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單仁行公號,能加社群為您解行業之惑,每週還能免費領取行業報告!你不來嗎?厲害的人都在裡面!
這幾天關於抵制辱華企業的風波,一直延續到了新的一年。
在國潮崛起的大環境下,辱華和抵制的問題顯得尤其的尖銳。
從最早的義大利品牌杜嘉班納,再到韓國品牌HM,美國品牌耐克都曾經因為辱華被抵制過。
但是,今天這個名單上的企業反而越來越多。
英特爾在官網上給供應商寫了一封公開信,裡邊有一句說,要確保供應鏈中不使用任何來自新疆地區的勞工、產品或者服務。
沃爾瑪和旗下著名的會員制商超,山姆,也搜尋不到任何來自於中國新疆的產品。
甚至國產品牌三隻松鼠,因為代言廣告中刻意扮演“眯眯眼”的形象,也遭到了抵制。
在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疫情當中唯一正增長的大市場,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企業想要來辱華呢?
這些企業所做的每一個決策背後,都有商業邏輯存在。
如果我們用商業眼光去看的話,可以把它理解為是一種“服從性測試”。
什麼是“服從性測試”?
一個強盜頭頭讓別人加入團夥的時候,會讓他交出一份“投名狀”,留下一份把柄,去測試這個小弟是不是聽話,夠不夠服從自己,他能忍受的邊界在哪裡?
甲方公司,有時候也會經常會提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去施壓乙方,比如要求更短的時限,縮短工期,挑剔品質,看乙方承受範圍的邊界在哪裡?尾款是不是還可以壓一壓?價格是不是可以壓一壓?
有些男生和女生,也會用“PUA和無理取鬧”的方式,對自己的物件做服從性測試,看他/她是不是足夠愛自己?
同理,我們轉到企業辱華的問題上來看。
在英特爾抵制新疆勞工,沃爾瑪和山姆會員店被曝出下架新疆商品的同時,12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條所謂的“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
這條法案,在法律上要求所有美國企業禁止從新疆進口產品,包括在新疆開採、運輸和製造的產品。
自從中美貿易戰打響以來,面對中國對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兩邊在貿易之間的摩擦從來就沒停過。
在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甚至一度出現過“中美貿易完全脫鉤”的聲音。
很顯然,在疫情之下,兩邊都無法承受殺敵1000,自損800的“脫鉤”代價,只是看誰佔的便宜更多。
美國人轉換了思路,利用新疆問題造謠生事,先讓幾家消費品、服飾公司跳出來看看影響如何。
接著再讓所有美國企業按照法規執行,測試中國市場的邊界在哪?會不會有反制的措施?
本質上就是打著所謂人權的幌子,搞政治操弄和經濟霸凌,來遏制中國發展,測試中國對於美國企業的依賴性。
在中國的外企,也是藉著“在中國經營,遵守美國法律”來搞一些小動作,比如禁止新疆產品,在推廣上用眯眯眼的形象,去影響市場的審美和時尚圈的造型,不斷測試中國消費者和政府的態度。
理解了這是服從性的測試後,轉到我們這一邊,我們拿出的態度是什麼呢?
我個人的感覺是不能一味讓消費者衝在最前面,去抵制某個企業。
市場不光是由消費者組成的。
當然,人民群眾的力量最強大的,但是,其中還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對越來越強調個性化需求的消費者來說,我買東西,是看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不想有別的心理負擔,生怕自己買錯了東西還要被國人譴責,就像抵制日貨的時候,出現了日本車被砸的現象。
愛國情懷和愛國行為應當被保護,但也不能為了抵制而抵制,最後變成了自己人打自己人。
還有,消費者自發抵制的行為,其實是很難長久延續的。
就像我們曾經講到的杜嘉班納,在2018財年,亞太市場的銷售額下降了3%。
到了2021年,杜嘉班納雖然沒能完全恢復到2018年之前的銷售水平,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有了20%的回彈。
所以,應對這樣的服從性測試,要打就要一次性打痛它,主要是要讓其他企業不敢再這樣效仿。
對於監管來說,我們今年有很多反壟斷、共同富裕的大動作,如果能從法理層面,要求一些外企滿足“合理不歧視”的要求,有法可依,就能更好的維護市場的公平和平衡。
要讓這些外企知道,做出任何不合理的決定,都要付出慘痛代價,都要提高成本。
你願意遵守美國的法律,下架新疆的產品,那現在中國法律要求的公平,你做不到,你就要付出代價,要有經濟損失。
即使像英特爾這樣的巨無霸,它擁有著無法替代的商品和技術,我們確實很難抵制,也不可能用自己更大的損失去換取對方小的損失。
但是,對於沃爾瑪和山姆這種可替代的消費渠道,就可以禁止它們對新疆產品的歧視。
讓這些企業從單方面尋找中國法律的漏洞,測試中國市場的態度,變成尋找中美市場之間的平衡。
不要讓柿子總挑軟的捏。
當然,更重要的是對於我們自己的企業來說。
今天熱漲的愛國情懷,不是拿來消費和促銷的,我們需要認清今天的時代趨勢。
今天是一個國潮崛起的時代大趨勢,從大到電子產品、美妝、服飾這些行業,小到時尚審美,我們逐漸在擺脫西方給中國設計好的囚籠和框架。
他們越不願意讓我們做什麼,就越代表我們做的是對的。
要認清這種趨勢,我們要創造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產品,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設計真正符合中國人的審美造型,這才是時代的洪流和方向。
這個世界再怎麼變化,它的底層規律都是弱者跟著強者跑。
沒有自己的技術,創造不了自己的產品,一味模仿別人的審美和設計,永遠都創造不出中國品牌,更不可能讓自己的企業能在國際市場上贏得競爭。
華為為什麼能得到這麼多國人的尊敬和喜愛,為什麼能在國際市場的較量中勝出?
它的底層邏輯,靠的不還是自己創新的產品,和不斷提高的研發能力嗎?
晚清大畫家吳昌碩說:“學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進,似我者死”。
每一次趨勢的變革,都會淘汰掉過去看上去強大的企業。
在國潮崛起的時代,一味地模仿,不懂得創新的企業一定會失敗。
越早順應時代潮流做出改變,越早跳出西方設計的框架,做出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原創,所獲得的經濟利益一定會越來越大,而且,能走向世界。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