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銷聲匿跡多時的牛群在飯局露面,以69歲高齡扎馬步為姜昆拍照。
雖然說姜昆是當前主流相聲界的一哥,但牛群曾經也是演藝界炙手可熱的相聲演員,他曾參加春晚14次,與馮鞏搭檔的多部作品也是風靡一時,如:《小偷公司》《點子公司》《最差先生》等相聲作品,時隔二十年再看也是依然精彩紛呈。
如今卻只能在曲藝界聚會時為當年的同事們找角度,拍照片,實在是看著有點令人心酸。
而牛群的這種現狀不得不說與他年輕時的幾次“任性跨界”,有很大關係。
那麼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離開馮鞏的牛群到底經歷了什麼?一切要從牛群的人生經歷講起。
生於曲藝之鄉,誤打誤撞點開“藝術起點”
牛群,1949年出生於天津,祖籍在山東昌邑,有3個姐姐和2個哥哥,家中最小的哥哥也比牛群大13歲。
正如老一輩人常說的“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作為家中么兒的牛群,他的童年是非常受家人疼愛的。或許就是這種被疼愛的幼年給了牛群骨子裡的底氣和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別看牛群出生於相聲藝術氛圍最濃厚的曲藝之鄉,後來在相聲舞臺也是順風順水,可小時候的牛群並不喜歡相聲。
少年時,牛群更想要成為一名醫生或者老師。
可見牛群很小就有“救死扶傷,造福他人”的理想,不知道牛群后來的很多人生抉擇是不是受到了這一理想的的驅使。
真正成為牛群的曲藝起點的,是下鄉的那一段時間的經歷。
高中畢業後的牛群,趕上了特殊的時期,積極響應了下鄉政策。
牛群下鄉插隊的地方是河北省霸州市北落店村,村裡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年輕的牛群被村子裡一個打快板的鞠姓大爺吸引。
當時還一臉稚氣的牛群,沒事就坐在鄉村土地上聽鞠大爺打快板,後來牛群還跟這位“藝術導師”學起了快板。
當時看似毫無意義的“消遣”,悄悄地給牛群的人生道路劃了一個拐角,成為伏筆。
1970年,牛群參軍後分配到部隊,在一次連隊會演中,表演了一段下鄉時和鞠大爺學會的快板。
也許是天津特有的曲藝風水早已浸染過牛群這方面的天賦,舞臺下所有人被牛群的表演吸引,反應熱烈。
快板這個唯一的才藝,從此為他打開了一段新的人生篇章。
牛群憑著此次才藝表演的成功,被調入北京某文工團開始從事相聲創作。
牛群還遇到了他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牛群后來的岳父—劉學智先生,即該文工團的曲藝編劇。
1979年,牛群參加全軍會演,表演了一段自己的相聲首秀《原形畢露》,可因為牛群之前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專業相聲相關訓練,加上表演經驗不足,牛群第一個作品遭遇了現實的滑鐵盧。
這段經歷激起了牛群內心的“牛脾氣”,把心一橫,下決心一定要把相聲說好。
於是牛群便經常到劉學智家磋磨相聲才藝,牛群的遠大志向被老師劉學智看在眼裡,劉學智為了讓這個有天賦肯努力的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劉學智推薦牛群拜師到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門下。
這場師生情誼不但沒有止步於此,劉學智還把女兒嫁給了牛群。
從此牛群劉肅夫妻倆多年恩愛兩不疑,1985年,兩人的愛情結晶——兒子牛童也誕生了。
家庭的美滿讓牛群在事業上更加沒有後顧之憂,專心於相聲事業,他在常寶華先生的指點下很快展露頭角,1987年,還首次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
那時候的他,家庭幸福、事業有成,讓不少人都羨慕。。
遇到人生知己,組CP共赴藝術巔峰
1988年,相聲界發生了兩件大事,奠定了未來相聲界的半壁江山版圖。
