5、7、10、15、20、25、30年時分別對他們進行了隨訪調查,結果發現:一生中心血管的關鍵程序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
- 低風險階段 25-45歲
25-45歲的時候,大部分人處於心血管疾病的低風險階段,生活方式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起著重要的作用,約有5%-15%生活方式不良的人開始出現糖尿病、高血壓等早期疾病。
- 中風險階段 45-65歲
45歲之前不良生活方式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日益顯著,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開始提升到中風險階段,發生亞臨床疾病和臨床事件的比例開始上升,認知功能開始下降。
- 高風險階段 65歲以上
65歲以上的人群,普遍面臨心血管疾病風險,約60%~80%的人面臨亞臨床心血管病,15%發生臨床事件,認知功能下降明顯,主要與成年期的生活方式有關。
二、3種日常行為,導致血管開始“走下坡路”
血管一旦不好,就會“從頭傷到腳”。日常很多行為,其實都在破壞血管,只是我們可能渾然不知。
1、長期飲食不規律
暴飲暴食,三餐不規律,口味過重,葷多於素,營養物質過剩,導致脂肪堆積,多餘的脂質就會堵塞血管,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導致血栓。
2、長期吸菸
香菸中含有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多環芳香烴等多種有害物質,進入體內之後,會與血液中的氣體交換,影響脂肪代謝,破壞血管彈性,損傷血管內皮,增加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等風險。
3、長期熬夜
熬夜會使晝夜節律紊亂,機體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使血管收縮,血液流動速度變慢,血壓和心率調節超負荷,血管收縮功能異常,容易引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三、5類食物最“養”血管,你吃過幾個?
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改變不良習慣,飲食健康來“保養”心血管,比如以下5種:
1、綠葉菜
菠菜、芹菜等綠葉菜中含有豐富的葉酸。葉酸是水溶性維生素,可以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預防血管硬化和阻塞,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病的風險。為了不破壞綠葉菜中的葉酸,建議食用的時候不要煮太長時間。
2、燕麥
燕麥中含有豐富的β葡聚糖,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調節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建議食用燕麥的時候,將燕麥煮成燕麥粥,口感越黏,說明β葡聚糖含量越多,保護血管的效果越好。
3、紫色果蔬
茄子、紫甘藍、葡萄、紫薯等紫色的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花青素是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可以加快血液迴圈,為血管“保鮮”,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
4、堅果
核桃、松子、開心果等堅果是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維生素E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避免血小板凝集,軟化血管,預防腦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
5、深海魚
沙丁魚、三文魚、金槍魚等深海魚含有豐富的EPA和DHA,可以調節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要注意,食用的時候應避免高溫烹飪,儘量不要煎炸。
以上5種食物大家日常可多吃,但需注意烹飪方式,儘量避免煎、炸、炒等方式。
延展——2個動作,自測血管健康
那麼,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血管是否健康呢?可以透過2個動作進行自測:
- 腳背
將手指放在腳背最高點正中間的位置,感受一下脈搏。如果脈搏左右不對稱,可能與下肢動脈硬化有關。如果脈搏雙側都減弱,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有關。
- 摸脖子
將手指放在脖子正中的喉結處,感受兩側頸動脈的搏動,看一下強弱是否一致。如果一側搏動減弱或者消失,可能與頸動脈狹窄有關。
自測發現血管異常,應及時就診,進行血管超聲檢查,查明病因。日常生活中,保護好血管,要做到:管住嘴、邁開腿、不抽菸、少飲酒、不熬夜、勤運動。
參考資料:
[1]《人是怎麼得心血管病的?35年研究揭示“崩盤”全過程》 .生命時報 .2021-08-5
[2]《好血管都是養出來的!這些傷血管行為,千萬要少做!》.人民網健康 .2019-01-22
[3]《血管好不好5個部位先知道!心血管專家教你“摸”出來》. 生命時報. 2018-08-1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