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維明
昨天看電視劇《雪中悍刀行》,居然讓我明白了一個大問題,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穫吧。我們都說清談誤國,那麼,清談為何會誤國呢?
是的,清談為何會誤國呢?根本的原因是,在面對一個相對複雜的問題的時候,從邏輯上說,我們其實是找不到一個完美無缺的解決辦法的。歷史上的“王霸之爭”就很有代表性,其根本是儒家和法家的分歧,雙方各執己見,相互詰難,各說各有理,可就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另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有關“湯武革命”的爭論。這場爭論的起因是儒道之爭,最終涉及到了儒家最深層次的矛盾。“湯”是商湯,“武”是周武,他們分別推翻夏桀和商紂,奪取了天下。然而,按照儒家的觀點,他們屬於不忠。這樣爭論下去,最終會涉及到皇權的合法性的問題,因而就成為禁忌了。
其實,我們不管做什麼,不管面對什麼問題,都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辦法。而清談之士都是講邏輯的,追求的是邏輯的完美,而那樣的討論最終是沒有結果的,如此爭來爭去,也就什麼事都做不成了。
其次,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說話做事的出發點不同,所代表的利益關係不同,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為原本就有分歧,所以就會成為一種無謂的爭論,大多是自說自話,很難達成共識,沒有什麼大的作用。
與此相關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宋太祖打算平定南唐的時候,李煜派辯士徐鉉出使大宋,想透過口舌之爭,佔領輿論制高點,從而化解這場危機。最終的結果是,宋太祖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名言,讓徐鉉啞口無言。
我認為正確的方法是,首先發現問題,然後分清主次,明白輕重緩急,初步達成需要解決什麼問題的共識,然後再權衡利弊,儘量找到能夠實現利益最大化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