一件事是年僅15歲的郭德綱首次闖蕩北京,見識北京的繁華後被辭退回到了天津;另一件事便是牛群在影視作品《那五》的拍攝過程中遇到了人生知己,也是後來的黃金搭檔—馮鞏。
牛群和馮鞏作為兩個出身於天津的相聲愛好人越聊越投緣,哪怕是即興表演都能夠迸發出火花,這一次相遇也開啟了牛群自己近十年的相聲黃金期。
馮鞏的老師是馬季先生,比牛群的老師常寶華先生低一輩,所以牛群算是馮鞏的師叔。
其實牛群和馮鞏兩個人初識時,彼此已經各自有了相對固定的合作物件;
此前牛群與李立山在1988年登上春晚舞臺,透過對口相聲《巧立名目》紅遍了大街小巷;“領導,冒號!”成為流行,就如同當今流行的YYDS,絕絕子。
馮鞏則與劉偉合已經連續兩次登上春晚表演過對口相聲《虎年說虎》(1986年)和《巧對影聯》(1987年)。
牛群和馮鞏兩個人在一番權衡之後,滿懷歉意地分別和原搭檔拆夥,堅定地走在了一起。
在相聲行業,一旦成為搭檔,一般是不會更換的,除非合作非常不適或者倆人鬧了矛盾。牛群和馮鞏的這種做法極有可能受到同行的不理解或指責,但是也擋不住“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走到一起的牛群和馮鞏,也透過創作出優質的作品來向所有人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從此相聲舞臺上總有兩個人相伴的身影,如同現在的郭德綱和于謙。
牛群和馮鞏對相聲有著獨到的見解,比傳統相聲更加貼近生活,對社會現象諷刺針砭,幽默而又辛辣。
牛群和馮鞏在對相聲的表演方式上,可以稱得上志同道合,兩人的作品模糊了捧哏的“輔助”特性,兩人都是主角,一言一語嬉笑怒罵,令人捧腹大笑過後還餘味悠長。
從1989年到1999年,他們在春晚舞臺合作演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相聲;春晚合作的作品以《生日祝辭》開始,以《瞧這倆爹》為終,這對“連體人”一樣的黃金搭檔從此幾乎分道揚鑣。
1989年到1999年,這十年的時間,也是中國經濟環境翻天覆地的十年。
時代變革下,激流勇退下海弄潮反“被嘲弄”
上世紀90年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正是改革開放的過渡期,上世紀80年代的意識在90年代結結實實地落地,彈起,再次奔向穩定。
當時有句歇後語:“深圳股瘋愈演愈烈,南下打工永不停歇。”
時代脈搏的跳動聲震耳欲聾,被心思活泛的牛群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從此蠢蠢欲動。
從這時起,牛群和馮鞏這一對搭檔也不可避免地,不再是緊密到鐵板一塊的合作狀態,兩個人的創作效率肉眼可見地緩慢了下來。
其實牛群不是一下子就放下所有的演藝事業,跑去當縣長的。
牛群在去當縣長之前,也曾做了一段時間的“斜槓青年”,兼顧著相聲表演的同時頻頻嘗試跨界。
1993年,牛群在北大進修了兩年的表演和創作;1994年,中國明星足球隊成立時,牛群就擔任了明星足球隊長,與趙本山,馮鞏等人一起馳騁綠茵;到了1995年,牛群又痴迷上了攝影,兩年後他還舉辦了自己的攝影展,不得不說牛群真的是專業副業兩不誤。
牛群也曾在商界小試牛刀了幾次,就血本無歸,狼狽地回來與馮鞏再次說起相聲,但是牛群還是那個“牛脾氣”的牛群,他的內心並沒有因失敗而放棄。
1999年12月,牛群再次離開相聲舞臺,開辦雜誌,這一次他到一個叫《名人》的雜誌擔任重要職位。
牛群的理想很美好,他終於可以身前身後挎著心愛的“大炮”相機,靠此一雪前恥。
可惜牛群又一次被現實無情地打臉了,雜誌社拖欠包括牛群在內眾多名人的稿費,而其中許多名人都是牛群牽線搭橋引入的資源,2000年底,牛群從《名人》雜誌黯然離職。
牛群接受採訪時表示,除了表示自己的錢可以不要之外,對應邀為雜誌做出貢獻的圈內朋友表示愧疚。
牛群在接受採訪時說:“我離開《名人》實在是對不起鞏俐、楊瀾、魏明倫、劉曉慶等圈內眾多明星;對不起廣大讀者;對不起曾宣傳推廣《名人》的媒體朋友;對不起圖書界的《名人》代理發行商!現在,我好內疚!……”
如今無從確定,牛群后來毅然決然地離開娛樂圈,跑去當縣長的舉措會不會和這種愧疚感有很大的關係,總之後面的故事更加驗證了牛群真的是一個古道熱腸而又不知疲倦的人。
