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日本戰國時期的第一智謀之士?可能有人會說黑田如水,也有可能會有人說竹中重治,這兩位是日本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兩位軍師,自然才智非凡,但這兩位還稱不上第一智謀之士;那日本的第一智謀之士是誰呢?那自然非老謀深算的毛利元就莫屬了。
可能會有人說,毛利元就的確厲害,但說他是第一智謀之士就有點過了吧?別急,接下來就來看看毛利元就的厲害之處吧。毛利元就的祖上曾經風光過,但到毛利元就這一代時,已經十分落魄了,勉強算是安藝國的一個小豪族;這安藝國本來就只能算是一個小國,石高不到20萬,可見毛利元就的家底有多差了。
當然,這還不是最殘酷的,最殘酷的是安藝國不僅國小民寡,而且地理環境還十分惡劣,國內大部分地域山地起伏,水系複雜;並且安藝西鄰大內氏,東接尼子氏兩大勢力,同時距離瀨戶內水軍的基地很近,容易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總之,對於尋常人而言,安藝國就是一塊死地,可以說,毛利元就是開局最慘的一位大名了。
不過也正因為開局如此慘,才更能體現出毛利元就的非凡才智。毛利元就13歲時成為家督,但直到20歲時開初上陣,在田中井手之戰中以區區千餘眾擊殺武田元繁,由此名震日本。之後的毛利元像“開掛”了一般,在大內氏和尼子氏這兩大超級勢力中間左右逢源,勢力急劇擴張。
而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毛利元就最終取代了大內氏和尼子氏這兩個曾經的霸主級大名,成為統治十國的西日本第一大勢力,領國石高超過120萬石。而當時的毛利元就最多四十多歲,以他的實力和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統一日本的,至少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但他並沒有,在成為超級大名後,他選擇建立“兩川體制”,而後退居二線;什麼是“兩川體制”?其實說出來也很簡單,就是由長子繼承毛利家業,而後策劃次子和三子分別成為吉川家的家督和小早川家的家督;沒錯,毛利元就的第二個兒子就是吉川元春,第三個兒子就是小早川隆景,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存在。
更為難得的是,這兄弟三人關係極為要好,織田信長曾想扶持尼子家的尼子勝久,結果這尼子勝久被毛利元就的嫡長孫毛利輝元和次子吉川元春、三子小早川隆景聯手擊敗。雖然毛利輝元能力平平,但得益於毛利元就留下的“兩川體系”幫助和“百萬一心”加持,使得織田信長對毛利輝元也是沒辦法,之後的豐臣秀吉對毛利輝元也只是極力拉攏。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起兵與豐臣秀賴爭奪天下,而這毛利家的“兩川體制”也分崩離析,毛利輝元和吉川元春的繼任者吉川廣家、小早川隆景的繼任者小早川秀秋產生了分歧;其實毛利輝元和小早川秀秋內心是偏向德川家康的,但各自因為不同的原因加入了豐臣秀賴一方,只有吉川廣家及時投奔了德川家康。
而小早川秀秋在“關原合戰”時“騷操作”了一把,因為他早就成了德川家康的內應,他見德川家康取得了優勢,於是臨陣倒戈,帶著麾下的一萬五千人反攻石田三成一方;結果因為他的“叛變”導致石田三成一方迅速潰敗,因而小早川秀秋被戲稱為“關原戰神”,戰後,小早川秀秋得到55萬石領地的封賞。
而毛利輝元可就慘了,要不是吉川廣家求情的話,可能毛利輝元就被殺了,最終領地從120萬石直接削減至37萬石;而吉川廣家因為替毛利輝元求情的緣故,最終只得到3萬石領地的封賞。不過也很不錯了,毛利輝元加小早川秀秋加吉川廣家的領地加起來有95萬石。
如果最終結果是這樣的話,也還算不錯了,毛利元就的三個後代都成了藩主,其中有兩個還是大藩主。可惜的是,在小早川秀秋去世後,由於沒有後代,領地被沒收;而吉川家在吉川廣家的兒子吉川廣正時領地增加至6萬石。不過重點是毛利本家,雖然領地被削,但他們卻是加倍努力,為後來推翻德川幕府做準備。
毛利家之所以能倖存,而且最終還能成為藩主,與毛利元就最初的謀劃有直接關係。可惜的是毛利輝元能力平平且缺乏野心,否則有才能卓絕的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輔佐,毛利輝元是完全可以與豐臣秀吉爭奪天下的;而且在“關原合戰”前也可以不加入任何一方,選擇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