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後,設立了一套新的制度: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三省分工明確,中書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而尚書省負責執行。其中中書省的長官叫作中書令,後改為內史省,因此長官的職位名稱也改為“內史”。
內史省是武周時期最高的政府機構之一,是掌管機要、釋出皇帝詔書、中央政令的最高機構,同時負責制定政策,草擬詔敕。
唐初唯一常設的有實權的職事官也就是尚書左右僕射,位列從二品,而其餘的皆為虛銜,再後來連左右僕射也成了虛職,而三品的中書令成為品級最高的實職。
由於唐代實行的是群相政策,為加強溝通提高效率,設立“政事堂”這個朝廷最高決策機構的權力,而“政事堂”的辦公地點就在中書省,當時凡是全國軍政要務及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升降,都要在政事堂議決。
此外,內史還擁有以下幾點權力:
其一、“皆宣署申覆,然後行焉”,在當時皇帝聖旨釋出往往都需要經內史的申請稽核,才可頒佈天下。
其二、“大祭祀,則相禮”,是在國家舉辦祭祀典禮的時候,如祭祀天地、祭祀始祖等,由內史在旁宣讀行禮專案,然後皇帝與文武百官則依據內史的宣讀來進行祭祀行動。
其三、“親征纂嚴,則戒飭百官”,在皇帝御駕親征時,內史擁有監督百官之權。同時,一旦百官犯錯,內史則有告誡百官的權力。
其四、“臨軒冊命,則讀冊”,當皇帝在大殿冊立皇后、皇太子,及冊封王爵時,由內史負責在百官前宣讀冊封詔令。
其五、“若命於朝,則宣授而已”,在以皇帝制書的形式委任官職時,則由內史負責宣佈和授予官員任命的職務。
其六、“冊太子,則授璽綬”。冊封太子後,由內史負責授予象徵太子身份的印璽。
其七、“凡制詔,文章獻納,以授記事之官”。凡皇帝要下達命令,百官要提出供皇帝採納的建議,則由內史負責授予直陳其事諮請裁答的官場文書。
可見狄仁傑所擔任的內史雖品級只有正三品,但是在權力上,他儼然已是百官之首,是名名副其實的“宰相”可謂是權勢滔天。