曾經屢屢“負心”離開搭檔,如今嘔心瀝血反被天下人“負心”
2000年,51歲的牛群應邀為安徽省蒙城縣五洲食業公司代言其生產的牛肉製品,牛群雖然頻頻跨界,但此時的牛群尚未長期離開過相聲舞臺,所以他的明星效應依然很強大,他為這家企業做代言後,銷量有了不小的上漲效果。
於是便有人正式提出乾脆請牛群到蒙城當形象代言人,中共蒙城縣委,縣政府的幾位負責人,進行了討論後,決定請牛群到蒙城掛職任副縣長。
牛群走馬上任副縣長這件事情落地也是異常迅速而順利,2000年12月29日牛群便收到了蒙城縣領導的任命檔案。
從此相聲界少了一個好演員,蒙城縣多了一個副縣長。
其實當地有關領導看中的就是牛群的名人效應,期望引入更多資金,發展蒙城牛經濟,推動當地的經濟迅速發展。
牛群想的則更加簡單,他看到改革開放的口號喊了這麼久,而這裡的村民依然衣著簡陋,走在灰撲撲的土路上,住在破舊的房屋裡,這些場景都深深地觸動著牛群的內心。
小時候“救死扶傷,造福他人”的理想再一次被點燃,牛群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幫助這一方土地上的村民們過上好日子。
牛群在蒙城期間可謂恪盡職守,他忙於宣傳蒙城,還忙於招商引資,每天完成大量的工作,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
2001年8月中旬的時候,由牛群招商的蒙城中國商貿城奠基,並於2002年5月8日順利開業,為蒙城平添了不少商貿流通的熱鬧氛圍。
牛群為了給蒙城招商引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帶著資料和行李奔走於全國各地,一會兒在上海,一會兒又在烏魯木齊,一會兒在海南,一會兒又在吉林。
同時牛群為了實現招商引資的“招進來”,“留得住”,“取得效益”,牛群甚至重操舊業說起了相聲,2001年9月,牛群和馮鞏合作對口相聲《有話坐下說》,在相聲中巧妙地加進了宣傳蒙城的內容。
儘管這一對老搭檔重新合作的地方不是春晚舞臺,但是兩個人的默契和融洽不減當年。
牛群這般兢兢業業宣傳蒙城的努力下,給蒙城當地帶來資金,開掘了尉遲寺遺址,修建了新道路。
一切貌似都在一步步接近牛群“造福一方”的理想。
當時還有傳聞說某位命理大師為牛群批生辰八字,說牛群八字無官星,沒有官運。恰逢2000年正好走庚午大運和庚辰歲運,有機會當官。但是這種官運註定是浮雲,一旦沉溺其中,將後患無窮。
雖然說所謂八字命理都是無稽之談,但是這個傳聞真的驗證了牛群后來的人生軌跡。
牛群在蒙城縣任職縣長僅僅兩年,便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這個原本貧困的縣城引來了價值高達五億的投資。
如果他按照原計劃在兩年後卸任,也就不會遭遇後面的橫禍了。
牛群的任期將滿的時候,視察蒙城縣裡的一所聾啞學校時看到了一群窮困無助的學生,房屋因為年久失修變成了危房,學校還負債十幾萬。
牛群看著這群孩子們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依然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望,一如既往的認真學習,牛群忍不住再一次燃起了“救死扶傷,造福他人”的理想。
牛群接辦了這所學校,並把校名改為“牛群特殊教育學校”,蒙城縣政府委任牛群為這所學校的第一校長。
各界捐助款、物價值200多萬元,牛群特校還和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結成友好學校,作為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的實習基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向牛群接辦的特校捐贈了幾十臺電腦和配套的桌椅,並安裝了局域網,供特效學生接觸到最先進的網際網路。
牛群透過各方援助和自身的努力,讓學生們擁有了安全,寬敞,明亮,且各種先進裝置的教室,還在2002年,參加了安徽電視臺春節晚會。
然而,牛群將自己接辦的特殊學校改為民辦公助的民營機構,並持有牛群創辦的五子牛飲品公司的80%的股份,原學校的30名公職教師離校由縣教育局另行安排。
牛群的這一系列安排原本是為了給特殊學校配備資金渠道,更加穩定地運營這些特殊學生的日常起居,學習生活。
然而讓牛群沒有想到的是,他即將面臨的不是褒獎,反而是質疑和詆譭,被動了乳酪的群體開始造謠牛群利用辦學為自己牟利,牛群侵佔了國家資產的訊息傳得鋪天蓋地。
牛群多年嘔心瀝血,奔波勞碌,不但沒有得到村民的讚譽,反而成了某些村民眼中監守自盜的“惡霸”。
這些並無根據的猜疑流言被傳到上級領導的耳朵裡,牛群只好主動要求領導對自己進行審查,以證清白。
經過一系列審查,不但證明了牛群並沒有貪汙一分錢,反而將自己的積蓄投入了鄉村建設當中。
當調查結果被公開,不禁令眾人唏噓,一個原本負債十幾萬的學校,在被審查時已經擁有了900多萬的資產。
儘管一切謠言已經不攻自破,重重壓力已經讓牛群不堪重負,2004年8月,牛群辭去了聾啞學校的職務,將學校移交給當地政府,離開了這個讓他傷心的地方。
牛群曾經拼盡全力為這裡的百姓謀幸福,可是人性的醜惡卻讓他牛群感到寒心。
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模範夫妻漸行漸遠相忘於江湖。
牛群早年一意孤行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他的愛侶劉肅也是儘量支援。
據說當年牛群痴迷攝影的時候,妻子劉肅不惜掏空家裡的六百元積蓄,為牛群購入最先進的進口照相機。按照當時的物價水準,600元可謂是近乎天價的奢侈品。
可見劉肅並不是一味反對丈夫的興趣愛好,反而是夫唱婦隨的賢內助。
然而牛群決定去蒙城縣當縣長時,劉肅是堅決反對的。
別看劉肅比牛群小八歲,但是她出身文藝世家,她深知“從藝的人,舞臺就是藝人立命的根”。
以往丈夫牛群的頻頻跨界,最多是相聲演員的衍生舞,看似牛群每一次跨界都“玩”的忘乎所以,但是從沒有真正完全離開過相聲舞臺。
而牛群當縣長期間,劉肅仍然一邊全心全力地支援丈夫的工作,一邊在家教育和培養兩人的兒子,牛童也是不負苦心,學習成績非常好,畢業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現在是一名英語老師。
不得不說劉肅是個難得的賢妻良母,或許是牛群“棄藝從政”的“執拗”傷害了妻子劉肅的感情,也或許是後來極度忙碌的工作讓牛群難以兼顧家庭,夫妻兩個人的感情也慢慢變差。
2007年,他們正式離婚,原因一直沒有公開。
58歲的牛群,臨近花甲之年,婚姻失敗,也沒有穩定的工作。
經歷過人生的最低谷,牛群重新找到老搭檔馮鞏,想要重回舞臺。
然而一切已經物是人非,儘管馮鞏為他量身打造了相聲《我為你喝彩》,無奈在春晚4審時被“斃”了,春晚劇組也要求馮鞏另起爐灶,兩人從此再無機會合作對口相聲。
但是馮鞏對外還是非常維護老搭檔牛群,甚至有記者因為質疑牛群的表演功力而被馮鞏強烈駁斥過,在被問到牛群夫婦是否離婚時也是三緘其口。
那一年的春晚,牛群只得在趙本山與宋丹丹的小品《策劃》裡擔任助演。
隨後的幾年裡,牛群也嘗試了不少節目,參演老搭檔馮鞏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別拿自己不當幹部》,主持節目《牛群冒號》,出演愛情電影《201314》。
牛群甚至在64歲的時候參加一檔跳水相關綜藝環節,跳水瞬間因身體原因在拍攝現場摔暈過去了。
儘管牛群強調參加跳水綜藝只為健康,不為其他,但是不少觀眾想到牛群經歷過的大紅大紫,大起大落,忍不住為他唏噓世事難料。
如今,72歲的牛群已經很久沒有露面,偶爾看到的訊息也不再和任何演藝活動有關,最近一次看到他還是透過牛群侄女的社交帳號發的照片。
照片中牛群蹲坐在地上為哥哥洗腳,也許牛群在歲月流逝、實現自我的激情消退之後,終於開始著眼於身邊親人的平凡幸福。
縱觀牛群的演藝生涯,從紅透半邊天折騰到妻離子散,不得不說年輕時過於一帆風順真的未必是好事。因為它容易讓人失去對“人生無常”的敬畏,忘記做人永遠不應該輕易換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